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参与式治理与社区公益 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主任宋庆华

2022-05-30 07:47
环球慈善 2022年6期
关键词:凉棚协商社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北京社区参与行动服务中心成立于2002年,宗旨是“传播社区参与思想,推动社区可持续治理,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20年来,我们一直坚守这样一个宗旨,推动中国的社区治理。

中国社区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阶段有5个方面和大家理解的社区概念是不一样的。

第一,这个社区居住的人群更加多元

这种人群的多元也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多元和诉求的多元,这是一个很不一样的社区。

第二,人们经历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很多人有了私有的财产,大家对于权利的意识已经觉醒了,但是责任和义务的意识还算比较弱。

第三,现在出现了很多的社区问题

有的是需求得不到满足,有的是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复杂,如果仅仅是把工作落地到居委会去解决,难度非常大,甚至是不可能的。

第四,居民的自治能力不足

基层民主建设滞后已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层问题。

第五,社会创新已经成为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句话精确概括了中国社区目前存在的现象。我们每天都在社区里和居委会、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一起工作,一起推动社区在解决问题和提供有效服务上完善治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比如,业主和物业的冲突,社区停车位永远都少于私家车这样的冲突,在社区里越来越明显,它确确实实影响了社区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给他们带来了一些不愉悦。

第一,社区治理

在国家政策上,推动社区治理有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十八大以后,我们在社区里面推动社区治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十九大报告里面,正式提出加强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包括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个治理体系给从事社区治理的各行各业提供了一个方向。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特别明确把社会治理的落脚点转移到了社区。

十几年前,一个北大教授谈过关于社会治理的认识。我现在记得很清楚,他说:“社会治理在哪里?在社会里,那么社会在哪里?在社区里,那么社区在哪里?社区在组织里。”所以从这点来看,很多社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居民、市民还是习惯于让政府为他们解决问题。其实在社区里,推动的就是社区参与式治理,因为参与式一直以来都强调了它是一个发展观,强调和政策相关的那些人,能够有机会和权利介入这个决策的过程。所以在社区里,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参与式治理。社区参与式治理,简单地说等于社区参与+多方合作。其实在社区治理中,我们特别强调一点治理就是合作,这个合作就是政府力量+社区力量来共同发挥作用,在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上发挥作用。

接下来就用故事说明,在社区治理中我们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社区居民如何能够参与决策和实施管理这个过程?

这是在重庆沙坪坝区土湾街道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老旧的社区,从前是单位的宿舍,现在叫社区模范村。老旧社区通常居住的人群都是老年人,那么这个社区又是老旧的,基础设施的资源也不足,老人需求往往在这个社区里面是最重要的需求。那一年土湾街道领导决定在这个社区里建一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街道领导就找到了我们,问我们能不能给他出一个主意,日间照料中心做好了以后,能够满足需求,同时能够自治地去管理。我跟他说:“特别简单,就是找老人们来决策,让老人们来商量这件事。”

首先要了解周围的居民,因为有的也是年轻的,不一定是老人们的需求,他们同不同意在原来的凉棚上搭一个更好一点、稍微正式一点的娱乐环境,别人有没有意见。通过讨论,大家说愿意回去和邻居们作一些调查,了解一下情况,第一步就做了这样一个沟通。

第二步了解这些老人对于这种空间的需求。如果要建,建成什么样?他们能够作出什么贡献?这是我们在跟老人一起,包括居委会来商量。然后在商量的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共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加盖一个凉棚,可以容纳更多的人,环境也稍微舒适一点,大家还是愿意的。这个时候他们就征求老人,征求各方的意見汇总,这个空间建设具体的事宜到底做了哪些,还得持续地听这些老人的建议。在得到了正式要去建凉棚的消息以后,老人们觉得应该组织起来,成立一个组织,他们叫改建凉棚的居民自治组织,也叫自治小组,并自己推荐形成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和居委会、街道,还有我们一起决策改造这个凉棚。

在修建的过程中,这些老人还陪伴着那些施工的人。他们在旁边玩他们的扑克牌、打麻将或者是聊天,然后那边在继续地施工,这个现象看起来他们也是特别有期待。经过一段时间,凉棚终于搭好了,他们特别感慨,一定要给这个凉棚起一个名字,叫“爱心亭”。他们说:“从来没有想到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白天他们就开始互助,从一楼的家里面把一些桌子、椅子抬出来,晚上结束以后,就又一起送到一楼的家里面。

在凉棚搭好以后,有很多老人很长时间没有下过楼,保姆和家人动员这些老人下去看一看新搭建的凉棚,每天有好多人在那里玩儿。这些老人来了以后,给彼此带来很多快乐,特别是一些有技能的老人退休后可以给他们量量血压,会按摩的,每天给他们做一做按摩。最有意思的是有一老人说,他都觉得在家里面要快死了,没想到在这里又重新让他的身体恢复了充沛的精力,他说他还可以活20年。

这个凉棚建成以后,做了一个“爱心亭”的揭牌仪式。他们觉得这是政府和社区一起合作的最好的一件事,而且也是第一次看到了政府这么尽心尽力和他们一起合作。

这十几年来,我们总结了一个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实现路径,在现有的社区组织框架下,应该加强两个建设。一个就是协商议事的机制建设,包括多元主体怎么协商,哪些技术是适合哪些领域的协商,在这个协商过程当中规则在里面起什么作用,大家怎么能够让协商的结果可以去执行。这个过程有协商,有结果,而且结果还会变成行动,议事协商机制建设一定要有。

另一个是项目管理的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基本上都是社区的公益项目。政府在购买服务当中,做得不完善的地方,通过这个项目管理体系来完善,让这个项目管理成为一种制度。我说的体系就是要成为一种制度,如果做得好的、对社区的服务有帮助的,能够解决社区问题的,应该持续地有预算。社区实践路径的框架已经在全国做了传播、培训,总培训人数超过7万人。比如社区工作者社区治理怎么做等。

“爱心亭”的成果和意义在哪里?第一,社区治理是真正以需求为导向

社区治理一定要有事情做,要么解决问题,要么提供服务。

第二,项目需求

项目的需求者实现了自己在决策实施管理、利益共享的过程中参与,基本上只要决策有他的声音,他就关注什么时候开始,谁来干,动员他的朋友一起来。

第三,创造了多赢模式

这个多赢模式,政府和社区老人形成了一种很积极的互动,在治理过程当中,我们能看到。

还有“爱心亭”延伸的公益行动,延伸了哪些公益行动?每个月一次的居民小组收取卫生费的工作,成了一个“爱心亭”的工作点。然后传播公共信息的公共空间,现在社区工作者、街道办事处的人,都跑那儿去开会传播信息,他们人多也很方便主动去,原来找不到人,请他们来也很难。

还有每天他们在一起娱乐,互助互爱。他们一起活动,如果有一天发现哪个人没有来,一定打电话问有什么事情,把独居家中老人的信息给联结起来了。

下面谈一下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展望。我们的社区很多,北京就有2000多个,社区在推动这种治理和协商议事过程中,天天接到社区和街道的电话,希望我们介绍一些案例。这个问题需求很大,大家需要解決的问题也很多,所以我们要把社区协商对话纳入到制度建设,好的对话会激活社区的资本和发展社区的资源。

第一,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推动政府与社区的有效互动与合作的项目体系建设

怎么能够合作?只有项目才能够促进合作,而且项目能够联结各方一起来协商。

第二,持续开展社区参与式治理的培训

任何时期能力建立都是最重要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时候,也提到机制建设、能力建设和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最后,社区参与治理是满足社区有效服务和解决社区问题最好的手段。

猜你喜欢
凉棚协商社区
凉棚与岭南水乡地方社会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葡萄沟里的“像”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厚皮甜瓜春季凉棚栽培技术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与偏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