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史中汲取青少年体育思政教育的智慧

2022-05-30 13:07吴钰彬
党史文汇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青少年思政

吴钰彬

青少年强,则国家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中小学体育课程是传授健康知识、培养运动技能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2020年5月,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将思政教育融入青少年体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体育课程既增强体质又实现思政育人目标,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挖掘党史中的“体育元素”,传承党的优良传统

增强体质是青少年发展的一项大事,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运动。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给延安保育院小学题词:“又学习,又玩耍。”1950年,毛泽东给时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写信,提出“健康第一、学习第二”。1953年,他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发出指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指示将“身体好”列为“三好”之首,此后成为我国学生评优的重要条件和标准。其实早在毛泽东青年时期,他就是一位“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典范。1910年,毛泽东离家来到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他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正规的体育课。彼时体育课内容以枯燥的兵操为主,但毛泽东对体育课的态度却十分认真。1913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他在文中指出:“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毛泽东认为,体育对于个人来说,能“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对于国家则能造就不计其数的身体强健、精神刚毅的国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确保党和国家伟大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非常重视青少年工作。在全国多所学校考察调研时,他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关心,对青少年寄予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少年儿童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让他们像小树那样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标志着体育事业在我国发展步入一个崭新阶段。其中明确指出: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这为推动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一以贯之对体育的重视以及体育发展的历史,是中小学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必须深入挖掘和学习,并融入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去。

挖掘体育运动中的“体育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力量

中国体育精神通过一代代体育健儿的奋斗,不断发展、传承和发扬光大。女排精神激励了一代中国人拼搏奋斗,奥运精神促进了中华健儿树立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不断挑战自我极限。深入挖掘体育运动中的“体育精神”,应当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一是要通过科学设计和有序融入,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养成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能胜任不同的运动角色,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体育精神融入各类体育课程与活动之中,推动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培养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与协作的能力,并且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二要用体育精神滋养学生精神世界。“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开展北京冬奥精神进课堂、进比赛、进训练等活动,使广大青少年群体能够切身体会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通过讲述和分享奥运会中的精彩比赛及其背后的故事,激励青少年在掌握体育技能、学习体育文化的同时,深切感受体育竞技背后的精神内涵,从中获取今后学习生活的思想养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运动价值的同时,培养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顽强拼搏等人生态度,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实现全面发展。

挖掘体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传递正确价值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利用课堂教学,积极主动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中,能使思政教育更加具有活力、形式更新颖,更能满足青少年的成长需求。

一是从授课项目和专项技术中挖掘思政元素。中小学校在开展体育课程時,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多种多样,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而不同的体育项目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所蕴含的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也不尽相同。这些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中小学思政体育课堂中可以从中进一步挖掘思想内涵,向学生展现不一样的体育文化。

二是从实践体育活动中挖掘思政元素。体育锻炼是极好的思政课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编入课间操,力促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接受思想熏陶;建立体育竞赛育人机制,定期举办运动会、啦啦操、拔河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比赛中体验运动乐趣、提升运动技能,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运动习惯;举办“探寻百年历程,传承红色基因”校园定向跑比赛,在活动中设置站点答题环节,以党史、团史、校史相关知识为主要问题,在比赛中激发学生学党史、团史、校史的兴趣,厚植学生爱党爱团爱校的情怀。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形成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将会是一项长期但却意义非常的教育创新与挑战。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体育运动中思政教育的价值所在,并能通过创新各种教学方式,尤其是善于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从共产党人精神中厚植力量,从体育文化中挖掘经验,实现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强健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其政治素养与道德品质,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编 杨挺)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青少年思政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青少年发明家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