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2-05-30 10:48刘园园
江西教育C 2022年8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阅读能力学困生

刘园园

摘   要:如果小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小学学困生由于阅读能力较低,影响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小学学困生的阅读现状,分析了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提出了阅读能力对小学生的作用,探究了提高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   阅读能力   提高策略

在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被称为学困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而阅读能力较差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导致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生对阅读知识的学习重视度不够;二是受教师教学方面的影响;三是家长没有积极地配合。教师若想提升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树立学困生阅读的自信心,为学困生的阅读提供动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小学学困生的阅读现状

(一)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对阅读的兴趣较低,只在教师要求其阅读的时候,才敷衍地阅读;有的学生在阅读中没有耐心,不愿意阅读完全文,甚至心不在焉,去做其他的事情;有的学生在阅读中不对内容进行理解与思考,盲目地进行阅读;有的学生则是一边玩耍一边阅读。

(二)阅读效率低下

当下,小学学困生的阅读效率普遍较低,有的学生认识的汉字较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遇到不认识的字,往往现场查字典,影响了阅读效率;有的学生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均不足,导致阅读没有效率;有的学生在阅读中一心二用,一边进行阅读一边做别的事情;有的学生虽然认识较多的字,但是缺乏自信心,加上阅读锻炼不足,以至于阅读吃力;有的学生在阅读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表达的含义,不能掌握文本的核心与主旨,在阅读中不愿意动脑思考,对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

二、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的原因

(一)教师对阅读的重视度不够

在实际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师没有专门开展阅读课。由于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困生对阅读的重视度也较低。小学生的阅读课不仅要阅读文本,还要在阅读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分析,并学习新知识。学困生很少主动进行阅读,即使进行阅读,也是囫囵吞枣,致使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提升。

(二)教师教学方面的影响

就目前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而言,很多教师还没有转变教学理念,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开展阅读课,即使开展阅读课,也只是让学生默默地阅读文本,没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知识,更没有鼓励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与阅读的内容相融合。跟其他学生相比,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更薄弱,很多教师忽视了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所有水平的学生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导致学困生难以跟上阅读教学的进度,不仅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还出现了阅读能力不升反降的情况。

(三)家长缺少积极的配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与学生家长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有的家长学历较低,自身素养不高,缺乏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意识,几乎没有对孩子进行过阅读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随着孩子的成长其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无须为孩子提供读物。

三、阅读能力对学生的作用

(一)决定了学生获得信息的效率

学生与学生之间不但获取的信息不同,而且获取信息的质量也不同。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越强,获取信息的效率就越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越弱,获取信息的效率就越低,获取信息的质量也就越差。无论是在传统的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中,较高的阅读能力都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获得高质量、内容丰富的信息。

(二)能给学生带来快乐体验

阅读的目的不只是获取信息,还在于从中获得快乐。很多人认为学习知识、获取信息是阅读的唯一目的。事实上,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快乐与学习知识之间并不冲突,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体验到快乐才能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阅读。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学生形成阅读习惯、感受阅读快乐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充满逻辑性的试题,还是令人开怀大笑的幽默短文,都会令小学生感到有趣,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能够体验到阅读带来的身心愉悦之感。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要想真正理解文本内容、深入评析文本,学生就必须带着真挚的情感阅读。阅读能力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之一,能强化学生的其他相关能力,包括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树立学困生阅读的自信心

很多学困生由于缺乏自信心,畏惧阅读,特别是在课堂上不敢大声阅读,害怕出错而受到同学与教师的嘲笑。语文是所有学科中对阅读能力要求最高的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肩负起树立学困生阅读自信心的责任。比如,教师可以经常在课堂中点名让学困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即使学生的朗读不够流利,也要鼓励他。在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有了进步之后,通过掌声予以赞扬和肯定,从而培养学困生阅读的自信心。

(二)树立针对学困生的阅读目标

因为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学习基础均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所以通用的学习目标并不适用于学困生,需要教师为学困生制定适宜的阅读目标。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专门为学困生布置课文预习任务,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阅读课文。在预习课文时,让学困生对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进而流利地阅读课文。

(三)为学困生提供阅读动力

学困生的阅读能力和家庭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提高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籍,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实施亲子阅读,调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另外,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籍,制定亲子阅读表,每月计划阅读相应的书籍。

(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激发兴趣爱好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当学困生有了阅读兴趣,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不是做表面功夫,也不是单一地积累读书数量,而是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一旦发现不理解的内容和词语,要及时发问或查阅资料。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是了解文章价值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困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丛丛. 全阅读理念下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柳文霞.插上阅读的翅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J].华夏教师,2020(20):17-18.

[3]薛玮.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9):81-82.

本文系江西省2020年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实验基地立项课题“提高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JYW2020-28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阅读能力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