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

2022-05-30 10:48贾楠
党史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旅游事业陈云旅游

贾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对旅游事业发展十分关心。在不同历史时期,他先后多次对旅游事业作出重要指示,促进了新中国旅游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旅游事业与经济建设

陈云非常重视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项目安排。“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亟待调整,计划经济下的指标过高和缺口很大等问题急需改善,而发展旅游事业,尤其是国际旅游事业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陈云正是认识到旅游事业的这些特点,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计划1983年接待300万人次,可以收入30亿美元。旅游项目必须优先安排,要同引进重要项目一样对待”,即要求“循序渐进,不能窝工”,不能一拥而上,欲速则不达,旅游项目排队,如有所失可以补上,如果出现窝工则很难办。关于旅游事业的发展,陈云强调增加收入但要实事求是,引进项目但需力所能及,通过有序安排,逐步将旅游事业发展壮大,从而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同样的,1979年1月初,邓小平同余秋里、方毅、谷牧等谈话时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要狠抓一下旅游和城市建设。发展旅游要和城市建设综合起来考虑,开始时国家要给城市建设投些资,旅游赚了钱可以拿出一些来搞城市建设。在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的倡导和鼓励下,旅游事业的发展有了初步成效。1981年,国务院提出走中國式的旅游发展道路,进一步明确发展中国旅游事业要以“积极发展,量力而行,稳步前进”为方针,并制定了中国旅游事业发展的五年规划。1983年,全国接待入境旅游人次达到947.7万人次,远超之前定下的300万人次的目标。

陈云也十分重视旅游事业在外汇方面的作用。早在1957年,他出任中央经济工作五人小组组长时,曾提出发展旅游事业的相关建议,其中着重谈到旅游与发展外汇的关系。这一时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随着国民经济基础得到巩固和发展,陈云意识到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旅游事业在增加外汇收入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因此逐步得到重视。1957年8月,陈云同李先念在上海主持九省市经济管理体制改进工作会并听取意见时,非常重视上海锦江饭店经理兼旅行社经理宣铎报告中关于发展旅游事业以拓宽外汇收入来源的建议,认为这不仅能够使外汇来源多样化,提高外汇收入,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事业国际化的发展,于是及时将该报告以书信形式批送罗瑞卿、齐燕铭。陈云在附信中指出:宣铎说外国货轮到上海装卸,少则3天,多则7天,现在规定船员下船半夜12点必须回船。如果允许他们下船住高级旅馆和到杭州、苏州等地游玩,我统统可得外汇,仅上海一地一年可得200万美元。如全国各港口都这样搞,而且允许一些外国自费旅行者到开放城市旅游,很可以赚取外汇。陈云在信中表达了发展旅游事业有序接待游客、扩宽外汇来源以赚取更多外汇的想法。陈云关于旅游事业的这些早期论述,不仅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而且为我国旅游事业的有序发展及后来的对外开放打下良好基础,具有前瞻性战略眼光。为加强对旅游事业的领导与指导,1964年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以接待外国游客为主要工作,以扩大外汇来源为主要目标。1965年,全国接待外国旅游者1万余人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入境旅游人数的最高纪录,这也证明了对于发展旅游事业,陈云的见解是独到的、方式是有效的。

这一时期,我国外贸收入很少,外汇收支比例失调,而旅游事业本身具有利润大、创汇多的优势,陈云认为旅游项目的引进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宽外汇来源,增加外汇收入。因此,他提出:“旅游收入,比外贸出口收入要来得快,来得多。英伦三岛每年收入54亿美元,我们中国这样大,可以收入更多。”1978年,全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80.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仅2.63亿元。在陈云等领导同志的支持和推动下,旅游事业在创汇方面得到迅速发展。1984年,全国接待入境游客首次突破千万人次,达到1285.2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也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1.31亿美元。旅游事业的创汇创收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

陈云在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的发言中还提到旅游的“风景出口”问题,他说:“旅游收入实际是‘风景出口,而且可以年年有收入,一年比一年多”。“风景出口”,是指通过旅游项目开发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进行对外宣传,吸引国外游客,达到增加外汇收入的目的。与其他出口产品相比,“风景出口”具有明显优势:一是成本低、周期短、利润大;二是不受产品生产周期限制,即来即享;三是受众群体广泛。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大,“风景出口”的成果越来越显著。1980年至1990年十年间,中国旅游服务公司转变发展方式,年营业额从几百万元增加到1.7亿元,实现利税累计达5000多万元,与外商签订的旅游商品贸易额达1.6亿美元,累计创汇6000多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我国旅游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际旅游创汇102亿美元,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实现了邓小平1978年提出的宏伟设想,这也是陈云“风景出口”成果的生动体现。

旅游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为推动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让旅游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实现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陈云对于旅游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给予了很多指导建议。

旅游事业在对外经济往来中承担着增加外汇、提高收入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旅游事业管理,要随着经济形势变化而进行改革。当时的中国经济管理体制由于过于集中,地方和企业缺乏自主权。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和经济规模扩大,这种体制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因此旅游事业的管理体制也亟待改革。陈云指出:“现在的旅游事业,是行政管理,还不是业务管理。”他主张旅游事业管理体制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下放管理机构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将发展旅游事业下放至地方政府去落实。

为适应国民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变化需要,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局,各省、市、直辖市及自治区也相应挂牌成立地方旅游局。同时为配合对外开放战略,与国内旅游事业发展相协调,国务院设立8个驻外旅游办事机构。1984年,中国旅游服务公司开始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并在国家旅游局大力支持下,制定了适合公司特点的发展战略,从而开启了市场化运营的旅游服务新时期。同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免税品公司,在中国旅游服务公司领导下工作,授权其对全国免税业务进行统一对外谈判,统一制定销售价格,统一组织订货,统一制定规章制度。此外,1987年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中国旅游服务公司下设中国旅游清洁公司。这些旅游事业相关机构的成立,更加有利于旅游事业的市场化运作和经济社会的建设,更加有助于增强旅游事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更加与陈云等领导同志对于旅游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指示相统一。1980年至1990年,中国旅游服务公司注册资本从创建初期的150万元增加到1400万元,全系统总资产超过亿元。

一方面,适时调整管理体制,转变旅游事业外事接待的单一性质,使旅游事业从原来的政治和外交束缚中解脱出来,推动了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事业不再拘泥于统一经营模式,而是适应市场需求,适应改革开放,从而在新时期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经济发展。

这些旅游办事机构的建立和制度的完善,不仅是对曾经旅游事业所承担的政治、外交任务的“瘦身”,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为旅游事业在新时期有计划地实施对外开放做好了相应的制度准备,更是陈云等领导人对于旅游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刻实践,旅游事业从此迎来发展的春天。

旅游事业与安全问题

发展旅游事业,尤其是发展国际旅游事业,关系到对外开放,关系到国土安全、国民安全。由于西方國家的长期封锁,我国对外认识和对外接触程度有限,同时破坏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敌对势力始终存在,因此陈云对于发展旅游事业所可能涉及的安全问题有充分思考。

当时的中国发展旅游事业缺乏经验,陈云始终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角度,对于发展旅游事业可能存在的风险深刻洞见,促进了旅游事业的阶段性发展。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再次提出,旅游事业的发展,有无害处?有。例如:其一,外国会派特务来侦察。其二,可能有意志薄弱的人被收买。其三,外国人看到了我们的落后情况。

对于这些安全问题,陈云也给予明确指示。他指出,一方面,无论我国是否发展旅游事业、如何发展旅游事业,外国特务都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如今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只是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外国特务入境破坏社会安定的概率,即“小开口、大开口的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要对资本主义既利用又防范;另一方面,要关注意志薄弱者被收买问题,要从党内加强思想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赚取利润的同时防止渗透,但也不必过分紧张和担心。我国对外开放处于起步阶段,从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出发,态度适当谨慎是有必要的。关于“外国人看到我们的落后情况”,陈云主张要毫不避讳,这与其“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实事求是思想相契合。在发展旅游事业上,通过开放发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深入了解游客需求,才能更好地开发旅游景点,更好引进适合的旅游项目,进行“风景出口”,这也与他提出的“旅游项目必须优先安排,要同引进重要项目一样对待”“旅游收入实际是‘风景出口”观点结合起来。1983年,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并召开中国国际旅游会议,举办大型旅游展览会,深入介绍中国的旅游资源,并表示期待与各国建立广泛的旅游联系。中国旅游事业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这印证了陈云对于旅游事业安全问题的预判是准确的,对旅游事业的引导也是有效的。

陈云关于旅游安全问题的指示减轻了国内对于旅游事业发展放开的忧虑,增强了党与国家发展旅游事业的信心,对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的指示与批示,到各个管理机构和部门的建立与改制,我国旅游事业在有序、有利的大环境下实现了健康发展。

陈云对发展新中国旅游事业的思想和态度是一以贯之的。无论哪个时期他都始终重视旅游事业对于经济建设的作用和作为对外开放桥头堡的影响,同时也强调要重视随着旅游事业发展而增加的安全问题。思想理论引领实践发展,与陈云等领导人发展旅游事业的思想相适应,中国旅游事业发展及对外开放是一脉相承而富有特色的。

通过数十年的深耕厚植,进入新时代后,我国旅游事业发展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以实际行动造福着国内人民和国际人民。深刻领会陈云对于旅游事业的指示及思想,对于实现“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的旅游事业发展目标,对于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沿海经济带建设进程中河北省‘产业—生态—城市陆海统筹战略研究”(编号HB21LJ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王燕萍)

猜你喜欢
旅游事业陈云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学讲话谋发展创新我市旅游事业振兴新模式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Gai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resurfacing hip arthroplasty compared with metal-on-metal bigfemo-ral-head tot ip psy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