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措施探析

2022-05-30 10:48钱丽娟
高考·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钱丽娟

摘 要:高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兼具理科严密性、理论性,以及文科生动性、灵活性的综合性学科。灌输型教学模式导致地理课程知识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经历过迷茫、困惑、挫败的阶段。因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创新的教育方式,需要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主动性,打造高质量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创新;措施

一、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立足“案例”,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与以往的地理教材相比,新高中地理教材的变化比较显著,改变了以往沉闷、局限、烦琐的文字表达方式,减少了单纯知识性的表达形式,融入了更多的地理教学案例、地理实践活动设计等内容,开始引导学生关注人地关系,重视培育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与地理观念。基于教材的变化,地理教师可以立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以教学案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地理课程知识的探索欲望,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互动学习,不断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在课程前的备课环节,地理教师需要立足于教材内容,深入剖析教学案例的知识基础与内容指向,汇总、归纳教学案例背后的地理知识、地理学习逻辑、地理空间思维、地理核心能力等,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将教学案例作为课程导入点,鼓励学生分析教学案例,针对教学案例开展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分析力,自主挖掘教学案例中的地理知识与地理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养成爱思考、爱学习、爱交流的深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持续性学习兴趣。地理教师也可以自主设计教学案例,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相关的视频资料、图文资料等,作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案例资源。这些教学案例契合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生动性、趣味性、科学性,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

(二)聚焦“体验”,提升地理课堂趣味水平

地理课程在高中学科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有效推进地理教学活动的展开,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1]。在实践探索中,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即立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设优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地理教学知识,获得充足的教学体验,实现地理教学知识到地理综合能力的转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缺乏知识获得的过程和概念理解的情境,不能有效地吸收并理解这些知识和概念,也不能很好地应用于生活和社会的真实环境,成为学生学习兴趣降低、阻碍学习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2]。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中,情境体验具有关键价值,良好的体验可以创设出优质的学习情境。优质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将枯燥乏味的地理教学内容转变为有趣的、生动的、简单的教学知识,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思维与核心能力的全面发展。情境化教学模式是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教学知识的学习欲望,全面优化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成果,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学习,创造更为适宜、优质的地理学习空间,提升学生对地理课程的探究兴趣[3]。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海陆风”知识时,虽然地理教师介绍了“海陆风”的相关知识,但是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文字性的表述,学生难以形成对“海陆风”的直观、整体、具体的理解,缺乏具象化的认识。地理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化教学模式,利用多媒體技术,从教学案例入手,以教学案例倒推地理问题,在自主学习、互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形成地理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海陆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地理教师在介绍“人口增长”知识时,可以从生活实践中搜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以生活话题为切入点,引出“人口增长”的教学案例,并结合视频资料、图文资料等,向学生直观展现人口增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并从中提炼人口增长的本质属性与发展规律,促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的教学知识。这种以生活现象为源泉,以教学案例为基点的教学模式,创设了地理教学情境,突破了传统的地理教学局限,变革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生硬状态,打造了更具生动、趣味、情境化的教学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欲望,加深学生对地理教学知识的思考与理解,有助于完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促进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变革。

(三)转变“方式”,创设地理趣味教学空间

当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加侧重于以学生为主体,地理教师需要立足于开拓创新的发展原则,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创设地理趣味教学空间,鼓励学生变革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对地理课程知识的学习兴趣。地理课程从本质属性上蕴含了人与环境的发展理念,一味地将学生禁锢在地理课堂中,不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实践,难以塑造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理观。地理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将生活实践活动与地理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实践角度出发,将掌握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实现对地理问题的研究、思考、解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是地理教学的再探索、再发展、再创新,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深度体会、摸索、探究地理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4]。

例如,在学习气温问题的时候,针对“市区气温”与“郊区气温”的比较问题,地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地理观察实验,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测量同时间段的“市区气温”与“郊区气温”,并做好记录分析,思考气温差异的根本原因。丰富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与综合素养,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思维习惯。传统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将生活实践活动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看似只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却为学生创设了更为生动、科学、广阔的地理趣味教学空间,推动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有助于有效培育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二、应用高中地理合作教学模式

(一)变革“模式”,打造地理合作教学空间

传统的地理课程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提倡自主化、交流化、互动化的教学模式,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的深度地理学习,增强学生的地理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互动交流程度,重点突出学生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探究性地理学习实践中,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必不可少,需要借助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展开[5]。全面变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打造全新的地理合作教学空间显得意义重大。构建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需要进行课堂提问,而且要贯穿教学始终。巧妙的课堂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参与意识,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地理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地理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小组学习,加深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深度。地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开展细致分析与深入研究,这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自信心,也可以充分活跃高中地理课堂,营造良好的地理合作学习氛围,培育学生的地理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

借助小组合作、深入探究的地理教学模式,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提升,形成更为自主、积极、强大的学习动力,唤醒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活力,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地理教师要全力打造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效化、高效化教学体系,运用开拓创新的教育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生活实践出发,思考、探究地理教学问题,在相互交流、互动中完善地理教学活动,加强地理教学深度,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深切发展[7]。

(二)重视“环境”,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离不开教学环境,当学生处在欢乐、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中,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状态也会更佳。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讨论学习活动,使其能够在与同伴互动交流时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观察问题视角,进一步掌握科学的地理学习思维与逻辑思维。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唯有重视教学环境,营造轻松、舒适、活跃、自由的地理课堂气氛,才能够推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释放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在活力。地理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具有参与性、代入感、自由性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主动提问,发表自己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意见与建议。

例如,在地理教学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地理教师可以开展小型知识竞赛活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抢答方式回答地理问题,并开展地理知识的讨论分析,不同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地理教师更多的担任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不对学生做过多的约束,只对回答错误的问题进行纠正与指导。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探究兴趣,丰富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营造自由、民主、轻松、舒适的地理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质量,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三、图文结合促进地理深度教学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大量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都选择以漫画、图片的方式呈现,这些生动有趣、形象具体的图文信息,增强了地理知识的趣味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展开深入思考,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教学時要“充分利用地图、景观图像、地理视频、虚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周边自然与社会资源支持教学”。地理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些图文信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丰富高中地理课堂,促进地理课程的深度教学。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工具是地图,认识地图也是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将地图与地理教学知识结合起来也是图文结合的有效应用,便于学生扎实地掌握地理课程知识,了解丰富多样的地理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教师不但要积极利用教材资料上的漫画插图,还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科学、合理、生动、立体的地图资源,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地理知识的内在逻辑与地理学科的发展规律。

例如,在“板块运动”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搜集有关的图片资源、视频资源等,以直观化、具象化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不同板块之间的内在运动规律,引导学生形成对板块运动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板块运动知识的学习印象。对比而言,这种动态化、生动化的呈现方式可以活跃高中地理课堂,促使地理知识不再枯燥乏味,变得更加直观明了,这有助于构建高中地理课堂深度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学习水平。

结束语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更为开拓创新的教育方式,打造优质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促进地理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首先,要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立足“案例”,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聚焦“体验”,提升地理课堂趣味水平;转变“方式”,创设地理趣味教学空间。其次,要应用高中地理合作教学模式。变革“模式”,打造地理合作教学空间;重视“环境”,营造轻松活跃课堂氛围。最后,要以图文结合促进地理深度教学。立足于地理教材中的图文资源,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丰富多样的图文信息,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打造地理深度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晏玉立.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2]侯章凤,沈海滨.论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情境的创设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0,8(1):67-69.

[3]褚亚平,曹琦,周靖馨.中学地理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32-537.

[4]王晨光.景观照片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地理教学,2014,8(12):42-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56-458.

[6]陈铭欣“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8(10):237-245.

[7]李家清,常通通.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8(4):47-49.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