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赋能与助力

2022-05-30 10:48本刊编辑部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2年8期
关键词:转型数字化数字

本刊编辑部

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城市乡村,“数字+”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进入数字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数字化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人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等新模式应运而生、快速发展,驱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全方位的变革。同时,数字化亦在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升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企业变革、行业创新、区域转型、生态建设,数字化发展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成为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

数字经济提速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一些行业遭受冲击,但电商网购、在线文娱、移动办公等“宅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智能制造、无人配送、远程医疗等新兴产业表现十分抢眼。一些制造业企业也危中寻机,加快业务转型。根据国家统计局定义的概念,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在中国GDP中占比为7.8%。根据“十四五”规划,这一占比到2025年有望提升到10%。作为比较,2019年,狭义上的数字经济占美国GDP的比重为9.6%,高于中国,在美国是仅次于房地产行业和制造业的第三大产业。数字经济在欧盟GDP中的占比则较中国稍低,不到7%。

腾讯研究院联合腾讯云发布的《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1》显示,在数实融合已成为国家中长期重大战略的前提下,全国数字化转型指数持续走高,在2021年一季度达到307.26,同比增长207.4%,全国用云量(云计算指数)和赋智量(AI指数)持续增长,年增长量分别达57%和93%。

从省份看,广东、上海、北京位居前三,前十位的排名总体稳定。2020年,广东、上海和北京构成数字化转型指数的第一梯队,跟三地多年来在数字化领域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密切相关;江苏、浙江、四川、山东、河南、湖南和河北分列4—10名,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二梯队。在长三角区域,上海数字化转型的水平最高,杭州、南京、苏州为第二梯队,其他城市发展较为均衡。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中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十分强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基于15000余家中小企业数据,编制形成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进展,但绝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数据显示,2021年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企业占比为79%,相较于2020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处于应用践行阶段的企业占比为12%,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达到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占比为9%,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

细分行业迎来“风口”

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代表,工业互联網、云计算、人工智能(AI)以及智能制造的使用活跃度提升,发挥更强的数字化支撑力作用,催生、促进了企业数字化服务产业的诞生和发展。

海比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企业数智服务市场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近年来,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企业数智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市场规模已达3.6万亿元。海比研究院预计,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场景的拓宽、新兴业态的需求以及新型模式的出现,我国企业数智服务市场仍有着较大的潜力等待释放,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6亿元。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推动云专业市场稳健发展。6月8日,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显示:中国云市场整体保持高增长,2022年Q1中国云市场总体规模达到73亿美元,同比增长21%。

全球知名数据机构IDC最新发布的《中国云专业服务市场(2021下半年)跟踪》显示,2021下半年,中国整体云专业服务市场规模为11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为26.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与应用白皮书》则预测,2023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与企业的上云率将超过6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也在《云计算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指出,未来10年,云计算将迎来发展的“黄金十年”,进入普惠发展期。

“智改数转”的江苏速度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拥有我国40个工业门类(全国为41个)。围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方向,江苏在数字经济创新方面硕果累累,“数实融合”的特色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智改数转”不仅赋能生产制造端,还打通了消费端和制造端,推动了江苏企业产值和效益的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省重点围绕智能化数字化技改项目、企业上云、智能制造诊断服务等方向,共梳理了36697个“智改数转”项目,有效投入预计达7227.7亿元,银行贷款409.2亿元。

作为“智改数转”的重要推动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30%。今年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25亿元,同比增长20.5%。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路径,其发展质态直接关系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今年4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华东分院基于江苏省4600余家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数据,对全省智能制造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研究发布了《江苏省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版)》(下文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江苏省4600余家企业通过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诊断。江苏省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智能制造能力有了较大提升,制造企业生产环节数字化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52.7%的企业在关键工序使用自动化设备,超90%的企业开始对关键设备开展智能化改造,生产数据采集、生产计划排程、质量数据追溯、物流配送、能源和安全环保管理等领域数字化率均超过20%。

在制造业发达的江苏,一大批小体量、能作为的中小企业成为区域抵御风险冲击、经济实现稳健运行的强大“推进器”。数据显示,全省注册登记中小企业总数达398万家,其中中小工业企业67.5万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99.8%。今年,在疫情干扰最为困难的前4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仍为全省贡献了1323.2亿元的利润。

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城市乡村,“数字+”在江苏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转型数字化数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