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子承父业逐梦矿山

2022-05-30 10:48郭亚妮
科学导报 2022年60期
关键词:西铭维修电工汗珠

郭亚妮

烈日炎炎,车间内温度高达45℃。工作台上没有空调也没有风扇,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滑入眼睛,刘洋放下电笔,擦擦汗珠,继续工作。他操作娴熟,自信而笃定。

他就是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铭矿综采二队维修机电工刘洋。

摘下口罩,刘洋露出满是汗珠、面颊通红的脸。与工作时的气场不同,生活中的刘洋性格内敛,与人说话时还会脸红。

“我父亲就是采煤工,我要像父亲一样,干一辈子。”从小,刘洋就对父亲矿下工作充满了好奇。2012年,刘洋从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便来到西铭矿,带着对矿山的憧憬,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在井下,刘洋看到采煤设备不断更新,他暗暗下定决心,趁年轻,得多学新技术。

“刚到井下工作的时候,被束缚的感觉很强。每当坐上深入矿井的运输车,来到400多米的地下世界,潮湿、阴冷、粉尘还有地下昏暗的环境,都让我感觉非常不适应。”刘洋说,煤矿的工作条件艰苦,可既然干了这行,就要干出个样子来。当初与刘洋一同进入西铭矿的90后”新晋采煤工,只有他一人坚持了下来。

2015年,刘洋从生产班申请到了检修班,跟着老师傅学习处理设备故障。2017年,他又申请到抢修组技能大师工作室学习,精进检修技术。

这期间,没有练习材料,刘洋就平日里收集别人用剩的电路板练手;没有老师教,他就自己琢磨、练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跑去请教老电工。

扎实的一线实践,让刘洋的技能水平不断精进。“不论对于单位还是个人,只有自己掌握了技术,才能不求人。”刘洋说。

2020年5月份,在西铭矿新布置的工作面上,一台皮带运输机的变频器出现故障。变频器内400多个参数,只要1个参数不当,机器就无法正常工作。由于设备是进口的,没有中文说明书,刘洋只能拿着全英文说明书,自己查字典研读,将参数一个个设置好,再反复研究新设备,仔细分析原因,琢磨线路走向。

“必须尽快完成,早一分钟安装好就能为矿上减少一份损失。”3天时间里,刘洋都是早上6点起床下井“奋战”,尝试了无数次新设备的布线、安装、调试工作,并成功将运输机恢复了正常工作。这个速度在整个煤矿行业都是数一数二的。

在刘洋看来,迅速处理故障,固然让他充满成就感,但耗费大量精力才解决的问题,更能锻炼技术和耐心。

通过这次检修经历,刘洋认识到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维修效率。为了学习更多维修电工的知识,他报名参加了第15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煤炭行业维修电工比赛。在外出学习的一个月中,从清晨六点到深夜一点,看书和练习PLC编程成为了主要任务。“我之前毫无编程基础,都是从零开始一点点学习。”最终,刘洋获得了第15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煤炭行业维修电工比赛三等奖。

工作中学习新技术,休息时改进旧设备,刘洋说新时代的工人,工作不是简单机械重复,更多的是思考和创新。2020年7月初,为了避免井下电机车运输追尾事故,他和同事们仅用2个月的时间,就研制成功实用型矿用电机车司机提醒装置。装置需要司机每隔几秒操作一次,否则就会自动停车,起到了提醒作用。目前,该装置已经成功申请专利并已投入使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洋多次被集团公司、煤矿授予“优秀共青团员”“职工技能运动会技术标兵”“优秀师傅”等荣誉称号。面对种种荣誉,刘洋却不是很看重,“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迹。”

“我父亲从事这份工作已有30年多了 ,现在我又从父亲手中接过了矿工的职责。”每当刘洋深夜结束工作回家时,站在楼下抬头仰望,家中的小窗总亮着一盏灯。“这就是煤矿工人家庭的常态,平安即为幸福。”

“我就想和同事们一起,把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新工人,同时在开发一套简单的智能设备操作平台……”谈及未来的打算,平时话不多的他却打开了“话匣子”。“我坚信学无止境,也将在电工技术上继续‘掘进。”

10年在礦井的工作生涯,刘洋从一名矿井学徒“小后生”,成为本队的机电技术“大拿”,他像一颗钉子,扎在了综采一线,无怨无悔,用青春和汗水为自己的选择加码、助力。

猜你喜欢
西铭维修电工汗珠
大扫除
汗珠表情连连看
寻找小汗珠
张载与王夫之关于乾父坤母说的政治哲学差异
维修电工故障排除技能分析
维修电工开展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的有效对策分析
从《西铭》、《东铭》看张载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一种维修电工防触电实训检测台的设计
《宋元学案》视域下张载思想的阐释与评价
论二程对张载《西铭》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