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

2022-05-30 12:50冰宇奇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8期
关键词:堂姐毛病心理咨询

紫莹在咨询室里哭成了一个泪人,她捶打自己,跟妈妈怒吼:“我很没用,别人都比我好,你就当没生过我,你再去生个孩子吧!”

我尽力安抚她,了解她的想法后,重新给她做了学习规划,她的眼睛里有了一点光,这样的状态持续了20天后,又回到了原点,她的情况甚至比原来更糟糕,同时还放弃了我给她制定的规划。

妈妈告诉我,紫莹本来挺有信心的,还跟同学说她要去画画,考美术学院,一直挺好的。她忽然就放弃了,妈妈认为她就是三分钟热度。

紫莹却哭丧着脸告诉我,妈妈每天都在说,看你的成绩,不努力,怎么考得上美术学院?你看看你堂姐,周末都在学习,别人家的孩子周末都在上課。她模仿妈妈的声音说话给我听,然后耷拉着脑袋:“我有什么好努力的?再努力也不如别人家的小孩。我再努力也回不到小学成绩好的时候了。”她的眼睛里没有了光。

为此,我和紫莹妈妈进行了一次深谈。她直言无法接受孩子考不上高中,无法想象孩子上不了大学,因为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她特别渴望孩子能上大学。而孩子有一大堆问题,说起孩子的毛病,我发现妈妈特别兴奋,仿佛只要把这些毛病都克服了,上高中、上大学就没有问题了……为了激励孩子,为了让孩子克服毛病,她给孩子树立了无数的身边的榜样……可是,她并没有想到,这样的“比较”直接压垮了孩子。

人性中的比较原则是当我们与别人比较的时候,会产生相反的情感。在和别人比较前,人还有一个和自己过去比较的过程,过去比较开心,现在就比较痛苦;过去比较痛苦,现在就比较开心。

当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的时候,首先痛苦的是家长,其次是孩子。有些孩子总爱和比自己差的孩子比,家长认为这是一种不上进的表现,其实只是孩子不想落后而已。

想用别人家的孩子激励自己的孩子,这条路好像行不通。大人间的比较甚至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相互敌视的心态。紫莹越来越讨厌自己的堂姐,认为妈妈不爱自己了,只爱堂姐。她每次看到堂姐,就本能地想回避,堂姐成了她的“心病”。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无法成为激励对象?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是有优点也有缺点的,当他成为激励对象的时候就缺乏了说服力。你在做单向的比较,孩子为了平衡自己,会做全面的比较。这时候,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激励,而是否定:“拿一个也有缺点的人和我比较,还说我不行,那我是多糟糕,估计是糟糕透顶了。”隔壁家的孩子也并没有取得让人望尘莫及的成就,孩子会认为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更容易产生的是嫉妒心理,而不是向往。而以伟大和杰出的人做榜样,通常是以精神和成就为载体,弱化现实生活的呈现,让孩子产生一种向往,以及对他弱点的忽视。

紫莹妈妈对她的期待实际上是自己的一个心结,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担忧,害怕孩子考不上大学,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生活。她用期待无声地在表达:我认为你可能过不好自己的生活,你也无法创造自己的生活,我不相信你的路是顺畅的。

当这些不信任、不愿意等频繁地持续地传递给孩子的时候,孩子彻底绝望了,努力有什么用?终是不被理解,终究还是不够好。我们总在问孩子为什么没有动力?因为他们的动力已经消失在我们的比较中。

责任编辑/周小益

冰宇奇

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师资),中国教育电视台特邀心理咨询师,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十三五”重大课题《家校共育的政府职能与对策研究》研究工作,现任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协会教育教学创新专委会重大课题研究员,长期从事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案例征集邮箱:18371717788@163.com

猜你喜欢
堂姐毛病心理咨询
被护送的“甜瓜”
肝不好,脾胃就闹毛病
“消气”红包
绣花姑娘
燃烧吧!小羽宙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毛病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让阳光住进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