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课文控速四法

2022-05-30 10:48温桂芳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海力布白鹭人教版

温桂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文既要克服生字新词等阅读障碍,还要面对生活经验及文法知识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初读环节,既结合学生认知实际调控初讀速度,还要充分利用初读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高年级新授课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用下面四种方法调控学生初读课文的教学节奏。

给足朗诵的时间。朗诵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活动。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用好朗诵环节,根据学生兴趣和课文学习的需要,灵活选择范读、伴读、轮读、接读、领读、交互读、分组读、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对话读、大小声读等朗诵形式。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白鹭》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进行朗诵的时候,笔者播放了舒缓优美的古筝乐曲,配上水田中的静态白鹭、乡村树顶的动态白鹭等背景图,让学生仿佛走进美丽的自然画卷,感受白鹭的精巧如诗,从而获得对文意完整、正确、深入的理解,入境入情、入细入微,身临其境、身心放松,自由驰骋、放飞想象。

给足摘抄的时间。摘抄是指从文章中抄录自认为有价值、值得收藏以供不时温习的文章、段落或句子。有的是精美的语句,有的是励志段落、名言警句,也有的是数据资料、实验结论。

《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等课文既可以全文摘抄,也可引导学生摘抄一首诗、一段话,然后用剪纸、贴画等美化页面,图文一体,增强学生的语感、美感和创造能力。除课文外,学生还可以摘抄延伸阅读的素材,如针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可让学生查阅安澜园、狮子林等名胜古迹的特色与由来,让学生了解平湖秋月、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美丽风景背后的动人传说;针对《木笛》一课,可让学生收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深入、全面地挖掘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

给足贯通的时间。读书主要实现与两类对象的贯通,一类是其他书本知识或口耳相传的间接经验,从而对知识领悟得更全面系统;一类是生产生活经验,从而学以致用,促进知识经验进一步拓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提出“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学习要求,强调培养学生全神贯注、迅速收集处理文本信息的能力。如,针对《搭石》一课,可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搭石上老友相逢为什么一定要等各自到对岸再寒暄,从而牢固领悟“紧走搭石慢过桥”的道理;针对《和氏璧》一课,可让学生联想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成语,学生往往能迅速想起“白璧无瑕”“白玉无瑕”“连城之璧”“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针对《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可让学生一方面总结文中揭示的提高行进速度的原理,另一方面分享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从而实现理论联系实践。

给足生疑的时间。生疑就是自觉发问、积极追问,通过怀疑发问、探索求知的过程实现阅读的价值,缺少怀疑精神的阅读不可能有真正的收获。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教学为例,这个单元有“以读带讲、培养学生讲好民间故事”的教学目标,有效生疑能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明确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质,从而在“讲”的环节既有条理,又生动传神、感人至深。譬如《猎人海力布》一课,笔者问道:“‘猎字为什么这么写?是怎么演变过来的?有哪些意义?”“默读中,你发现猎物有哪些变化?”“看到海力布变成的石头,你会对它说什么?”通过由表及里的提问,海力布善良、机敏、舍己救人的品质犹如一座丰碑迅速立于学生脑海之中。

阅读是让学生作为主体进入文章的问题情境,于感受、思考中有所收获的过程。朗诵、摘抄、贯通、生疑,这些方法凝聚着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实践智慧,理应在当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传承与发扬。

责任编辑/王秉乾

猜你喜欢
海力布白鹭人教版
《猎人海力布》缩写
猎人海力布
《猎人海力布》缩写
白鹭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简笔画白鹭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