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生态教育

2022-05-30 10:48黄静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生物资源动植物生物

黄静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在生物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

从实验观察入手,引导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依靠环境供给的物质和能量生活,受到环境因素和人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影响、改变着环境以及人类的生存。

如何将这一辩证观点变成学生的认识呢?我指导学生分别以蚯蚓、菜豆为动植物的代表进行实验观察,从而总结出蚯蚓的生长与阳光、水分、温度的关系以及菜豆的向光性、向水性;接着组织学生对其他常见的动植物进行实验观察,判断它们与其生活环境的依存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科学小论文。这样,学生在实践探索中获得了对生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此外,还能通过“蛇与庄稼”“树、猫头鹰与农作物”等故事与实例,让学生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进一步了解群落中各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树立辩证的科学自然观。

搜集我国珍稀动物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中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和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搜集大熊猫、扬子鳄、野骆驼等我国珍稀动物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课上讨论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课后编排中国珍稀动物资料专辑,在全校展览。通过翔实的资料,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物种,感受到中国是一座生物资源富矿,从而激发其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调查生态失调造成的影响,教育学生保护生物资源。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生物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环境破坏造成的影响,然后分析生态失调给人类带来的危机。在学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进一步介绍,由于围湖造田、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捕滥杀以及工业发展带来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许多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不少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这一切最终给人类生活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通过调查、分析、学习、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物资源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定要加以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使学生产生必要的危机意识与保护祖国生物资源的强烈责任感。

介绍我国维护生态平衡所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我向学生介绍国家出台的《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列举中国这些年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目前已建立2750多处自然保护区,博格达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被纳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近20年来,新增植被覆盖面积约占全球新增总量的25%,居全球首位;成功实施了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等。

明确责任,把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转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在充分认识到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之后,学生开始明确自己的责任,大家纷纷表示:保护国家珍稀生物资源是我们这一代人義不容辞的责任,要倡议全社会行动起来,同破坏自然环境、肆意猎杀动物的坏人坏事作斗争。很多学生通过撰写调查报告、绘制公益漫画、办手抄报等形式进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益鸟、益虫、益兽及其生活环境,不随意拿弹弓、气枪打鸟,不掏鸟窝,将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落实到行动上。

责任编辑/王秉乾

猜你喜欢
生物资源动植物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第12话 完美生物
印度生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的程序分析
达斡尔族传统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乡土知识研究
有趣的动植物
环境生物资源与应用
把动植物当“人”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