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院校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

2022-05-30 10:48王颖邢世凯
职业时空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高高质量发展院校

王颖 邢世凯

摘要:“双高计划”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是深化类型特色,推动教学改革的实践之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社会提供技能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强化文化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文章在分析了新时代实施“双高计划”意义的基础上,剖析了“双高”院校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从办学思路、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教师发展和国际交流五个层面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发挥“双高”院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技能型社会;“双高”院校;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1]。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担负着为各行各业提供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即“双高计划”,该计划旨在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是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决策,被称为“高职双一流”[2]计划。“双高计划”的建设规划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到2022年,列入计划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達到国际先进水平,引领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3]。

一、新时代实施“双高计划”的意义

(一)深化类型特色,推动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地方性、大众化、职业性和应用性等特色,“双高计划”的实施无疑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目的即为当地经济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各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可以侧面反映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联度较高,而“双高计划”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相互贯通,进而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育,各行各业需要各类职业性人才来支撑带动,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双高计划”以高水平高质量为建设标准,是培养职业性综合性人才的关键一步。高等职业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双高计划”着力于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以先进实训设备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根本,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实训。由此,“双高计划”深化了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推动了教学深层次本质性的变革。

(二)培养创新思维,提供技能人才

“双高计划”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院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1]。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不是同类专业的简单组合,而是以学生发展水平为出发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关键点,以企业产业需求为落脚点,围绕核心专业,集合相近专业组合而成的科学群组。其建设有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应变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有利于教师加强专业技能,发挥主导作用,提升实践能力。专业与创新相辅相成,既拓宽了专业的发展,也深化了创新的内涵,有利于加快实现“双高计划”的建设重点。

(三)强化文化育人

“双高计划”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高职文化,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让世界了解中国特色高职教育,促使国际交流与合作。“双高计划”强调文化育人,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软素质”,促使学生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向正面发展。另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双高计划”突出文化育人,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要素与文化要素双向流动,提升人才培育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双高”院校以文化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要把育人细节做好,需长期坚持,逐步探索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标准与体系,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二、“双高”院校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思路规划不清晰

首先,办学思路存在偏差。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二者区别之一在于普通高等教育重视升学率,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就业率[4]。现如今,部分“双高”院校盲目招生,亦将升学率作为自身“高质量”的标准,此举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偏离了“双高”院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其目的也和普通高等教育如出一辙。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思路体系,把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实现学校的高水平发展作为出发点。其次,专业创新有所分离。随着国家及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研究人员及学者对职业教育进行了深度解读,认识到了改革创新对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双高”院校的创新发展能力至关重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不能只侧重创新实践能力而忽视学科专业体系的建构,忽视了高质量教学,应保持学科专业培养与创新创业同步进行,专创融合,协同发展,进而发挥“双高”院校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二)专业建设不健全

首先,建设理念存在偏差。部分院校对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理解局限于学科之内的组群,组群模式较为传统,组群理念相对滞后,没有进行深入实际的调查与研究,教学内容与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理论素养有所偏差,导致专业群建设与产业企业岗位契合度不高。其次,专业与企业对接不紧密。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和开放性,专业群的优化建设应能够对接产业的发展需求。而就目前来看,专业群的建设缺乏整体合理的规划,专业建设思维方式不够灵活,导致所培养的人才不能精准对接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双高”院校人才供给侧与企业人才需求侧契合度不够。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的过程中,专业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所培养的人才不能积极主动地应对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群的高水平建设与发展。再有,配套评价体制不完善。评价体制是考查专业建设是否健全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评价体制能够促使专业建设不断完善与发展。目前“双高”院校评价反馈方式较为机械传统,滞后于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多方主体的参与度不够积极,评价机制存在缺陷。最后,“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中缺乏共享理念,不同专业及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紧密,不利于专业间的融合与院校间的合作。

(三)校企合作不充分

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5]。截至目前,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总体认可度较高,但合作仍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利益与育人难以权衡。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始终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而通过获取利益实现资金的周转,而“双高”院校始终以坚持培养技术技能型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的首要原则,力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例扣子”。在利益与育人之间,学校与企业并未平衡双方利益,且尚未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从而导致企业参与办学的热情不高;二是多方协同不紧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自身力量,而是需要多方协调,达成教育合力,从而为职业教育提供坚实的保障机制与制度基础。

(四)双师型教师不充足

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专业理论素质不足、创新实践能力缺乏、校企协调沟通能力不够等。“双高”院校的教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双师型”教师作为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应大力发展,加强建设,改善“双师型”教师供不应求的局面,此举对培养经济社会中所缺乏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双高”院校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明确思路,把握内涵

为促使“双高”院校有效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双高”院校要深入学习“双高计划”中“高水平”与“示范引领作用”的深刻内涵。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要承担起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坚持党建引领,紧跟时代与科技的步伐,在保障坚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也要确保实践体系的完备及监督评价体系的健全。其次,要深刻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坚持“大职教观”的基本方向不动摇,着力打造知识面更广、技术更精湛和素质更好的职业人才,深入推进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加强政府、企业、产业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始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传授技能与塑造心灵。深入推进“三教”改革,以高素质教师、高质量教材和高水平教法带动“双高”院校向更高层次迈进。从多角度循序渐进地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不断提高“金课”。质量

(二)专业建设,助力“双高”

首先,顶层设计需合理。在顶层设计方面,要精确把握专业群方向,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对接国家或区域的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应优先发展新兴专业,加快建设传统专业,淘汰过剩弱势专业。政府部门在加大“双高”院校经费支持的同时,也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以政策带动专业建设,助力“双高”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其次,信息化时代需跟紧。随着人工智能、虚拟仿真以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崛起,职业教育掀起了信息化的热潮[7]。“双高”院校只有紧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断地革新方法、制度与技术,才能促使专业群建设与信息技术深度耦合,不断创新与发展。再次,专业产业要对接。组建专业群时,要充分考虑企业与产业需求,保证专业所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人才精准对接,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效衔接。着力打造“校企共同体”,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要依据时代发展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院校专业结构和组群布局的合理性。专业群的建设要具有区域特色,以特色带动发展,从而引领地方经济发展。此外,专业群内的各个专业要保持开放交流的态度,各高职院校也要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最后,有效制度不能丢。深入推进“岗课赛证”制度和“1+X”证书制度。“岗课赛证”制度主要是依据岗位需求设置相关课程,进行相关改革,通过比赛实现教学与实践、学校与企业互通;“1+X”证书制度则是以考取证书的方式鼓励引导教师和学生学习更多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值得注意的是,两种制度在各自实施过程中要统一标准,过程透明,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才能经得起考验,才能科学有效地促进“双高”院校的专业建设,才能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提供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截至目前,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总体认可度较高,但校企合作程度仍然不够,为进一步提升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保障。首先,完善科学育人模式。要不断完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坚持“引企入校”合作模式。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学校与企业以深度合作的方式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如今,校企“双元”的机制相对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引企入校”即把企业的资源引入学校,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开展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共赢[8]。但在坚持该模式的同时要打破传统模式观念的禁锢,保持开放式的合作方式,发挥双方优势,既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企业又有自己的管理体系。“引企入校”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模式,更是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双高院校”的财政支持,加强政策引导,面向市场需求,集合多方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及院校的积极性,着力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学校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引进先进实训设备,健全相关实训标准,以先进的实训设备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一批想创新、能创新、敢创新的高精尖人才,以创新带动专业发展,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企业也要积极投身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实训基地提供思路与指导,共同探索符合相关院校的基地实训方案。最后,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就要兼顾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只有校企双方都掌握好利益平衡点才能长久地合作,从而实现共赢。2018年2月5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9]。校企双主导双主体机制可促使教师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需求,提高企业参与专业教学,保证了企业的主体地位,能有效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从而促进“校企共同体”的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还要完善相关保障与监督评价机制,机制的制定及运行要科学、合理、有效,确保利益双方的相关权益,以期实现长久合作。

(四)双师教师,提升质量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计划”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所有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目标和改革发展任务[10]。现如今,“双师型”教师的缺口还很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着力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培养大批技能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施:一是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技能标准和团队建设方案;二是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积极推动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接触,促进校企师资互相学习借鉴,促进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发展;三是在教师考核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一考定终身,需采用动态考核和定期考核的方式,促进教师职称晋升。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科研投入,以高素质高水平教师带动院校和学生高水平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为社会培育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促进技能型社会的构建。

(五)国际交流,聚力发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良好,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这就需要“双高”院校秉持开放交流的态度,不断加强与国际先进院校的沟通与合作,以交流找不足,以合作促发展。此外,国际交流中还需各国以共建共享为大方向不动摇,促进国际资源的交互融通,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的长远发展,以此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结   语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肩负重任。“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实践育人的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深化改革,加强专业群建设,坚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与国际先进院校的接轨与融合,才能为社会培育更多优质人才,才能促进职业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作出批示[EB/OL].(2021-04-13)[2022-03-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104/t20210413_526123.html.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4-01) [2022-03-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3] 高职院校“双高计划”有了施工图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EB/OL].(2021-04-03)[2022-03-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1904/t20190403_376555.html.

[4] 陳萍.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宏观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2(02):156-158.

[5]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2020-09-23) [2022-03-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6] 李杰,邢世凯.职业教育信息化热潮中的冷思考[J].河北职业教育,2021,5(06):5-8.

[7] 刘勇,王敏军.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模式研究——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31(04):27-31+106.

[8]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EB/OL].(2018-02-12)[2022-03-1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802/t20180214_327467.html.

[9] 胡丽娜,李娜,魏小红.“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07): 102-109.

收稿日期:2022-05-23

基金项目: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专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多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施—以‘汽车构造课程为例”(2021ZJJG020)

作者简介:王颖(1999- ),女,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邢世凯(1974- ),男,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双高高质量发展院校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