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2022-05-30 10:48杨海明
党史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山西省改革开放党史

杨海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山西逐渐成为全国能源工业基地,山西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作出巨大贡献,受此影响,山西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既具有全国的共性,又呈现自身的特点。改革开放40多年来,山西党史研究与时代发展同行,资料征集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研究领域向纵深拓展,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开始得到应用,研究成果喜人。随着改革开放史在党史上所占时段越来越长,深入系统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日益迫切,深入开展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且有很大空间。本文拟从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关于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3个方面,探讨如何深化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一、研究概况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关于改革开放时期山西省委、省政府重要文献的编辑,回忆录和口述史的整理,专题研究和著作的出版以及文献专题纪录片的摄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一)著作出版和专题研究

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随着改革开放实践深入而不断发展,在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30周年和40周年之际,产生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成果。在1998年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写《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山西卷)、《辉煌的二十年: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文集》等相关著作。在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写《山西改革发展30年》大型丛书,共14卷,分别为全省概述卷、综合卷、图文卷和11个市的市卷;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写《实践与思考——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论文集》;山西省统计局等编写的《改革开放:山西三十年成就展示(1978—2008)》,比较全面、翔实地记录了山西省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及重点领域30年来所创造的辉煌成就,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所展现的时代精神。在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山西改革开放专题实录》,客观记述了全省各市、省直有关部门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总结了全省各行各业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突出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山西的伟大实践;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组织编写的《山西改革开放40年大事纪要》,全景式地记录、展示了山西改革开放40年的大事要事,突出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关键节点,突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突出了省委、省政府重要政策的实施效果。

山西改革开放史的研究成果还体现在党史国史的通史和专史著作中。1999年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写的《当代山西简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简史》丛书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山西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2003年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写的 《革命·建设·改革:山西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论》(上、下) ,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50年来山西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各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其中,下卷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写到党的十六大,包括政治类3篇、经济类19篇、文化类2篇。2019年《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山西卷》,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围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系统回顾了40年来山西省改革、发展的历程,全面而又生动地展现了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2022年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编写的《图说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100年(1921—2021)》,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着眼于百年党史的四个历史时期,生动形象地彰显了党和人民在山西奋斗创造的伟大业绩和重大成就,讴歌了山西百年阔步前进的恢宏史诗。

时间专门定位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全史型研究著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2009年由苗长青等编写的《山西改革开放史》,全面回顾和论述了山西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迁,客观总结了山西改革开放的基本成就、基本经验和基本教训。2013年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第三卷(1978—2011),系统梳理了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反映了党领导下的山西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与时代搏击的历史风貌。

在山西改革开放的专题性著述中,经济领域是重点。农村改革是中國改革开放的先声,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1998年出版的《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 (山西卷)就是山西农村改革研究的成果。2007年李旺明、苗长青编写的《当代山西经济史纲》,全面系统地回顾了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的艰难历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近50年里山西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省委省政府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以及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2019年景世民、张文丽编写的《山西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年》,从经济发展战略演进、经济阶段性波动、产业结构调整等不同角度,以及农业农村、工业经济、文化旅游、财政金融、交通建设、脱贫攻坚、民营经济、新型城镇化、投融资体制、开发区建设等经济发展不同领域,全面回顾和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山西经济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入研判经济发展各领域面临的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矛盾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代山西经济的发展重点和战略方向,对山西资源型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事记可以简要勾勒历史轮廓,为历史研究理清线索。1995年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大事记述(1976.10—1992.12)》,回顾和总结了山西省委和全省党组织领导全省人民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1999年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当代山西研究所编写的《当代山西大事记》(上、下),记述了1949年4月至1999年7月间的大事。2008年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写的《21世纪山西纪事》(2001—2005),展现了21世纪前5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风貌,为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份鲜活资料。2012年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山西省志·大事记》,逐年逐月记录了山西省从1978年12月到2010年12月31日的大事要事,为了解和研究山西省这30多年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2017年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大事记(1924—2016)》,着重记载了1919年至2016年间,山西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022年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100年大事记(1921—2021)》,系统梳理了山西百年党史的大事要事,呈现了党领导山西人民所进行的伟大斗争和伟大实践,展示了山西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图景,集中反映了百年间山西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进新时代的辉煌历程、成功实践以及人民生活的显著变化。

(二)回忆录和口述史的出版

回忆录是了解历史细节不可多得的材料。2008年李立功回忆录《往事回顾》,记录了作者学习、战斗和工作的革命生涯,同时从侧面折射出我们党在山西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历程。2014年卢功勋回忆录《回顾与思考》,总结思考了山西改革开放以来作者亲历亲见的历史。2018年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编写的《山西改革开放口述回忆》,深情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许多重大决策和重大事件,热情讴歌了山西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总结了山西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2019年胡英泽、郭永平编写的《我们这一年:岢岚县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口述史》,在对岢岚县52位调查对象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记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西考察调研以后,岢岚县实施精准扶贫的历史进程、贫困地区乡村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

(三)文献专题纪录片的摄制

2009年,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参与摄制电视专题片《回望60年——山西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节目》。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摄制《足迹·山西90年》。2018年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参与摄制《岁月如歌》,突出反映了山西省委领导全省干部群众改革开放40年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讲述山西改革开放的故事。2021年山西档案馆摄制《记忆》,展示了珍贵红色档案300余件,采访山西省内外专家近200人,用鏡头“讲述”,让档案“说话”,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走向复兴的奋斗历程和辉煌岁月。

(四)省委、省政府重要文献的编辑和出版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2002年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写的《当代山西重要会议》,收录了1949年8月至2002年6月山西省的历次重大会议,分为党的会议、人代会议、政府会议、政协会议四大部分,充分反映了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山西年鉴》创办于1985年,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载历年山西省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基本情况,反映年度重要事项与发展变化。《中共山西年鉴》创办于2006年,记录省委历年的重要会议、进行的重大活动、开展的重要工作,系统反映全省各部门、各市县党的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山西情况、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提供了有力借鉴。

山西省委、省政府领导人文集的出版成果丰硕。比如,《霍士廉纪念文集》《丹心照玉宇——王克文纪念文集》《郭钦安纪念文集》《刘开基纪念文集》《罗贵波纪念文集》《王大任纪念文集》《赵雨亭纪念文集》等。这些文集不仅展现了他们的生平思想,也是研究山西改革开放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此外,2021年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编辑整理的《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生活账》一书,记录了老共产党员张健民廉洁自律、勤俭节约的工作生活轨迹。全书完整呈现了张健民从1952年到1993年,对自己和家庭近41年(中间没有间断)的生活收支记录,尽管记录的只是他本人工作和生活的点滴故事,但其资料完整而系统,对于研究和考察山西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及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批关于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的论文相继问世。如:高建生《勠力同心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党领导山西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时代要求》、张乐《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农民增收问题研究》、李益鹏《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大型煤炭企业发展模式研究》、谢忠强《系统论视阈下山西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经验研究》、冯林平《山西经济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前瞻》、张宏华《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思想解放进程及启示》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很好的现实意义。

除上述外,山西各地市、县党史部门在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30周年、40周年之际,也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为继续深化研究打下一定基础。但和全国一样,山西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正如桑东华研究员在文章中一针见血所指出的:“在研究内容上,一般描述性成果多,深入客观的研究性成果少;文本解读多,科学再现历史真实、揭示历史内在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少;具体问题或专题性研究多,系统性和综合性研究少。在研究方法上,一般重视宏观层面,往往缺乏历史细节。从时间维度看,改革开放初期和早期的研究多,也更为深入,而改革开放中后期的研究相对单薄。若以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看,则是论文多、专著少,时间专门定位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整体性研究著作少,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精品力作则更少。”

除了共性问题,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还有以下不足:第一,著作大都不够生动。已有的研究成果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大多是从会议(文件)或决策(政策)到巨大成就,再从新的会议(文件)或决策(政策)到更大成就;第二,相关重要文献编辑出版滞后,例如《当代山西重要文献选编》只编辑到1966年;第三,对于改革开放成就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还需进一步增强解释力,资政育人作用发挥不明显;第四,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研究相对缺乏。可以说,同广东、北京、上海等先进省份相比,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较为薄弱,急需开拓深化、迎头赶上。

诚然,上述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改革开放史研究的实际决定的,改革开放史研究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是史料的搜集方面。由于时间离得近,历史档案有的尚未形成,有的没有解密。改革开放史研究关键性史料空白很多,一般资料多而散,难以归纳梳理。萧东连研究员在回答《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关于《探路之役:1978—1992年的中国经济改革》一书的问题时就这样写道:“有人问,为什么只写15年,不写40年?主要由于史料搜集和研究不够,尤其关键史料披露不充分。”目前,虽有相关文献出版,但大多为结果文件,缺少反映重大决策部署的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厘清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尚需要做大量工作。

二是研究对象的把握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虽只有40多年,但改革开放的历史一直在自然延伸,距离现实很近甚至本身就是现实。虽然改革开放史研究的“现场感”是其他研究所不具备的,但历史研究毕竟需要恰当的时间距离,有些改革过程尚在进行之中,很难作出历史性的结论。同时,这也导致研究当代史尤其是改革开放史的人才资源明显短缺,在谈论导致的原因时,沈传亮教授这样写道:“这和学界一度流行的当代人不宜修当代史的观念有关,根据是其距离太近且尚未沉淀,难以作出客观评价。”

三、思考与启示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深化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转换研究视角。深化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要更多关注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活动,尝试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上层决策与地方实践相结合,呈现历史本来的丰富性,检验已有的宏观结论。近年来,口述史料的收集整理越来越受重视,这对于弥补档案文献的不足和了解改革开放的实际历史过程具有很大意义。2018年,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山西改革开放口述回忆》一书,收录老领导、老同志回忆文章和口述史料58篇,70多万字,总结了不同地域、不同行业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存史、资政、育人价值。然而,改革开放是一个极其復杂的互动过程,这其中就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之间,领导者和群众之间的互动,因此,运用“自下而上”视角,进行区域性和个案性的微观研究,很有必要。在这方面,胡英泽、郭永平的《我们这一年:岢岚县脱贫攻坚典型人物口述史》,鲁顺民、杨遥、韩振远、陈克海的《掷地有声——山西第一书记故事》,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掷地有声——山西第一书记故事》虽是报告文学,但著者历时6个月,走访近百个村庄,采访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百余人,入户走访百余贫困户,收集整理百余万字原型故事,实属不易,令人钦佩。

第二,拓展研究领域。山西改革开放的内容极其丰富,一些研究领域还有待开拓。苗长青的《一去不返的历史机遇——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名牌产品衰落现象分析》,谢忠强的《系统论视阈下山西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经验研究》等,都对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有益尝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我们要深入发掘根植于山西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伟大精神,深入发掘建党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等伟大精神在山西的具体体现,挖掘好各种伟大精神在山西的源流,阐释好各种伟大精神在山西的内涵,揭示好各种伟大精神在山西的规律。例如,在右玉精神的研究中,对健在的关键亲历者或他们后代进行采访录音、保存资料刻不容缓。在改革开放精神的研究中,如何通过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以改革精神破解工作难题、以创新勇气拓展改革空间,为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第三,拓宽研究视野。改革开放史的研究要树立大历史的视野,把改革开放置于近代以来的中国大历史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多。总的是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同样的,用大历史视野审视和研究党在山西的百年历史,系统梳理和阐发党在山西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探索和重要成果,就会对山西改革开放的主题和主线,对其中的成就和进步,对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看得更加清楚。

第四,书写有血有肉有人有故事的改革开放史。改革开放史著作应该写得更加生动,这样才能吸引读者。那么如何才能写得生动呢?历史叙述应善于通过人和故事反映经济社会变迁、制度体制变动。2019年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改革开放史话》,记录了一批先行先试的改革案例,刻画了一众勇于改革创新的人物,描写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改革创新故事,是可资借鉴的范本。

第五,创新研究方法。改革开放史极具复杂性,推动改革开放史研究更上一层楼,需要多学科对话与合作协同。谢忠强的《系统论视阈下山西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经验研究》,以系统论为分析视角,对山西省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宝贵历史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期待更多这样的研究成果出现。

最后,提高研究者自身素质。在改革开放史的研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之一就是无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我们要进行强有力的回击,这就需要搞清楚改革开放史的主题是什么?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光辉成就的历史,这是改革开放史的主题,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必须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作为山西改革开放史研究者,必须自己先要对山西改革开放有深度的理解,资料积累是基础,同时需要扩大阅读范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做大量口述访谈和田野调查。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山西省改革开放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