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专业教材编写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2022-05-30 10:48刘胜华
关键词:思政建设思政元素高校

刘胜华

摘 要:高校专业课程教材在思政方面存在思政功能缺失、思政考核不足、思政元素挖掘不足、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融合不足、教材思政评审不足等问题。教材思政元素可以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辩证思维与科学态度、专业精神与职业素养、认知能力与创新创造精神、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等类型。这些思政元素可以从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战略政策和法律法规、学术论文和专题报告、实验实证和调研报告、人物事迹和风土人情、文字图表和音频视频等资源中挖掘。同时,这些思政元素可以通过强化教材编写的思政理念、思政培训和考核,并优化教材内容选材、体系编排和呈现方式等途径融入专业教材内容之中,使教材同时具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大功能。

关键词:高校;专业课程教材;思政建设;思政元素

中图分类号:G423.3;G641;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22.04.007

课程思政已成为各高校各学科各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学科体系上,课程思政建设贯通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在课程体系上,贯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上,贯通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各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上,则贯通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设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教案评价等方面;在教学环节上,则贯穿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考试考核等各个环节;具体到专业课程教材的编写,则贯穿于教材编写理念、编写团队成员选择、内容选材、体系编排、呈现方式等全要素。

一、高校专业课程教材在思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于现有高校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反映最多的是“教材内容陈旧”,如郭洪涛认为“教学内容陈旧,无法解释出现的新问题”[1];雷蕾认为高校教材出版存在重复出版、内容陈旧、编校质量差、教材选用“本土化”现象突出等问题[2]。其次是“教材内容质量不高”,表现为教材内容交叉重复,适用性、启发性、先进性不足等方面,如严明星认为目前会计教材存在“内容交叉重复”,“滞后于经济发展”等诸多问题[3];何飞雁认为高校美学教材存在“理论与实践脱离、内容西方化、多民族审美文化缺失、与当前学术前沿疏离等问题”[4]。此外还有学者认为高校教材存在体例架构混乱、教材选材不当、文化传承不足等问题,如张虹等人认为我国高校本科英语教材存在“教材的难度与容量不当、输入材料主题与体裁缺乏多样性、选材的时代性与趣味性不强、中华文化融入不足、练习活动不够多元、配套资源不足且质量不高”[5]等等。

具体到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主要问题则包括“思政元素不足”和“思政功能缺失”等,如张洪君等在分析财经类教材的思政建设时认为“思政元素挖掘不足”[6];杨晓东等人认为“专业教材的思政功能缺失”[7]等。总结而言,教材中的思政问题包括思政功能缺失、对编写教师的思政考核不足、思政元素挖掘不足、思政内容融入不足、教材审稿时思政评审不足等方面。

(一)教材思政功能缺失

高校通常都在考虑自身的层次、办学和专业特色,已有的资源优势和学生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计划,综合考虑后确定教材更新计划和编写任务。专业教材在确定编写任务时,都要求给出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要求突出课程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提供必要的案例和实践指引,给出思考题或者习题,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塑造學生的正向价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则很多没有任务指标,也较少提出思政建设方面的原则、要求、内容与途径。

(二)对参加教材编写的教师的思政考核不足

高校专业课程教材在确定编写人员时,都是以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为核心,课程小组成员或者教研室成员按专业领域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这个教材编写人员结构往往较好地保证了教材的专业知识性和技术性。但每个参加教材编写工作的教师都不仅仅是专业教师,同时还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有自己的政治立场、社会意识、道德伦理观点、经济利益需求等。虽然高校教师都有德、能、勤、绩各方面的考核体系,但在教材编写时,相对而言,缺乏根据教材的内容对参与教材编写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思政培训或者考核。

(三)教材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关于思政元素都有哪些类型,人们首先想到的正是各大媒体、网站经常提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宪法精神和国家战略方针等。事实上,除了上述这些核心要素外,还有许多相关要素。高校育人应当是全方位的,教材里体现的思政元素也应当是全方位的,所有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促进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要素,都可以是思政元素。含有这些要素的思政资源是充足的,但现有教材在各类思政资源中,对可融入本专业教材的思政元素挖掘尚有不足,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四)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不足

关于专业课程教材融入思政内容,许多专业课程教师并不充分理解和支持,认为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材,降低了教材的客观性、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使教材内容倾向于空洞化、教条化。专业课程教材内容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必要的比较或者述评等主观内容,而这些带有主观色彩的内容通常会带给学生最基本的价值直觉。除了这些无法避开思政方面的主观内容外,其他相对客观的内容一般很少融入思政元素。专业课程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通常有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方式。在用专业术语、图表、音频、视频等精确阐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这些文字、图表、音频、视频材料所蕴涵的思政功能并未充分认识。教材中要么缺少思政内容,要么思政内容过分刻意生硬,与专业内容的融合不足。

(五)教材思政评审不足

通常专业课程教材在正式出版前应当进行审稿。审稿人会对教材的内容、结构、呈现形式等进行审核,并就教材的逻辑性、完整性、准确性、合法性、适用性、先进性等方面及时反馈审稿意见。编写者根据审稿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完善。这个审稿过程中,有些审稿人会敏锐发现其中的思政问题并给出修正意见,但有些审稿人则思政意识不够,在审稿时不能及时发现编写者的价值导向问题,也较少提出一些强化思政建设的措施或者建议。

二、专业课程教材编写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应当深入挖掘课程教材内容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融入专业知识体系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强化法治观念,塑造优良道德品格,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

(一)思政元素的类型

根据上述思政建设目标,思政元素本身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层次高校、不同学科专业挖掘出来的思政元素也有不同。如张利芳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与责任、奉献精神、爱国情怀、专业素养、担当意识等等[8];李喜兰等认为,物理化学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传统美德,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科学研究尽心尽力、不懈追求并坚持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忠于祖国和人民等[9];倪艳荣等人认为,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包括四类:专业品质、科学家精神、家国情怀、责任意识等[10]。总结而言,高校本科专业课程教材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

包括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3.辩证思维与科学态度

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思维,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求真务实、坚持以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

4.专业精神与职业素养

专业娴熟、精益求精、匠心精神、紧跟学科和专业前沿、遵守职业伦理、爱岗敬业、有责任意识,有担当、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等。

5.认知能力与创新创造精神

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有基本的认知能力,能辨别是非曲直,勇于解放思想、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有梦想、敢于创新等。

6.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

与时俱进、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顽强拼博、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追求更高、更远、更快、更强、更精、更有效率,敢于胜利,有团队协作精神等。

7.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

遵守社会公德、承继家庭美德、塑造个人优良品德、信仰宪法法律、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法律法规、宣传法律法规等。

8.家国情怀与人文关怀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爱家庭,爱生活,爱美,爱自然,爱生态环境;尊重生命、坚持人格平等、以人为本等。“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文关怀则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教材思政元素的挖掘

要根据专业教学的具体内容,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资料收集和处理,以挖掘出可以与专业知识、技能相融合的思政元素。通常情况下,思政元素的挖掘渠道有:历史和传统文化、国家战略政策和法律法规、国内外各类学术论文和特色专题报告、实证实验报告和调查研究报告、风土人情与杰出人物、文字图表材料和音频视频材料等。但这些思政资源是庞大而分散的,需要教材编写者根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内容、特点,从中挖掘出与专业结合度较好的思政元素。

1.从历史和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

收集本专业在国内外发展的历史资料,结合各国、各地发展背景和传统文化,总结本专业在各国、各地发展的特性和共性,探索本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挖掘出蕴涵在相关历史和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科学思想、道德伦理、优秀文化传承等思政元素。

2.从战略政策和法律法规中挖掘思政元素

收集与本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战略政策和法律法规,明确本专业发展的政治立场、依据和原则,应当完成的政治、社会、经济、生态和技术目标任务,目前面临的困难、挑战与机遇等,从中挖掘出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法治精神、创新创造精神等思政元素。

3.从学术论文和专题报告中挖掘思政元素

收集与本专业课程相关的国内外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等各种学术资源,跟踪本专业课程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理论与技术,比较国内外发展的特性与共性,从中挖掘出科学思想、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创新创造精神、竞争与协作精神等思政元素。

4.从实验实证和调研报告中挖掘思政元素

收集与本专业课程相关的国内外实验实证报告和调查研究报告,基于思政教育要求选择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报告和案例,挖掘其中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立场、科学精神、专业精神、创新创造精神等思政元素。

5.从风土人情与杰出人物中挖掘思政元素

收集各地与专业发展相关的风土人情资料。收集对本专业发展有重大贡献和重要意义的人物事迹。宣扬先进人物事迹和公序良俗对本专业发展的正向价值和社会贡献,挖掘其中蕴涵的专业精神、职业素养、创新创造精神、竞争和协作精神、道德伦理、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等思政元素。

6.从文字图表和音频视频中挖掘思政元素

收集与本专业课程密切相关的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材料,采用的文字应能精炼,能准确表述专业知识和技能;图表应清晰精确美观,音频和视频清晰健康。所有选用的材料都应保证价值导向无偏差、政治立场坚定,且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结合紧密,从中挖掘出价值导向、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等思政元素。

三、专业课程教材编写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教材建设要在确定编写理念、对教材编写人员进行思政培训和考核、内容选材、体系编排、呈现方式等方面下功夫,将上述思政元素通过适当的途径融入专业内容之中。但专业课程教材毕竟不是思政课程教材,不能用大幅篇章直接、详细阐述思政内容,要将思政元素隐性、无形地融入,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 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材编写理念

教材的编写理念与高校学科专业的育人理念一脉相承。在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下,教材必须将价值塑造理念融入编写理念之中,强调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塑造三大功能融为一体,让学生成人与成才同步进行。

(二)面向教材编写者开展思政培训与考核

教材内容体现编写者在各个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教材编写者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在教材的各个方面。要在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对教材编写者提出了除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外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对教材编写者进行必要的思政培训与考核。

面向教材编写者的思政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或分散培训,专题培训或全方位培训等各种方式。目的是保证编写者具备必要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等。

面向教材编写者的思政考核可以采取党组织考核、群众考核、思政专任教师考核、思政知识测评等不同方式。通过考核的教材编写者才能申请或接受教材编写任务。在完成教材编写任务后,要组织专门人员对教材内容进行思政评审,教材各方面均符合思政教育要求的才能交付出版和使用。

(三)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材内容选材

專业课程教材内容首先要突出的是专业性,这是本专业课程教材区别于其他课程教材的关键之处。但是,无论专业课程教材还是普识课程教材,本身都具有思想政治性,都需体现国家意志。专业课程教材的内容体系一般包括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发展前沿趋势预测、实验实证、问题与讨论等。

教材编写者在内容选材时,须将专业性与价值导向性、政治性、科学性、职业性、先进性、创新性、合法性、合理性、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等结合起来。内容选材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导向、政治立场,不应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宣扬错误的政治观点,不偏离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内容选材要坚持唯物主义,能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差异,客观公正评价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观点与思潮,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选材要尽可能选择先进的专业理论、技术方法和创新创造成果,要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等各个层面,从本专业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信息等关联的各个角度,突破陈规,传授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等,保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引导学生在专业领域不断创新和创造;内容选材要注重广度和深度,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内容选材应当合法合理,教材编写者要始终关注国家战略政策,关注法律法规等的制订、更新、废止等信息,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并在教材选材时自然而然地遵守、执行、宣传国家战略政策、法律法规;内容选材要体现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课程教材内容在追求广度、深度以外,还需要追求“温度”。这种温度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所蕴涵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之中。教材内容选材还应注重展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展现社会和科技发展对民生的改善,展现美丽河山,展现人类关怀等,取得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教材编写者应坚持爱国爱民理念,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得泄漏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教材中不应出现民族、地域、性别歧视等方面的内容,也不得出现威胁公共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不得安插商业广告或出现募集资金的琏接等。

(四)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材体系编排

专业课程教材的体系编排,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封面、扉页与封底;绪论;理论基础;技术基础;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国际和国外情况介绍;实践和实习指引;思考题、讨论题、练习题、案例分析题等训练题;参考文献;教材配套用品等。

在教材的体系编排上,专业知识体系与技能体系要与教材体系编制的科学性、创新性、合理性、协调性相结合。确保理论分析逻辑严密,技术方法科学先进,技术流程合理规范,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确保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都经得起实践检验。不应出现理论逻辑混乱,工艺技术方法落后,技术流程颠倒,结论与客观事实背离,前后内容重复或者自相矛盾等情形。

(五)将思政元素融入教材的呈现方式

专业课程教材的呈现方式包括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这些呈现方式是有形的,而思政元素是无形的。要将无形的思政元素融入有形的教材呈现方式之中。文字是有灵魂的,不同的文字语句可以表达相似的意思,而同样的文字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要求编写者在运用文字时,力求精确表达,尽量减少模糊的表述;应选用精炼的文字以减少冗余;尽量用“温暖”的文字,避免生冷文字;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避免口语化;用公式表达时,应符合国际国内通用标准和规范等。

圖片更能直观反应内容的空间性、结构性、逻辑性等特性。图片可大致分两类:栅格图和矢量图。栅格图的栅格就是一个规则的阵列,其中各个像元互不影响;而矢量图包含位置坐标信息,是由坐标组成的线、面、体。无论哪种图形,都应当图面整洁,要素完整,意思明确;如果图片为地图,则必须保证地图的规范性、准确性、严肃性。如果图片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还必须依法保密。

表格更能直观反应内容的数理统计方面的特性。表格一般由表格标题、项目标题和数据资料三个要素构成。选用表格时应保证表格要素齐全,数字准确无误,数据来源可靠,单元格之间内容逻辑严密,各个数据经得起数理检验,必要时配上备注或说明,表后应注明数据来源。使用表格时要注意涉秘数据的保秘。

音频和视频可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更加生动地呈现教材内容。录制和选用的音频和视频要符合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除保证音频和视频的视听功能外,还要保证音、视频的知识性强,内容健康,形式美观。

[参考文献]

[1] 郭洪涛.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强化路径研究[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1):81-83.

[2]雷蕾.高校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传播,2021,13(6):10-12.

[3]严明星.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会计教材存在的问题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9):212-213,217.

[4]何飞雁.高校美学教材存在的问题探析[J].教育评论,2016(7):139-141.

[5]张虹,李会钦,何晓燕.我国高校本科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调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1):65-75,147.

[6]张洪君,王臣申.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财经类教材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出版,2021(9):55-59.

[7]杨晓东,甄国红,姚丽亚.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材建设关键问题之思[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5):68-75.

[8]张利芳,韩丽红.关于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20(9):114-115.

[9]李喜兰,宋佳隆,孙光延,任慧娟.物理化学与课程思政教学融合的探索[J].广州化工,2021,49(9):212-213.

[10]倪艳荣,郑先锋.课程思政的素材挖掘、内容组织与教学实践:以《光纤光缆制造技术》课程为例[J].时代汽车,2021(9):79-80.

(责任编辑 文 格)

Unearthing and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xtbook Compilation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LIU Sheng-hua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9,Hubei,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textbook compilation has several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uch as the deficienc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asks,the insufficient assessment on the teachers participating into the tasks,the insufficient unearthing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the deficiency in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the insufficient review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in textbook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in textbook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aspects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political stand,ideals and convictions,dialectic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attitude,professional spirit and quality,cognitive ability,innovative and creative spirit,consciousness of competition and the spirit of collaboration,moral cultivation and awareness of the rule of law,patriotism and humanistic concern.The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an be tapped from the sources such as the historical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related 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strategic policies,laws and regulations,academic paper and special report,experimental and empirical evidence,character deeds,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text and chart,audio and video.In addition,the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have to be integrated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ntent through the ways of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in textbook compiling,carrying out the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staff for compiling the textbook,improving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textbook materials,system arrangement and presentation.All of these help to realize the three functions which are teaching knowledge,developing ability and shaping values.

Key words:university; textbook compilation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猜你喜欢
思政建设思政元素高校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煤矿生产区队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党校教育要发挥好主阵地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