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 内外结合 优化路径 彰显特色

2022-05-30 12:28汪韻青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课外活动

汪韻青

[摘 要]文章立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和“社会”三个主体维度,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个视角来思考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在课堂教学层面,结合四本必修教材,引用具体教学案例,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究;在课外活动层面,通过设计主题日、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不同类型的活动,构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校外路径。这样就能双管齐下,实现和谐互动,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效度。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3-0034-03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四者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系统的教学平台,而这一平台的建构,应从整体视角去审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梳理影响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各个要素,进而围绕各要素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框架,采用从“化整为零”到“从零到整”的思路,构建系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一线教师应基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际,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来构建系统的培养体系。通过教学活动的扎实开展,提高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引领高中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将高中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师的使命,同时也是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新目标和新方向。

一、发掘必修教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功能

高中思想政治课包含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修3《政治与法治》和必修4《哲学与文化》四本必修教材,每一本必修教材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方面都有其针对性和主要功能。因此,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基本路径培养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需要把必修教材的潜在功能挖掘出来,并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相对接,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文本的教育功能,加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力度。

(一)充分利用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必修3《政治与法治》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

以必修3《政治与法治》为例,第一单元探讨了坚持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必然性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二单元以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内容为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则着重介绍了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政治与法治》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特色,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进行了分析、概括,因此,教师应通过《政治与法治》的教学培养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让他们更加全面理性地了解和掌握党的执政理念,从而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充分利用必修4《哲学与文化》培养高中生科学精神素养

高中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会随着其心理和生理的日趋成熟而产生变化。在这过程中,部分高中生变得躁动不安,甚至对外界环境充满质疑。这就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来帮助他们调适心理。《哲学与文化》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体现出了哲学与生活相结合的特征,渗透了“生活需要理性”这一观点。教师可借助《哲学与文化》的教学来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精神,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例如,在教学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教师可引入“北斗系统研发的前世今生”这一案例,并将其分解为四个方面——北斗系统研发的背景、北斗系统的完善、中国北斗与美国GPS的不同、北斗系统的未来,然后以一系列问题将这四个方面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相关知识。此案例呈現的情境是学生较熟悉且有探索欲望的,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揭开北斗系统的神秘面纱,能让哲学原理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育科学精神素养。

(三)充分利用必修2《经济与社会》和必修3《政治与法治》培养高中生法治意识素养

法治,是一种思想状态和基本理念。在现实生活中,部分高中生将法治与法制混为一谈,在总体表现上,他们尊重法律并维护法律;但在细微言行上,如在网络平台上发帖、转帖、发言时,他们往往忽视法律,缺乏守法意识。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经济与社会》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概述,并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个体的法律责任。可见,《经济与社会》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充分利用必修3《政治与法治》和必修4《哲学与文化》培养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

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中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第三单元中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都涉及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容。而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则向学生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对培养高中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政治与法治》和《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二、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外活动方式

课外活动作为培养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相较于课堂教学,其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风貌,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很多种,本文主要围绕主题日、课外阅读、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这几种活动形式来论述。

(一)开展主题日活动

学校可将我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开展主题日活动的切入点,让学生通过主题日活动,提高对社会和自我的认识、感知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可组织学生开展以“新时代”为主题的课外活动。“新时代”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只有充分了解了“新时代”的基本内涵,才能了解当前我国对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当前我国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等。“新时代”主题日活动能让学生切实感受我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开展课外阅读,辅助课内教学

教师可组织学生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开展课外阅读。一是围绕中国共产党发展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国治国战略等内容进行阅读,让学生借此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理想信念、艰难岁月,感知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政治认同素养。二是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等内容进行阅读,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及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借此深刻感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战略思想,从思想上加强政治信仰。三是围绕当今国际形势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关系新变化、国际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以及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由此培养学生的国际素养,激发学生的公民责任感。

(三)成立学习小组,深入开展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可对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形成一定的客观认识,并对当前我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人才的切实需求有一定的体会和了解,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社会调查的内容有很多,例如,针对当前日益发达的网络技术,可让学生围绕“网络对高中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于课外开展社会调查,或让学生围绕“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等内容,深入社会,通过增加与社会的接触,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可将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设计成课题探究的形式,通过选题、立项、开展调查、归纳总结、撰写论文、结题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助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还可以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的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帮助学生在项目确定、项目展示、项目完善和项目评价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学生的项目成果可参与各个级别的评比活动,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

(四)联系社会热点,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让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他们的公共参与能力。而设计社会服务活动的关键,在于找准社会热点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例如,可针对当前极具普遍性的留守儿童问题开展社会服务活动。首先,针对某一特定区域的留守儿童开展调查,确定服务对象;其次,深入留守儿童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结构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为开展服务活动的抓手;再次,制订留守儿童帮扶计划,设定帮扶目标;最后,付诸行动。社会服务活动能够帮助高中生积累一定的公共参与经验,为他们以后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承担公民责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反思与改进

培养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条路径展开。课堂教学应以现有教材为依据,可充分利用四本必修教材来实现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针对性培养。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很多种,包括主题日、课外阅读、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例如在教学《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中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时,开展“模拟政协”的活动,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政协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中的“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组织学生开展“走进良渚文化”主题活动,并以小组实践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本文的研究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首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涉及面有限,下一步研究的方向是以课堂为中心,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至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内探究、作业布置、课外辅导、教学检测和教学评价等,构建以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其次,需进一步细化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流程,在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路径,以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和學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徐琬婷.高考江苏政治卷《经济生活》模块命题的教学启示[D].扬州:扬州大学,2018.

[2]  李润洲.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逻辑[J].当代教育科学,2019(6):31-35.

[3]  吴芳,吴才鑫.核心素养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协调与转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7):50-52.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