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趣课堂 引领深度学习

2022-05-30 17:39盛杰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基本原则

盛杰

[摘 要]章前课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已学的与本章内容有关的知识和记忆,使学生初步感受整章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章前课的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打造智趣课堂,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关键词]章前课;基本原则;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4-0028-0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指导学生高效学习,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力。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很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学会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会做题。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章前课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已学的知识与本章内容有关的知识和记忆,使学生初步感受整章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本文主要探讨章节课的教学。

一、章前课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章前课不同于章节起始课,如果教学内容安排不恰当,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枯燥乏味,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进行章前课教学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要学生能喜欢上数学,就能想方设法地探究它。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章前课教学中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笔者认为,一些有趣的动画视频、数学小故事、数学小实验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经历章前课的学习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会自主探究。这样,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原则

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一般是遵循从具体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教师要将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学生心中的简单问题,就是他们能用已学知识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快速地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无缝对接。

(三)以体现整体性为原则

学习数学的关键是将所学数学知识结构化、整体化。以往,在复习一章内容时,教师会将整章内容形成知识树或思维导图。在数学中考总复习时,教师将四块内容形成知识框架,系统化地复习数学知识。现在,教师在章前课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本章知识,将构建知识框架的活动前移。因为,学生要想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先回忆已学知识,再明确后续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再螺旋式地不断更新知识体系。

二、章前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其中,“数与代数”和“图形与几何”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并且它们都有各自的学习程式。

(一)代数部分教学实践案例

方程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体现。初中阶段要学习四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其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先学习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学完一元一次方程后,学生能掌握学习方程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案例1]一元一次方程

环节1:解决年龄问题,做好引题铺垫

师:小明今年多少岁?

生1:13岁。

师:现在,我和小明的年龄的和是46岁。几年后,我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2倍?

生2:您今年33岁,比小明年龄多20岁,要是您年龄是小明年龄的2倍,应该是7年后,您是40岁,小明是20岁。

学生对于这样的答案没有疑问,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这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环节2:合作交流,探究相关概念

师: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看看是否可以试着用字母表示几年后小明和我的年齡。

生1:可设未知数。如设[x]年后,小明的年龄是[(x+13)]岁,您的年龄是([x+33])岁。

师:大家可以根据上面问题中的年龄的2倍关系列出关于[x]的方程吗?

生2:[x+33=2(x+13)]。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到了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体会到了数学建模思想。

环节3:设计数学活动,感知基本概念

教师安排学生同桌合作,设计一张表格,猜想方程的解。学生设计出如表1、表2、表3的表格。

学生能根据代数式,先进行估算,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数学运算素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白列表得到的方程的解可能不全面,且耗时较多,不是最佳方案。

环节4:拓展延伸,找到有意义的解

问题变式:几年后,老师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3倍?老师的年龄会不会是小明年龄的4倍?

教师引导学生用线型图等方法表示数量关系,并启发学生尝试运用更多的方法表示数量关系。

环节5:小结课堂,呈现知识体系

课堂小结是一次反思过程,让学生整体感知一章内容的同时,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如何得到方程的解?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厘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几何部分教学实践案例

人们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中,几何图形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建筑领域、设计行业等各行各业中,几何图形无处不在。

[案例2]丰富的图形世界

“丰富的图形世界”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到的几何内容。在小学,学生能辨认从不同的方向上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能认识基本几何体,能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能在方格纸上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简单的图案。在“丰富的图形世界”这章中,学生需要学习棱柱、棱锥的相关概念;理解图形的形成,进一步理解图形的运动;会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会将平面图形折叠成立体图形;能画出三视图,并根据三视图得到几何体。教师根据这些学习目标,设置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1:课件展示生活中由基本几何体构成的建筑的图片,并配有音乐和采用快闪的播放方式。教师提问:哪些是小学学过的基本几何体?哪些是小学没有学过的几何体?以此来让学生感知棱柱和棱锥的形状和特征。但不需要展开讲解棱柱和棱锥的相关概念及其具有的点、线、面的数量关系。教师还可以设疑:古埃及为什么会把金字塔建成棱锥形状?现在人们为什么仍会把一些建筑物的顶部建成棱锥形状?这是不是受到古埃及金字塔的启发?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对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有初步的认识。这样能引导学生去进一步了解棱柱和棱锥的特征。

环节2:学生从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实验手册的附录中取下自己喜欢的几何体展开图,小组合作将这些平面图形(如图1)折叠成几何体,并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称以及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基本了解学生对几何体的认知情况,为下面引导学生学习基本几何体的特征以及展开和折叠做好准备。

环节3:做“我说你猜”的游戏。从各小组折叠好的几何体中选几个放进事先准备好的不透明袋中,各小组派代表来摸袋中的几何体,并挑出一个几何体,不让同组的学生看到,自己说一些它的特征,看一分钟内同组的学生能猜对几个几何体。

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环节4:将刚才袋中的部分几何体放在投影仪上,翻动它们,会出现几何体不同面上的几何图形。根据看到的几何图形,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报出几何体的名称。

这样的操作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几何体的三视图,掌握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环节5:在环节4中在学生最后说出球体时,笔者将地球仪模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地球仪这个球体可以通过图形圆绕着直径旋转形成。教师拿起一本书并翻动它,让学生感受到书这个长方体可以由长方形平移形成,然后提问学生:你还可以找到哪些平面图形经过运动而形成的几何体?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掌握了图形的运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环节6: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本章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学习内容。

通过小结环节,学生自然而然地将一节课的知识串联了起来。而且通过小结,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反思就是二次思考,反思能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教学反思与感悟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就要让学生先喜欢上数学课。学生喜欢的数学课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

(一)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让教师教得轻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章前课的教学目标是充分了解学情。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这样教师教学时就会更加轻松,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善学

现在有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动力,需要不断地通过评价,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亲自研究中,可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潜能,提升学习力。在章前课教学中,教师安排了两到三个数学活动。如在上述案例中,让学生“剪图形”“叠图形”“猜图形”。在活动中,学生的活动经验产生了量变,进而慢慢产生质变。

(三)注重引领与反馈,实现教学相长

学生需要教师引领,而教师需要学生反馈。上述教学中,让学生研究如何利用图表分析实际问题,而学生的反馈效果不太理想,说明数形结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需要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加强渗透。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章前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换一些其他适合的实际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领。

综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安排章前课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史宁中,林玉慈,陶剑,等.关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访谈之七[J].课程·教材·教法,2017(4):8-14.

[2]  章飛.数学学习任务整体设计的意义与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5):54-57.

[3]  涂荣豹,喻平.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7-82.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基本原则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探究以现代法治精神推动行政诉讼法修改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
基于史观体系的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