图像模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问题及应用策略

2022-05-30 09:07刘美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阅读教学

摘 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用图导入,激活主题情境;通过看图想象,预测文本内容;通过借图梳理,解构文本逻辑;通过创图归纳,把握文本细节;通过选图拓展,赏析文本之美等一系列实践策略,培养学生多模态语篇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像模态;阅读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2)24-0049-03

引  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的描述是“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1]。与传统的语言技能描述相比,《课程标准》增加了一个“看”的技能,即利用图片、图表、思维导图等将复杂的知识可视化处理,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编码与解码,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图像模态的表意功能,可以对语篇进行构建、分析和阐释,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和深度阅读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同时满足核心素养时代深度教学的需求。

一、图像在语篇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图像以直观、简洁的形态将复杂的问题可视化,能够使学生通过“读”图获得与文本相关的隐性信息,激发想象力和活跃思维,获得审美愉悦,从而产生阅读兴趣。同时,多模态语篇的多种符号系统可以丰富阅读内容、阅读方式和手段,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阅读内驱力,形成良好的阅读期待,提升阅读品质。

(二)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为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与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组织信息、表达观点、发表见解,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在阅读理解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信息结构图、结构化知识图等,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评价等高阶思维与表达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促使深度理解的发生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注重对文本中字、词、句及语法的解读,过多地关注细节和语言知识,缺少对语篇的深加工,忽略对语篇类型的解读、文本结构的梳理、文本语言的赏析和文本内涵的发掘,缺少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图像理清文本的内部结构层次关系和核心要素间的关系,可以避免文本处理的浅表化,使深度理解发生。

二、圖像模态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滥用图像资源

图像模态对多模态文本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许多教师会根据文本内容创生图片,达到创设情境或对文本进行补充说明的目的。然而,教师如果不加选择地运用,就会造成图片的滥用。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大量的图片信息,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发挥利用图像模态辅助阅读教学的作用。

(二)图像形式单一

可用于多模态语篇的图像种类很多,如思维导图、流程图、网络关系图、绘制的图表等,还包括教师自己拍摄的图片、网络图片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使用的图像形式较为单一,大多数是直接利用网络上搜集的图片或者自己绘制表格。如在导入阶段,教师往往利用现成的图片创设情境,文本结构的梳理往往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单一的图片呈现方式使图片的使用流于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无法引发联想和思考。

(三)图文信息错位

图文信息错位是指教师选择的教学图像是和语篇关系不大的独立的存在,没能对文本信息进行补充说明。在图文信息错位的阅读教学中,“图”非但不能发挥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作用,还会对学生语篇理解造成干扰。读者拿到文本首先会被图吸引,根据图片对文本的内容做出初步的判断。可见,图文信息错位会导致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做出错误的判断。

三、图像模态在多模态语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用图导入,激活主题情境

课堂导入具有紧扣教学目标、激活主题、激发思维的作用,是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题材、主题、内容、内涵,利用图像创设与主题意义密切关联的主题语境,挖掘主题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开展对语言和文化信息的探究,激活阅读思维,提升阅读品质[2]。

以The Internet: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为例,这是一个多模态语篇,在文本的右边有四幅图片,前三幅图片分别是点外卖、滴滴打车和网络社交,表明网络的用途,最后一幅图片是一个上了锁的电脑屏幕,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还有哪些用途尚待解锁,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在导入阶段,教师可提问:“Do you often surf the Internet?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Internet?”学生通过看图和联系自身实际,在主题语境中自由交谈,可以激活有关网络用途的内容图式,思考网络对生活的影响。接着,教师出示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heard of the four new inventions in China?”学生看图,进一步思考网络对生活的影响。“新四大发明”的图片起到链接主题、激发兴趣、激活思维的作用,利于学生打开阅读思维,也有利于读后迁移创新应用的开展。

(二)看图想象,预测文本内容

图像具有直观表意功能,可以直观展示文字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在多模态语篇中,图像符号包含特定的文化背景,具有特殊的表意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图想象,识别多模态语篇的信息符号,利用视觉表征符号,激发想象力,预测文本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语篇意义的建构。学生如果忽略图像模态的表意功能,可能会导致语篇意义理解的偏差。

例如,First impressions主题以多模态形式呈现。标题由一个画板、一个调色板、一张桌子的一部分及First impressions的艺术字组合(如图1)而成。在阅读前,教师可首先提问:“Just read the title, can you predict what this passage is about?”要求学生只读标题,不看图片,预测一下文章的内容。接着,教师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is passage talks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要求学生结合标题旁边的图片和文本的插图,预测文本内容。

只看文字,有的学生猜测本文可能是记叙文,介绍对人的第一印象;有的学生预测是说明文,说明什么是第一印象及第一印象的作用。通过读标题和看图片相结合,学生能够准确地预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印象派绘画、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印象派大师及其代表作,很好地完成了对语篇内容的预测,获得与文本相关的隐性信息,激发了想象力,活跃了思维,获得了良好的阅读体验。

(三)借图梳理,解构文本逻辑

解析文本逻辑是处理阅读文本的重要内容。通过文本解构,可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本结构脉络,建构文本意义,掌握语言表现形式,提高文本的教学价值。教师根据阅读主题,选择针对性强的图像模态,可以很好地达到信息的传递、对文字模态补充说明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对语篇逻辑的理解和掌握。

还是以The Internet: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为例,在文本梳理阶段,教师可借助以下思维导图(如图2),梳理文本框架,帮助学生了解文本的结构性知识,掌握文本内部的逻辑关系,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重点,形成整体思维,避免碎片化与浅表性的阅读。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网络是一个无边界的世界”,介绍了网络使用的优势,第一段是整体介绍网络具有真正改变人的生活的优势,第2~4段是文章的主体,分别介绍网络的三个优点,最后总结网络的优势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图2,学生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结构和行文逻辑,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的填补,发展了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四)创图归纳,把握文本细节

细节理解能力是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往往会趋于碎片化,而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往往针对某个细节,信息之间缺乏联系。在一篇文章中,信息之间相互联系、互相影响,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图表进行归纳概括,理清文本主线,统领文本细节,串联文本内容,简化阅读思路,使文本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提高学生整体阅读能力。

例如,Extended reading Li Bai and his romantic poetry的阅读内容是关于李白的生平及其创作和李白诗的风格,有几个时间节点是他创作的关键时期,文章以时间先后顺序将这几个关键时期组织起来进行叙述。笔者创作了图3展示李白生命中的关键时间节点、关键事件及其诗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照该图。

笔者以时间为顺序梳理整合李白的生平,将整篇文章的主要细节内容融合在一张图中,并且借助该图在信息间建立联系:上升的曲线不但表示李白年龄的增长,而且表示他创作生涯的发展及逐渐成熟的创作风格和日渐上升的声誉与在诗坛上升的地位。这样的结构化知识图不但简化了阅读,而且为学生在读后的迁移创新应用搭建了支架,达到了良好的阅读效果。

(五)选图拓展,赏析文本之美

多模态语篇中的图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可以达到图文互补、协同构建语篇意义的目的。教师根据文本的主题意义,适当利用课外资源选取图片对文本意蕴进行拓展,可以很好地达到激发学生审美意识的目的。

还是以First impressions为例,文章的写作意图是通过描写印象派大师及其代表作,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学会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对外国文化艺术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然而,教材中除了标题以多模态形式呈现,只在文末配了一幅印象派的风景画,无法使学生通过这一幅画直观地感知和理解文本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中的文字描述,补充文中提到的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系列人物肖像画,帮助学生欣赏、感知印象派绘画的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文本之美。

结  语

本文探究了图像模态在多模态语篇教学中的意义,利用图像模态与文字模态协同,共建语篇意义,可以培養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促使深度理解的发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避免滥用图像资源、使用单一图像资源及图文割裂的倾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图像模态的表意功能,帮助学生提升多模态语篇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杨曙.多模态英语教科书符际互补研究:以上教版《英语》为例[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01):60-64.

作者简介:刘美(1984.11-),女,江苏连云港人,

任教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南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