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育强市战略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05-30 10:48张恩强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改革教育教师

张恩强

黄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快速发展。

强引领,确保方向正确

黄石市委、市政府严格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黄石市委先后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委教育工委,全市4所高校、8所直属学校和民办教育行业协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部纳入市委教育工委统一管理,分级明确党建工作责任。7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实现了对中小学党组织的统一管理,全面加强了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全市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围绕“思想破冰 引领发展”制定教育领域“四个一批清单”,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切实推动解决师生和群众关心、关切的难题。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开展党员先锋岗、红旗党支部等评选活动,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先后培育了6个党建示范点和14个先锋党支部。

构建推动教育问题解决体制机制。市委、市政府主动研究谋划教育改革发展、破解教育难题,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专题研究教育布局调整、教育建设项目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及公办幼儿园建设、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教师待遇保障、教育评价改革、“双减”、“平安校园”建设、“清廉学校”建设、食堂专项治理等一批教育重点、难点问题,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市人大、市政协也先后就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等教育重点领域开展了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政策、法规的落实见效。

强供给,力促教育公平

市委、市政府不断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2020年,黄石市教育经费总投入53.7亿元,较上年增长了6.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投入46.4亿元,较上年增长了9.6%。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呈递增趋势,各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按标准足额落实。

加快教育项目建设步伐。2021年在建学校项目49个,总投资78亿元,其中36个新建、改扩建学校项目,新增学位2.6万个。2022年,全年新增学位项目82个,新增学位将达到4.68万个。计划2021—2022年实施基础教育学校项目144个,两年基本解决、三年彻底解决“十四五”时期学位紧缺问题。

科学谋划全市教育布局。按照科技强市战略部署,高规格在大冶湖畔规划占地面积1.1万亩的现代化教育城。计划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普通高中扩容提质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智慧教育工程六大类27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85.3亿元,将有效缓解因生育政策调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学位供需矛盾,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强队伍,筑牢发展基石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实施“优师”工程。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积极选树优秀师德典型,严肃惩戒师德失范行为,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涌现出一大批扎根基层、爱生乐教、无私奉献的新时代好教师。全市教育系统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8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9人,湖北省特级教师43人,湖北名师12人,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37人。

实施“强师”工程。实施《黄石市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省级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国家级师范教育基地,促进师范生培养质量和在职教师专业素养“双提升”。构建阶梯式人才培养机制,评选市级学科带头人156人,启动“百名乡村首席学科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市、县、校三级“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形成了以学科名师工作室为载体,覆盖城乡全学段各学科的教师专业研修共同体。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和“银龄”计划,逐步均衡教师资源配置,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1264人。创新教师补充机制,2021年,全市通过公开招聘、专场招聘和自主招聘新招录中小学教师586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高中新录用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40%。

实施“惠师”工程。2020年,全市投入6.15亿元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的目标,并建立了联动调整和长效保障机制;重视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补助政策,累计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2400套;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和岗位晋级标准,探索岗位聘用考核能上能下改革试点,适度扩大中小学中高级岗位比例;落实教师“减负”清单,最大限度减少非必要的调研检查和其他社会事务进校园,为广大教师营造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良好环境。

强质量,培育时代新人

黄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构建“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坚持“破立”并举,统筹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教师教育管理综合改革、学前教育办园体制与保障机制改革、基础教育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职业教育育人方式改革五个方面的改革,转变教育评价方式,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与活力,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制定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全面落实“双减”任务,扎实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以德树人,引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爱党爱国情怀;积极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以智启人,推进高质量课堂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市县校三级体育赛事活动体系,以体育人,锻炼体魄、增益健康;丰富美育实践活动体系,以美化人,让优秀文化滋润心田、陶冶情操;将劳动实践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计划,以劳塑人,树立自主劳动意识,为终身发展赋能。全市先后创建全国文明校园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19所。

大力支持高职院校、高校发展。引导全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市职业教育现有8大类专业集群和1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32个省级重点和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8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为企业提供“订制式”培训1.2万人次。支持高校争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为推动黄石高质量发展、打造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示范区提供强大的智慧支撑和人才保障。湖北师范大学专注师范教育和一流师资培养,与黄石市政府合作创建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推进校地共建附属中学。湖北理工学院专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企业联合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责任编辑/王娜娜

猜你喜欢
改革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改革之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