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项目投资运营管理策略研究

2022-05-30 06:33殷海龙
关键词:企业项目管理方案

殷海龙

【摘  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项目投资与运营属于较为关键的活动之一。为确保相关工作能够正常进行,需要分析改进应用策略,确保企业能够以高质量开展项目投资与管理活动。论文首先分析项目投资运营管理的必要性,随后探究主流评价方式,最后深入研究管理执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项目;投资运营;管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6-0040-03

1 引言

通过项目投资与运营活动,企业能够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有利于补充现金流并为经营规模扩张打下坚实基础。但是,若企业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未妥善进行运营管理,便容易导致风险问题产生,不利于项目未来平稳发展,可能会引发投资失败问题,最终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使企业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针对项目的投资运营进行深入研究,明确需要采取的管理方案,确保相关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将风险因素有效排除在外。

2 企业针对项目进行投资运营管理的必要性简析

在企业开展项目投资工作的过程中,合理进行运营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经济收益,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有利于体现企业实际管理水平,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可以认为,高效的投资运营活动可以帮助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能够使项目产生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进而为企业经济实力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在正常运营的企业主体中,各项用于生产、经营的投资项目均存在开放性特质。这一背景条件导致其产生风险问题的概率较高,若未积极落实投资运营管理措施,便容易增加项目失败概率,最终影响到企业主体,增加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因此,企业需要积极落实针对项目的运营管理工作,确保潜在风险得到有效排除,同时维持其投资业务优良状态,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想发展条件。

3 企业项目投资运营管理评价方式探究

3.1 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法属于企业展开项目投资运营管理评价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通过在资金完成投入流程后,计算收益总量达到成本回收标准的时间,以实现代价评估目标。通常情况下,投资成本回收周期越长,企业所面临的项目管理风险便越高。过长的回收周期会严重削弱企业现金流稳定性,同时增加其经营压力,不利于常规业务正常、稳定运行[2]。但是,此类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一般也具有较高的基本收益,因此企业需要通过综合评价方式,判断风险与收益是否平衡。在确认风险可以承受后,再组织开展或参与此类项目活动。通过对投资项目进行回收期法评价,可以为后续参与项目活动提供重要理论参考,有利于管理层制定科学战略决策,保障企业的正常、稳定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团队可以基于年现金流量数据展开投资回收期法评价流程。此类流量计算方式通常包含相等与不相等两种条件,这两种条件所具有的实际特点存在差异,同时计算方法也具有不同之处。在年现金流量处于相等条件时,企业可以通过较为简洁的方式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靠。在年现金流量不相等的条件下,企业则需要通过现金净流量累计处理方式,对项目投资回收期进行计算评价[3]。通过合理评价项目信息,可以使企业在自身投资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项目参与的回报率,确保投资活动能够达到收益最大化目标,提高企业的资金充沛程度。评价工作需要针对项目投资回报率状态进行计算,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条件,给出客观、恰当的评价结果。通过采用投资回收期评价方法,可以使企业快速完成项目分析工作,有利于短期决策流程展开,能够降低项目投资管理所面临的实际风险。但是,此类方法同样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即其无法针对项目盈利能力进行客观评判,容易导致总体价值计算出现误差[4]。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进行处理,为后续进一步展开投资运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2 会计收益率法

会计收益率法与投资回收期法同样属于优秀的评价应用方案,其能够针对企业项目投资收益进行客觀分析,并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使后续投资运营工作能够正常展开。会计收益率法主要针对企业各年净收益与投资额比值进行分析,结合此类数据判断项目的实际收益情况,并对其潜在盈利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常规条件下,会计收益率计算结果越高,代表项目的实际盈利能力越好。良好的盈利能力代表项目值得企业进行投资管理,因此会计收益率法计算结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企业开展投资项目的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项目未来收益率进行分析,并确定其基础收益率范围,使实际收益情况得到充分明确[5]。在收入符合预期的情况下,便可以进行后续投资管理工作,避免入不敷出的情况产生。

在应用会计收益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企业应当将投资回报数据作为关键参考指标。此类指标可以帮助分析项目的实际投资价值,同时也可以评价运作盈利模式是否符合企业需求,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相对于投资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可以针对项目潜在盈利能力进行评判,但其同样存在局限之处。例如,会计收益率法不利于企业结合资金状态对投资项目未来发展进行评价,容易导致实际分析结果与现实情况出现脱节问题[6]。因此,在组织开展或参与长回报周期的项目时,应用会计收益率可能会导致风险上升,不利于企业安全、稳定地开展项目活动。因此,需要重视评价条件是否满足会计收益率法需求,确保后续投资运营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展开。

4 企业落实项目投资运营管理的策略研究

4.1 完善评估工作

为确保项目投资运营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展开,企业应当从评估角度入手,选择恰当的应用方式,确保项目可行性能够得到客观评价,避免后续投资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企业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通过积极应用项目回收期法或会计收益率法进行评价,可以客观分析投资运营风险是否能够承受,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风险问题,为企业规避运营问题提供重要支持。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团队需要结合有效评价方法,展开科学论证流程,选择符合技术性要求、收益率要求的执行项目,使投资运营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在评估阶段,团队需要根据评估信息制定实际预算,保证后续相关资源能够得到合理使用,包括物力、财力、劳动力等[7]。在评估过程中,团队应当将节约成本纳入考量范围,并综合实际收益情况撰写可行性评估报告。通过这种方式,使管理层能够快速了解实际情况,并制定符合发展需求的项目决策,确保投资运营工作能够正常展开。除此之外,团队也需要保留相关论证资料,为后续可能出现的追溯情况提供重要支持。通过积极开展项目评估工作,可以分析企业组织或参与可行性,有利于保证项目收益最大化,为企业在低风险条件下获得理想收益打下坚实基础。

4.2 结合实际情况筛选项目

在项目投资运营管理流程中,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项目类型,属于较为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相关团队应当结合情况条件,对项目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明确适合企业发展趋势的项目种类,确保组织参与活动能够符合未来战略要求。在实践工作中,企业团队可以应用多种决策处理模型,确保项目筛选能够符合业务需求,如战略投资筛选、战术投资筛选、作业投资筛选等[8]。战略投资筛选主要将企业未来发展情况作为分析基础,以此探究投资的实际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其是否符合企业组织或参与需求。

同时,其还可以将行业市场现状与扩张趋势纳入考量,能够为企业积极参与项目工作提供重要的投资运营管理参考信息。战术投资筛选主要将企业短期、中期内发展情况作为分析基础,结合市场经济需求筛选相关项目。此类模型具有灵活性优势,能够适应多种企业与项目条件,可以提升投资运营管理的有效性,帮助企业获得理想竞争优势。作业投资筛选主要结合企业当前要求进行处理,其能够有效结合发展情况与需求,为项目投资运营管理提供具有时效性的意见。企业应当综合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筛选模型,确保未来投资运营管理活动能够在理想条件下展开。

4.3 应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并整合动态管理方案

在企业项目投资运营管理过程中,可以建立项目经理责任体系,并综合动态管控方案,确保实际控制决策流程能够以最高效率进行。项目投资本质上属于较为复杂的活动,其工作烦琐程度高,同时涉及多方面业务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为尽可能提高管理效果,企业可以建立项目经理责任体系,并制定有效的活动激励机制。通过这种方式,使相关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妥善处理,进一步提高执行目标的明确性,为后续开展项目运作流程提供重要支持。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当将权利与责任进行统一,使项目投资运营活动能够在完善的管控框架下执行,最大限度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保障项目本身的活动科学性[9]。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应用动态化管控措施,保证投资运营管理能够从定性、定量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通过此类方式,可以使运营管理及时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修正相关应用策略,确保企业能够妥善完成项目活动,获得相应收益并规避潜在风险。同时,动态化管控还能够保证项目投资管理与评估预测趋于一致,降低出现脱节问题的概率,有利于保障投资收益,使企业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管理活动,实现理想发展目标。

4.4 注重财务分析与内部审计

为确保投资项目运营管理工作正常进行,企业应当落实财务分析活动,从内部角度开展审计流程,使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收益级别,为未来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企业投资项目的最终收益与管理有效性存在密切关联,相关团队可以积极落实财务分析工作,利用现值法或实物期权法展开计算与处理[10]。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规避投资项目潜在风险,确保收益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同时,还应当强化内部审计力度,通过落实核算处理流程,使财务审计能够发挥管理职能,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可靠性,降低管理问题出现概率,实现理想运营控制目标。

4.5 强化监督体系有效性

对于投资项目而言,大部分企业都可能会遇到监管不到位引发的风险问题,包括收益率不及预期、项目进程停滞、出现意外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等。为避免此类问题影响企业项目收益,应当落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使项目在投资与运营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控制,降低风险问题出现概率。在这一过程中,为避免监督策略流于表面,企业应当从内部改革入手,建立完善的管控执行体系,对各个岗位的实际权责进行明确,保障相关职能正常发挥,实现强化监督效果的理想目标。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还可以设置上下层互联的监督体系,使项目管理能够从内部入手,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问题,并通过直接上报方式进行解决,使企业项目能够维持正常运营状态,实现理想收益目标。

4.6 积极开展投资后管理

除以上措施外,为确保企业项目投资运营管理能够达到理想执行目标,还应当落实投资后控制方案。在企业完成项目的投资与决策后,一部分管理层可能会放松控制力度,认为后续收益已经得到保障,无需继续投入过多成本进行维护。实质上,这种想法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容易导致项目管理策略失效,最终引发一系列问题,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企业需要落实科学有效的投资后管理方案,使项目能够维持持续、稳定的运行状态,避免风险影响不断扩大,对业务正常流程造成毁灭性打击。合理进行投资后管理,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控制经验,有利于未来进一步展开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11]。同时,其对于企业发现项目管理问题、解决问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积极开展投资后项目管理工作,针对相关活动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进而提高团队投资决策水平,为后续进一步开展项目投资运营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条件,对项目管理方案进行科学调整,使其能够符合未来发展预期,确保收益需求能够得到妥善落实。为确保调整方案能够达到理想执行效果,企业需要综合相关反馈,分析管理措施是否已经达到项目稳定运营需求。若发现策略存在漏洞,则应当继续进行调整,直至管理方案符合要求为止。

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需要针对投资管理体系进行系统优化,确保其能够符合项目后续管控需求,降低出现异常问题的概率,帮助企业开拓类似项目的主要市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可以根据项目实际管理情况,探索未来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通过此类措施,实现反哺项目投资运营的最终目标,进一步提升基础收益率,使企业的现金流能够得到有效扩充。在投资后管理流程内,企业需要总结项目运作与运营基础轨道,并通过科学筹备方式,快速构建完善的运营态势,使管理效果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相关团队需要分析项目的实际功能,并尝试将其整合至企业现有业务体系内。通过此类方式,使项目的自身功能与延伸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并促使投资效应形成,深入挖掘市场内在价值与收益,为未来进一步扩大相关市场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积极开展业务攻关与战略制定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投资后管理效果,有利于降低风险问题出现概率,促使项目收益提升,为未来企业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针对项目投资进行運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利用相关评价分析方法,并综合有效的应用策略,使整体管控效果得到显著提升,确保项目能够达到预期收益率,为企业的高质量运营提供重要支持。

【参考文献】

【1】罗智.永定河投资公司产业投资项目投资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水利,2021(01):48-50.

【2】李小飞.浅谈企业投资的全过程管控[J].航空财会,2021,3(01):45-47.

【3】刘勇.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的风险控制与防范[J].财会学习,2021(07):157-158.

【4】吴夏.国有企业建设投资项目财务风险识别与管控措施[J].纳税,2021,15(10):103-104.

【5】刘峰.施工企业参与PPP项目运营的挑战及建议[J].建筑经济,2021,42(05):72-75.

【6】刘弈宏.新时期企业做好项目投资价值评估研究的措施[J].当代会计,2021(04):112-114.

【7】杨开元.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与分析[J].国有资产管理,2021(08):25-28.

【8】金凤.国有企业项目投资风险控制措施探究[J].中国产经,2021(16):106-107.

【9】李宏杰.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管理的优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2):50-52.

【10】丁建华.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观察,2021(24):63-65.

【11】郑良杰,杨帆.项目投资的投后管理制度建设与实施——某央企绿色能源投资全过程管理的案例探索[J].管理会计研究,2021,4(06):30-36+87.

猜你喜欢
企业项目管理方案
企业项目获利能力分析
网络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方式初探
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常见问题与对策
智能电网中光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基于公众视角的民族地区地方企业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工作流程的影视后期项目化教学实践与探索
关于当前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建设的探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