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诗歌选修课教材编写实践初探

2022-05-30 10:48胡春招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材编写核心素养

[摘 要] 英语诗歌教材是英语诗歌选修课程的主要教学资源,是教师进行英语诗歌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教学工具,也是学生学习英语诗歌的主要依托。本文运用《课标》核心素养相关理论和选修课程开设理论,结合诗歌选修课教材的编写实践,提炼一线教师教材编写心得,促进教师成长,并为相关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英语诗歌选修课;教材编写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目标和“创设丰富的选修课程,研发校本教材,进行文化专题教学;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的选修课开设要求。诗歌是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中国经典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国人数千年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源头之一。英语诗歌是英美国家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高中英语诗歌选修课的开设符合《课标》提出的总目标。

适切的诗歌教材是诗歌选修课顺利开设的重要保障。所以,高中英语诗歌选修教材的编写势在必行。Hutchinson & Waters提出了英语课程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课程计划—教材选择(选择、改编或编写)—教学过程—教学评估。诗歌教材的编写需要编者在《课标》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各阶段具体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分析学生诗歌学习的需求,融合诗歌课题研究纲要,编写教学大纲,广搜诗歌,精校选材,试行论证,修正定稿。

一、编写准备:广阅读,探需求

首先,广阅读。诗歌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编写涉及文学、语言学、文体学、诗学与美学多方面的知识,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也给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课题组在完成《课标》和《英语课程设计》理论学习之后,阅览了诗歌选集如A World full of poems、《英诗金库》(曹明伦等编注),诗歌鉴赏类著作如《中外诗人共灵犀(英汉诗歌比读与翻译研究)》、《诗论》(朱光潜),美学著作如《蒋勋谈艺术》《朱光潜谈美》,认知诗学著作如《美国“垮掉派”诗歌研究——认知诗学视阈》等,为自己“添书香,增底气”,为后续选材和选修课的开展做准备。

其次,探需求。Brow指出“需求分析是指搜集学生需求信息的活动,目的是设计满足学生特殊需求的课程”。对学生的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一环,为教材编写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对基础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2.7%的学生对英文诗歌感兴趣,但存在畏难心理且没有合适的英文诗歌读本,学生强烈的需求和現实的不足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开设高中英语诗歌选修课程时,教师要留住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热爱和美好向往,科学选编开发适合当代高中生阅读的英文诗歌校本教材。

二、编写前期:定目录,搜素材

首先是巧定目录。基于前期的理论学习、学生需求分析,以及诗歌课题提出的“基于新课标主题语境应用、中外文化意识融合、中华文化传承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策略,诗歌选材涉及的内容不仅有英语诗歌,还有经典中文诗歌及其英译版。诗歌选材关联《课标》中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话题下的若干子话题,关联不同艺术模块及社会热点。具体而言,高中英语诗歌选修课教材目录有“诗歌与主题语境”“诗歌与体裁”“诗人与诗歌”“诗人与流派”“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共五章,每章若干小节。

其次,广搜素材,分工轮换,精益求精,构建素材库。充分利用好第一阶段准备的中外名家诗歌读本与“强国”“侧耳”“给孩子”等优质网络平台推送的诗歌资源,找到与章节主题相关联的经典英语诗歌和经典中文诗歌及其名家英译。

流程上共有四轮素材粗选和两轮素材精选。在四轮素材粗选阶段,六份诗歌稿件不断轮换,每一轮中课题组成员从自身视角出发,对原来的素材进行添加。因为面对同一个诗歌话题,不同成员的人生阅历、情感体验和个人积淀不同,会有不同的选择。通过轮换,我们做到每一个话题选材多元化;每一次轮换,我们都会遇到并破解不同的难题,形成全新的触点,从而生成选诗的新角度。

比如:A老师在第一次拿到“个人、家庭、社区生活”话题时,选择了留白(没能添加)。碰头讨论时(每轮的素材遴选结束后课题组会碰头讨论,总结和安排下一轮选材的轮换),成员B提出:“个人”其实可以关联爱情、事业、家庭,为避免与后面的章节重复,在这节里可以找有关爱情的诗。思路打开后,第二轮素材收集中,这个主题下就有了若干首经典爱情诗和描述家庭生活的中外名诗,但是涉及“社区”的诗依然空缺。第二次碰头时笔者提出:“社区”牛津字典释义为“a particular area or place considered together with its inhabitants”,是场地、居民和居民活动的集合体。社区与人类发展相生相伴。现代社区是高楼、各种便利设施和人文活动的融合。古代社区可能由几条船和一条河组成,那是船家儿女欢娱和营生的乐土,也可能是由数间茅舍、田园小径、耕夫织妇和散学归来的儿童组成,那是农耕人家一天劳作后休养生息、交流闲聊、嬉戏玩耍的能量加油站。于是, William Blake的Echoing Green(《回声绿坡》)和高鼎的《村居》入选。

历经四轮轮换选材之后是两轮素材精简环节。我们以“名家名诗,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和“传唱度高,兼顾不同风格”为准则,采用了“问卷星”“学生选材”和“教师选材”相结合的方式,素材库精简至十五万多字(含注释),纯诗歌为四万五千多字。最后,将纯诗歌稿分级筛选成A稿(精选入教材)、B稿(入学生诗歌课后读本)和C稿(舍弃)。

三、编写后期:编体例,定初稿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A 稿进行教材的内部体例编写,使之从素材稿变成诗歌选修课教材。“教材为课程提供了教学大纲,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他们掌握课程的路线图,养护了学习者的安全感。”教材是实现《课标》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的重要载体。《课标》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英语教学以主题意义为引领,诗歌教学注重诗作主题思想的解读;此外,诗歌教学应遵从“感知中外文化知识—分析与比较、认同优秀文化—赏析与汲取、加深文化理解—认知与内化、形成文明素养—行为与表征”的过程。课题团队以章节话题为单位,设置以下内部体例:

1.主题图配主题句,用一句话提示章节诗歌的内容,形成阅读暗示;

2.Poems(诗歌诵读):呈现这一主题下英语诗歌和中文诗歌及其英译版(感知中外诗歌,自觉形成浅层比较);

3.Words for the wise(注释):帮助学生在预习阶段整体理解诗歌大意;

4.Reading and discussion: 针对诗歌设问(以开放性问题居多),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增强学生解读能力;

5.Appreciation and comparison:学生在深入理解所选诗歌的基础上对同一主题下的中英诗歌进行比对赏析,如在关联“爱情”的主题时,罗伯特·彭斯的a red red rose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体现了东西方爱情观,在这一比对过程中,文化认同、包容或者排异发生了;

6.Individual reflection(学生对诗歌的个性解读):如在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后,设问:“If you were the young man, what would you do?”21世纪的少年并不都会继续坚持含蓄、羞涩甚至相对被动的传统东方爱情观,他们与经典中外诗歌以及它们所承载的东西文化会产生何种碰撞呢?我们拭目以待。这一部分专注于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性解读,也最大限度实现了诗人和读者的古今对话,不仅赋予诗歌新的生命力,也赋予学生认识自我、感悟自我的机会,文明素养逐渐形成。

这种内部体例编排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诗歌选修课程开发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XYY2020-201)。

[作者简介]胡春招(1983—    ),女,江西萍乡人,上栗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诗歌课程。

猜你喜欢
教材编写核心素养
航空军械勤务专业装备类课程教材编写研究
对初中化学用语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文学理论教材编写之浅见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浅析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