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与“识”的积淀夯实核心素养

2022-05-30 10:48许萍萍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标

【摘 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指导方案》是落实课标的行动指南,通过解析《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指导方案》的研制背景和内容要义,明确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的要求和实际需要,以增强中职历史教师的课标意识,贯彻课标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关键词】课标;指导方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52-0028-06

面对新时代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新要求和职业学校立德树人的新任务,教育部明确提出在中等职业学校统一开设历史课程,并将历史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2020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基层教师应如何从宏观上把握课标新理念?如何理解课标文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于2020年12月开始组织研制《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下面就《指导方案》的研制背景、内容要义、教学实施进行说明。

一、《指导方案》之研制背景

历史课程是中职学校新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教育部颁布课标之时,国家尚无统一的要求和教材,江苏省内各学校历史课程的师资配备、课程开设以及用标、贯标情况不一。为此,研制组对全省13个地级市的中职学校所有历史任课教师开展了调研。调研采用在线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内容涉及历史教师的基本信息、历史课程的开设情况、课标的学习与贯彻情况、历史课程教学情况,以及教师对课标在教学实施、应用层面的困惑、亟须解决的问题等。调研结果显示:在中职历史师资方面,年轻的历史教育专业的专职教师在全省专职教师中所占比例较低;在历史课程开设方面,各学校历史课程的开设情况参差不齐,课程内容缺乏整体设计与规范要求,课程实施不力、无序;对课标的认识方面,绝大多数中职历史教师表示参加过不同层次的新课标培训,但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大部分中职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停留在三维目标上,培养核心素养的意识不强;教学以讲授为主,方法手段较单一,评价方式以传统笔试为主,在落实新课标过程中困难重重,需要進行实践层面的指导。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江苏省历史教学指导方案研制组开展多轮线上、线下研讨,反复论证、修改,最终制成《指导方案》。《指导方案》既能进一步解读课标,又能回应中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难题,指导教师贯彻落实课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指导方案》之要义解析

《指导方案》是联系课标与中职历史课堂的纽带,是中职历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它从宏观层面解读了课标要义,从中观层面解析了课程目标逻辑,从微观层面具体指导课标的实施。下面就《指导方案》的课程标准要义、课程目标逻辑做简要说明。

(一)充分认识中职历史学科的使命和要求

1.立足学科优势

历史学科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在“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等方面能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提高中职学生文化素养、爱国情怀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5《指导方案》从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层面出发,让中职历史教师明确中职历史课程教学应从历史的角度增进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产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让中职学生成为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强化系统设计

课标明确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并且在课程目标制定、课程结构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学业质量评价、课程组织实施等环节都始终坚持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指导方案》指导中职历史教师在分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评价、课程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以充分实现历史学科教学的价值和全面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彰显职教特色

职业性是中职历史课程与其他基础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相比所独有的特征,《指导方案》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强调了这一特色,让中职历史教师能认识其独特性,并能在教学中尊重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挖掘历史课程中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元素,彰显中职历史课程的职业特色。

4.增强课标意识

《指导方案》是对课标的深入解读,它时刻提醒中职历史教师要在课标指导下钻研教材;要结合教材积极探索课标新理念,要贯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要特别注意克服轻课标、重教材的倾向;要遵照课标要求,进行高质量的历史课程教学、学习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结合地方特色和自身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

(二)全面理解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把握核心素养目标

《指导方案》在分析课程目标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核心素养目标,从而指导中职历史教师明确课程目标的新定位。核心素养目标旨在使中职学生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有效提升关键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从知识本位向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转型。

2.理解核心素养内涵

理解和把握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贯标、用标的基础。《指导方案》详细阐述了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育重点,让中职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视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注重综合培养;注重对某一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3.强化核心素养评价意识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21世纪课程改革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提出的新理念。中职历史教师要强化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评价意识,摒弃传统的知识本位、技能本位的评价取向和定位。[1]147《指导方案》依据课标的学业质量要求,深入分析课标中涉及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评价的相关知识与理论,结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及水平划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上的不足,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在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解决教学问题等方面的偏差。[1]148通过评价诊断和改进教与学,实现以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本的有效教学。

三、《指导方案》之教学实施

在实际教学中,中职历史教师要以课标为理论指导,以《指导方案》为行动指南,使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一线落地生根,具体教学实施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一)研制学习目标

1.以落实历史学科育人价值为出发点

历史文化教育既能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又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中职历史教师在研制学习目标时,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为出发点,聚焦历史课程重点内容、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从而凸显中职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的现实意义。

2.以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是中职历史课程的总目标,也是历史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中职历史教师应从知识本位向学生素养本位转变,无论是从一个历史事件、一个单元、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出发,还是从整体学习目标出发,都应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备课的起点和教学落实的终点。

3.挖掘职业元素并融入课程思政

中职历史教师在研制教学目标时还应兼顾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结合授课学生的专业特色,深入挖掘每一阶段历史进程中反映工艺特色、科技创新、著名工匠事迹的内容,通过创设与行业、专业相近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领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好地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和协作创新等职业精神,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以行为结果要求表述学习目标

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应符合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标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制订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目标时,一定要结合学业质量两个等级标准,采用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通过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来表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5.学习目标范例

以下是基础模块Ⅰ“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繁荣与开放”学习专题的学习目标。

第一,通过创设情境、史料分析等方法,说出隋朝科举制建立、唐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梳理科举制度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掌握科举制的重要历史意义,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第二,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小组合作讲述唐朝鼎盛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如通过唐三彩烧制工艺、商业的发展等系列史实来描述唐朝经济繁盛,体会古人的工匠精神。(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第三,通过地图、史料分析,能够将“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等史实”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讲述唐朝民族交往及其同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史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分析唐朝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第四,通过图片、唐诗解读等方式,交流唐朝科技文化,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导游专业的学生要深刻了解本地隋唐历史文化资源,向更多人宣传、讲解隋唐文化。(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第五,通过视频、史料解读,概括隋唐时期重要历史事件;通过史料对比分析、客观评价隋唐主要统治者等方式,全面分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封建盛世形成的原因,理解隋唐衰落的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二)分析学习重点

1.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典型性

中职历史课程的基础模块主要包括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内容丰富。为此,中职历史教师必须在学习内容方面做一些取舍,有侧重地选择中外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概念,精选典型史事,把握学习专题中的关键问题,坚持基础性和典型性原则,以点带面,为学生深度学习和拓展学习奠定基础。

2.注意与普通初高中歷史课程的区别

中职历史课程与普通初中、高中相比,具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上,要注意与初中历史课程的衔接,避免重复性;另一方面,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要体现与初高中的区别,并兼顾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中职历史课程的学习重难点如下:第一,学习历史上重要历史事件和核心概念,重点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势;第二,加强对传统工艺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工匠,体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并探讨其现实意义;第三,理解并运用历史核心素养“唯物史观”相关内容(该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对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3.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

在中职学校开设历史课程是党中央加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因此,课程内容要体现国家意志,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1]32

4.学习重难点范例

以基础模块Ⅰ“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繁荣与开放”专题为例,通过对比初中、高中历史课标,结合其中有关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等要求,联系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价值取向和职业特点,分析如下。

本专题学习重点:一是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脉络,理解隋唐制度创新对于王朝繁盛的促进作用。二是了解唐朝的代表性工艺(唐三彩烧制工艺),体会古代匠人的工匠精神,激励中职学生在专业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自觉传承工匠精神,以实现技能强国。

学习难点是认识隋唐时期封建盛世兴衰的原因,深入理解唯物史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和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三)巧用教学方法

课标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但在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中发现,由于历史课程内容的特性,大部分教师还是以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主。教师单向灌输,没有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指导方案》以课标中的教学要求为纲,整理了几种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主题式教学法。那么,在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常见教学方法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要注意素材的多样性和典型性,表现历史情境的渲染性,让创设的情境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产生共鸣。

问题探究法旨在以问题为线索,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思考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中职历史教师可将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也可从学生主动学习的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交流中不断探索。

2.创新教学方式的尝试

针对课标中提出的教学方式,教师普遍表示组织学生开展与历史相关的社会调查研究、带领学生参观考察行业历史遗存、采访历史见证人等实践活动较难操作。《指导方案》以组织学生参观调研京杭大运河无锡段遗址为例,给出了相关的操作路径。

3.教学方法运用范例

针对中职历史课程内容庞杂而繁多的特点,主题式教学可作为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在主题式教学中,中职历史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教材资源的高效整合,更要注重对历史知识的内涵理解,从而实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例如,在基础模块Ⅰ“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繁荣与开放”专题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从经济发展、民族和睦、对外开放和文化繁荣等四个方面把握唐朝的盛世景象,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将唐朝的盛世景象概括为四个教学主题(分别是“探寻·盛世之基”“体验·民族交融”“见证·开放盛景”和“品味·灿烂文化”),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建构知识体系。

此外,中职历史教师还可以自主创新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丰富历史课堂,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

(四)落实学习评价

对中职学生开展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不能仅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听讲、参加讨论、回答提问、考试测验的情况,还要综合考查学生在课下开展的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参观、访问、调查、研学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实现课堂学习评价和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调研发现,很多中职历史教师不知如何开展实践活动评价。为此,《指导方案》提出了三种学习评价策略,分别是对学科知识的评价、对关键能力的评价和对实践活动的评价,为中职历史教师开展多样化评价拓展了思路。

另外,中职历史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开展多维度学习评价,在评价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还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多方面呈现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2]

学习评价范例:对关键能力的评价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历史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

“让文物来说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我们走进博物馆,与文物对话,让它诉说隋唐的繁华。请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一件隋唐时期的历史文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并在课堂上展示与交流,见证隋唐的繁盛,体会它深远的影响。

评价说明:

1.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考查学生时序观念和空间观念。

史料实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有效信息。

历史解释:考查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家国情怀:考查学生对中国悠久历史和伟大祖国的认同感。

2.涉及的情境

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外交、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繁盛景象。

3.考查素养水平预估(如表1所示)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水平达到学业质量水平2的标准。

四、历史课程实施的建议

根据《指导方案》研制组调研结果,中职历史课程的实施和课标的落实并不乐观。笔者认为,优化教师队伍和转变教学观念是把课标要求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

1.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培養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历史教师队伍,是当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竞争机制,在历史教师的录用、聘任、晋职等方面完善管理机制,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和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结对帮教”、开展课堂教学比赛、观摩研讨等方式,以老带新、以赛促教,营造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

2.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标的要求下,中职历史教师要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确立新的教学观和评价观,要全面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具体表现,将教、学、评各个环节聚焦于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根据学业质量水平评价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度。

【参考文献】

[1]朱汉国.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通知(教材〔2020〕2号)[A/OL].(2020-02-14)[2022-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2/t20200226_424148.html.

【作者简介】许萍萍,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164)教师,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历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标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空间”素养的提升
构建高中历史教学评价新体系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历史校本课程研发
浅谈模拟课堂中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问题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商兑
基于课标,以生为本,多样有趣——例说高中历史教材二次开发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