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2022-05-30 17:26彭旭辉
师道·教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读准课文内容语气

彭旭辉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些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做到读准字音、句子、停顿、语气,读出大意等,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一定能取得课堂诵读教学的成效。下面,我就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的几点方法:

一、读准字音,理解文意

初中语文课本内容,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不同,文言文内容中比较多出现一些如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等,学生很容易读错这几类字。如:教学《马说》课文内容中“食”字,属于多音多义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个句里子的两个“食”字,学生很容易读成“shí”,读音读错了,意思也理解错了,“饲养”理解成“吃”,而这两个“食”字,正确读音应该读“sì”,是“饲养”的意思。又如“食不饱,力不足”这个句里子的“食”字,正解读“shí”,是“吃”的意思,学生受前面句子的影响,又读成了“sì”,认为是“饲养”的意思,又读错音了,意思也理解错了。又如:教学《论语》十二章课文内容中的“不亦说乎”句子中的“说”字,是多音字,在此应读“yuè”,又是通假字,与现代汉语中的“悦”相通,是“愉快”的意思。学生很容易读错成“shuō”,认为是“说说”意思。所以,教师在教学诵读文言文时,就一定要及时提醒和纠正学生的诵读。否则,音读错了,就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课文内容的句子意思,造成不能理解课文意思。

二、读出停顿,读准句子

学生在诵读文言文课文内容时,容易掌握读准整个句子停顿,却比较难读准一个句子中的停顿。教师在教学文言文课文诵读时,首先一定要教会学生找清楚句子的停顿读法,读到哪里应该停顿,哪里不应该停顿。这样,学生就能读准课文中的句子。如教学《狼》这篇课文内容时,文中有一句子“其一犬坐于前”,应读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这里面的“其一”是“其中一只狼”的意思,“犬”在这里的意思是“像狗似的”,如果读错为“其一犬/坐于前”,就把句子意思读误解了,把“犬”误解为“狗”的意思。所以,教师在教学诵读中,要特别注意提醒、强调学生诵读课文时的停顿,领会句子的意思。

三、读出语气,领会思想

学生诵读文言文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气势。因为文言文诵读,有时候像诵读诗歌一样,也要读出语气,读出气势,读出节奏感,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寄于文中的喜怒哀乐、人物情感、形象特点等。如教学《卖油翁》这篇课文时,可以把陈尧咨怒形于色的句子“忿然曰”这种无法克制的语气读出来,还有把“尔安敢轻吾射”这个句子更为强烈地怒斥读出来,去理解陈尧咨傲慢、暴躁的特点。反观卖油翁的语气句子“无他,但手熟尔”和不卑不亢的沉稳语气的句子“以我酌油知之”读出来。从而让学生在朗诵中理解了作者通过言行态度两人成形鲜明的对比,成功地刻画了陈尧咨骄傲自满,卖油翁谦虚沉稳的形象,领会了课文所体现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读出大意,分清层次

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文言文课文文段内容时,要求学生对文段要边读边思考,读出文段内容大意,粗知文章的思路,理解文段结构层次。同时对文言文课文比较长的文段,要做到分层诵读,分层理解,整合内容,化难为易,最后再合而为一。如诵读《与朱元思书》课文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熟读各段,诵读到明确各自然段内容,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第二自然段写异水,第三自然段写奇山。这样,弄清楚了文章的行文思路,层次内容,就会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学生记住了条理,再按顺序对应扩展,就能提高诵读之效、背诵的速度和掌握课文内容。

五、读法多样,增强效果

一是教师范读,这是最不可忽视的方法,教师在学生中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二是学生分组、分角色读,如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节寓言故事,可让学生分别扮演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两个人物,同时结合人物特点读出语气。这样学生的诵读兴趣激发,纷纷要求扮演角色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句子的印象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诵读效果就出来了。三是以学生自读为主,并且应该提醒学生慢读,有利于学生对文言文课文的理解与思考。四是根据中学生争强好胜,进取心强的特点,引进竞争机制,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读熟,比赛等,看谁读得好,学生就会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诵讀,增强了诵读的效果。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读准课文内容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优化字母教学,夯实英语基石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注意说话的语气
浅谈“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