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出精彩,“层”出不穷

2022-05-30 17:12陆春燕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古诗布置分层

陆春燕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优化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契合实践课堂

要真正激活语文教育,全面推进分层作业,首先应当做好对学生作业总量的把控及对学生完成作业时间的预估,将耗费时间短的、侧重基础知识类型的作业留在课后,难度较大、需要交流沟通的作业留在课堂,由教师引导学生一同探索学习,实现课堂与课后的“分层”。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落实小学生“减负”作出努力。

以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三首古诗《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这三首古诗时,应对学习任务作出分层,将课内、课后分为两个教学部分。课内作业设计要求可如下:

(1)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古诗,再由教师随机挑选三名同学,分别朗读三首古诗。

(2)找出三首古诗中的生僻字,对其进行标注学习。

(3)理解三首诗各自表达的主题,领会古诗大意。

(4)思考这三首诗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并以此展开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求则为:

(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深入思考三首古诗中颜色和物象对于季节塑造的帮助,试写两段描述季节的文字,需运用物象或色彩。

而课后作业的反馈效果,则见于下一次语文课的课堂,由教師验收背诵默写成果,并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评价遣词造句的能力,再由教师总体综合性评价。让教学重心回归课堂,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得力引导者,真正从课上提高教学质量,为小学生课后作业“减负”打下基础。

二、紧跟课标指导

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采取分层作业的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自己不同的身心发展基础上实现最优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认字、诵读、写作、表达能力的不同,将布置作业的任务分层实施。对于一些诵读课文都比较困难的学困生,应加强基础作业的布置;而对于一些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减少基础课业量,适当地增加作业布置的技巧性和难度。

以《司马光》一文为案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课文学习掌握程度不同,分层作业。对通读课文都很困难的学困生,作业布置上应侧重于熟练诵读,拣出文章中的生僻字如“瓮”“跌”“迸”等,了解其字义及一些基本的组词。而对于识字、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则可侧重布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比如思考课文《司马光》中司马光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从哪些方面体现?在语言上和这篇课文类似的文章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合理把握作业难度,既能够有效提升语文小学生水平,又能够实现为学生减负,让学生轻松投入学习,自发、能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贴合学情实际

“双减”政策下分层作业,既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亦对作业布置的多样性、延展性分层提出了要求。优化作业结构,首先要严格把控作业总量,保证小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发展;其次要注意的就是作业形式多样化。

以《花钟》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教学生学习花,不应只拘泥于让学生认识课本里所描写的花,而应当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里,真正去认识花、触摸花。学习这堂课,教师可布置课后作业如下:

(1)观察性作业——观察家中所养或外面花园中的花朵,了解它们的发展变化,每天写观察记录。

(2)竞赛性作业——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花朵进行拍照,回到课堂之后评选“最佳摄影小能手”。

(3)游戏性作业——出一些和花相关的谜语、诗词等,同学一起参与竞猜,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综上,小学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是顺应国家“双减”政策的有效实践,不仅帮助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也为语文教育融入生活提供了可能。如今“双减”政策的落实还在不断探究完善的过程中,今后的教学实践里,我将会继续努力深入探究,将合理设计语文教育、实现学科减负增效之事躬行到底。

责任编辑 韦英哲

猜你喜欢
古诗布置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雨林的分层
品读古诗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