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需掌握的一些文化常识

2022-05-30 10:48陈广富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谥号敬语书斋

陈广富

文化常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考语文考查的热点之一。笔者整理并归纳了如下文化常识,希望同学们能够整理并掌握。

一、古代文人的并称

古代的一些文人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常常被后人并在一起称呼。常见的有:

(1)“陶谢”:指晋末南朝初的陶渊明和谢灵运。他们是田园山水诗的开创者。

(2)“李杜”:指李白与杜甫。李白擅长创作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杜甫的诗作则呈现出现实主义的风格。他们是唐代杰出诗人的代表。

(3)“小李杜”:指李商隐与杜牧。他们均是晚唐时期非常出色的诗人,为晚唐日渐衰弱的诗坛添上了瑰丽的一笔。

(4)“高岑”:指高适与岑参。他们都是盛唐时期擅长创作边塞诗的诗人。

(5)“王孟”:指王维与孟浩然。他们都是盛唐时期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

(6)“韩柳”:指韩愈和柳宗元。他们均是中唐时期杰出的散文家,也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7)“三苏”:指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8)“周柳”:指北宋词人周邦彦与柳永。他们均工于音律,喜用长调。其词作词风婉约。

(9)“汉赋四大家”:指汉朝的司马相如、杨 雄、班固和张衡,他们是“汉大赋”的集大成者。

(10)“初唐四杰”:指唐初时期的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四位诗文大家。他们改变了当时文坛的风气,拓宽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11)“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大家。

(12)“南宋四大家”:又称为“中兴四大家”,指南宋的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等四位诗人。

二、古人的名号古人取名不仅有“名”,有“字”,还有各种“号”。如:

(1)字号。“号”是“名”与“字”以外的称呼。如陶淵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李 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字“字美”,自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欧阳修,字“永叔”,号“醉 翁”“六一居士”;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等。

(2)谥号。谥号是指古代帝王、诸侯、高官等社会地位高的人死后,后人根据其生前的所作所为追加的称号,常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可分为美谥(如文、武、景、明、惠等)、平谥(如 怀、悼、哀、闵、思、殇等)、恶谥(如纣、厉、幽、灵、炀、隐等)。比如,苏轼的谥号为“苏文忠公”,范仲淹的谥号为“范文正公”,欧阳修、苏轼的谥号为“欧阳文忠公”。这些谥号都属于“美谥”。

(3)斋号。斋号,即根据文人雅士的书斋或书室名来称呼其主人。如:南宋诗人杨万里,因其书斋名为“诚斋”而被后人称为“杨诚斋”;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因其书斋名为“聊斋”而被后人称为“聊斋先生”;梁启超因其故居书斋名为“饮冰室”,因而被人们称为“饮冰室主人”;清代古文第一人姚鼐,因其书室名为“惜抱轩”,故被称为“惜抱先生”“姚惜抱”等。

三、谦辞与敬语

谦辞与敬语,顾名思义就是表示谦虚和敬重的词语。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敬辞与谦辞。常见的有:

1.谦辞

(1)敝: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氏。

(2)家:用于谦称自己的亲属。如家父、家 尊、家严、家君等,都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家 母、家慈,是对自己母亲的谦称;家岳,是对自己丈人的谦称。

(3)拙:用于谦称与自己相关的人或物。 如“拙荆”是对自己的妻子的谦称,“拙见”是对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谦称,“拙作”则是对自己的文章、作品的谦称等。

2.敬语

(1)令:用来称呼对方亲属的敬辞。如“令 尊”用于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用于尊称对方的母亲,“令嫒”用于敬称对方的女儿。

(2)垂:用于英雄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为。如“垂问”表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念”表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挂念,“垂爱”表示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赏识、爱护。

总之,文化常识包罗万象、繁复庞杂。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既要注意广泛涉猎,又要有意识地积累和记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猜你喜欢
谥号敬语书斋
我的书斋
名人的书斋
谥号
文人学士的书斋名
韩国语中的敬语表达方式总结
三尺书斋容天下
关于日语敬语中“敬意敬语论”和“关系认识敬语论”相对立的研究
敬语所描绘的人际关系图
——“内”和“外”
漫话谥号
辽太祖尊号谥号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