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需求下高中管理策略的思考

2022-05-30 10:48袁俊宝李坤
天津教育·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学科学校

袁俊宝 李坤

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成长、协助父母缓解按时接送中小学生问题的重大措施,是继续提高家庭教育服务能力、让广大社会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社会民生系统工程。

一、高中开展课后服务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一)高中段开展课后服务势在必行

根据父母选择课后咨询服务提供方的统计表明,百分之六十七的父母愿意选择学校教师;百分之十五的父母愿意让学校教师与第三方教师结合;百分之十四的家庭提出,应该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教师。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学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回应人民诉求。

(二)课后服务在义务教育段取得了成功

在《指导意见》的引领之下,各省纷纷出台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适合义务教育段的课后服务工作方案。

二、高中开展课后服务的几点建议

(一)立足根本,遵纪守法

开展中学课后服务,实质上就是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延伸至课堂教学之上。立德树人语境宏阔、語意深刻。“立德”是要以品德养成为目标,以德为先,以德启智;“树人”则是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人、规范人、培养人、发展人。在实施课后服务管理的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不碰红线,不越底线,坚持从学生及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主导,规范开展高中课后服务工作。开展高中课后服务工作时必须注意贯彻自愿原则,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课后服务,更不能提供有偿服务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二)解放思想,攻坚克难

学校和教师应解放思想,科学分析,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后服务工作体系大胆革新。

1.工作时间弹性化。

课后服务需要学生在校时间与教师工作时间高度契合。学生的时间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校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八小时;二是课后时间分散化,主要源自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选课的个性化。基于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必须在课程安排范围内进行,不能延伸至课后,而且各学科课后服务工作不能统一安排。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将教师工作时间弹性化,即实行教师工作时间总量控制,不固定上下班时间,同时鼓励教师发扬奉献精神,积极参与课后服务,这样能够提升师生课后时间契合度。

2.教师办公学科化。

教师办公组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由任教同一班级的教师组合而成;另一种则由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组合而成。前者有共同的教学对象,便于任课教师之间交流学情、协调合作,但弊端是不便于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且办公室内学科教师无可替代,不利于开展课后服务。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选课走班,班级内学生不固定,但学生的疑问却有明确的学科指向性。后者则更能迎合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需要,且因为学科组内成员具备相同学科的答疑能力,所以能极大地增强教师弹性坐班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师生课后时间契合度。

3.服务内容多样化。

服务内容多样化有助于解决学生需求和家长需求之间的分歧。课后服务管理工作要顺应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发展规律,才能够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课后服务内容一般为组织学生做作业、自由读书、运动、美术、科普活动,还有娱乐游戏、拓展培训、开展协会或兴趣小组活动。也可以进行写作指导,组织科普实验,学习思维导图。有丰富的课后服务内容为基础,教师可以搭建课后服务平台,发挥指导作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邀请家长参与学生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课后学习中增进友谊、加深亲情。

4.评价体系多元化。

在自愿原则下,参加各个课后服务项目的学生会表现出数量不稳定、不具有代表性的特点。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实施课后服务工作评价时不能各项目整齐划一,必须针对不同种类的项目设定不同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兴趣爱好类项目,可以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活动之后的满足感达到何种程度,以交流和问卷的形式搜集数据进行分析;实践操作类项目,可以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统筹规划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探究创新能力,以随堂的过程性记录的形式搜集数据进行分析;学科备考类项目,则建议将参加项目学生的数据与未参加项目学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增量完成评价。

(三)主动引援,争取政策

1.主动寻找合作伙伴。

课后服务工作完全有必要主动与其他教育事业单位、社会服务组织、科学技术团体、公共文化单位开展合作,甚至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2.权衡利弊谋划长远。

高中课后服务工作造福学生、利国利民,应权衡利弊、慎之又慎,更应该立足长远审视相关工作。以激励机制研究为例,激励机制一般包括了物质激励机制与精神激励机制两类。管理学指出物质刺激具有滋生拜金主义的危险性,而精神刺激则是在较深层次上激发人的工作主动性,不但具有一定深度,并且延续时间也较长。不过,也不能忽视物质激励的效果,毕竟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物质环境,获得精神激励者也一定会产生晋职加薪等物质层面的需求,所以以精神激励为主辅以适度的物质奖励才是最合适的。

3.整体考虑服务大局。

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充分依托有效的社会资源服务于教育,另一方面要发挥提供精神产品的优势,服务、回报于社会。因而学校要将社区居民和贡献于教育的其他人士作为潜在的服务对象,适时给予服务。高中的规模普遍大于义务教育段学校,向课后延伸服务功能时需要综合考虑课后服务工作给学校周边甚至整个学区带来的影响。

例如: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对城市交通压力的影响,放学时间延后对学生放学安全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参与统筹规划,主动与其他行政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支持或者提醒学校自我调整。同时,统筹规划高中课后服务工作时,应该允许各学区内不同高中有适应本学区的课后服务安排,不搞“一刀切”。

《朱子治家格言》中讲“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在表示办大事时需要提前准备,而不需要等口渴了再去挖井或拿水。教育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高中教育更是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长远幸福。当然,高中开展课后服务面临的问题可能比笔者想到的还要复杂,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引起更多高中教育行政管理同仁的重视,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迎接高中课后服务工作的到来。

(左毓红)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学科学校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