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开新路 妙手达通途

2022-05-30 20:08潘庆森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妙手圆锥曲线

【摘 要】 本文以基础知识点为盾牌,斜率积、面积坐标公式等为武器,研究2022新高考Ⅰ卷圆锥曲线大题的解法,并且拓展到一般结论,从中体会本手的重要性.

【关键词】 圆锥曲线;齐次化;斜率积代换;向量同构;本手;妙手

妙手非偶得,本立而妙生. 以今年新高考Ⅰ卷的圆锥曲线大题来谈一下圆锥曲线解法中的本手、妙手.

圆锥曲线是高考的重点与难点,其中定点、定值是圆锥曲线中的热点. 这类问题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运算能力与技巧要求比较高[1]. 这使得学生存在算不完或者做不对的普遍现象,本文就2022新高考Ⅰ卷的21题浅谈一下这类问题的解法及结论的一般化.1 真题展示

(2022年新高考Ⅰ卷21题) 已知点A(2,1)在双曲线C:x2a2-y2a2-1=1(a>1)上,直线l交C于P,Q两点,直线AP,AQ的斜率之和为0.

(1)求l的斜率;

(2)若tan∠PAQ=22,求△PAQ的面积.

2 真题溯源

第一问和2009年辽宁卷理科第20题,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理20题类似.

题1 (2009年辽宁卷理20题) 已知椭圆C经过点A1,32,两个焦点为(-1,0),(1,0).

(1)求椭圆C的方程; (2)E,F是椭圆C上的两个动点,如果直线AE的斜率与AF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证明直线 EF的斜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题2

(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理20题) 已知椭圆C:x2a2+y2b2=1(a>b>0),四点P1(1,1),P2(0,1),P3–1,32,P41,32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上.

(1)求C的方程;

(2)设直线l不经过P2点且与C相交于A,B两点.若直线P2A与直线P2B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过定点.

第二问与2015年上海卷理科21题可谓是如出一辙.

题3 (2015年上海卷21题) 已知椭圆x2+2y2=1,过原点的两条直线l1和l2分别于椭圆交于A、B和C、D,记得到的平行四边形ACBD的面积为S.

(1)设A(x1,y1),C(x2,y2),用A、C的坐标表示点C到直线l1的距离,并证明S=2x1y2-x2y1;(2)设l1与l2的斜率之积为-12,求面积S的值.

3 解法探究大部分同学谈到圆锥曲线就满脸愁容,很多时候是解题思路不明确或者是解题方法不合理,圆锥曲线的计算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某些时候不一定非要硬算,换个角度或者换一种方法也许就会柳暗花明[2].

3.1 第一问的解法有关斜率和、斜率积定值问题常用齐次化,减少思维量也减少计算量.

解法1 不平移齐次化

可求得双曲线C的方程:x22-y2=1(过程略).

设直线l:m(x-2)+n(y-1)=1,(mn≠0),P(x1,y1),Q(x2,y2).

双曲线C的方程可化为[(x-2)+2]2-2[(y-1)+1]2=2,即2(y-1)2+4(y-1)·[m(x-2)+n(y-1)]-4(x-2)[m(x-2)+n(y-1)]-(x-2)2=0.

化简得(4n+2)(y-1)2+4(m-n)(x-2)·(y-1)-(1+4m)(x-2)2=0.

两边同时除以(x-2)2,得到(4n+2)·y-1x-22+4(m-n)y-1x-2-(1+4m)=0.

因为kAP+kAQ=y1-1x1-2+y2-1x2-2=4(n-m)4n+2=0,所以m=n,所以kl=-mn=-1.

解法2 平移齐次化

把双曲线按向量a=(-2,-1)平移得到(x+2)22-(y+1)2=1,

即x2-2y2+4x-4y=0. 设直线l:mx+ny=1,双曲线方程化为2y2+4y(mx+ny)-4x(mx+ny)-x2=0,

即(4n+2)yx2+4(m-n)yx-(1+4m)=0.

所以kAP+kAQ=y1-1x1-2+y2-1x2-2=4(n-m)4n+2=0,所以m=n,故kl=-mn=-1.

小结 齐次化处理斜率和,斜率积没有复杂的逻辑分析,有的是相对固定的套路操作,相比设点设线计算量小很多.

解法3 斜率积代换

设P(x1,y1),Q(x2,y2),则x212-y21=1,x222-y22=1,两式相减,得y1-y2x1-x2·y1+y2x1+x2=12.

因為kAP+kAQ=0,所以y1-1x1-2+y2-1x2-2=0,x1+22(y1+1)+x2+22(y2+1)=0.

化为整式:x1y2+x2y1-(x1+x2)-2(y1+y2)+4=0,x1y2+x2y1+(x1+x2)+2(y1+y2)+4=0,

作差,得(x1+x2)+2(y1+y2)=0,所以kl=y1-y2x1-x2=12·x1+x2y1+y2=-1.

第一问还可以通过设点、设线,用韦达定理,也可以用参数方程,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3.2 第二问的解法

先推导一下三角形面积的坐标公式[3]:

在△AOB中,O(0,0),A(x1,y1),B(x2,y2),

S△AOB=12OAOBsin∠AOB=12OAOB1-cos2∠AOB=12OAOB2-(OA·OB)2=12x1y2-x2y1.

解法1 利用斜率积的关系求出坐标,计算面积

设直线AP的斜率为k(k<0),则直线AQ的斜率为-k,

所以tan∠PAQ=2k1-k2=22,即k=-2.

由y1-1x1-2=-2,x1+22(y1+1)=-2,得P10+423,-5-423,同理可得Q10-423,-5+423.

所以AP=4+423,-8-423,

AQ=4-423,-8+423.

由面积坐标公式,得

S△PAQ=12(4-42)(-8-42)9-(4+42)(-8+42)9=829(2-1)(2+1)-(1+2)(-2+1)=1629.

解法2 利用斜率积以及PQ的斜率值求面积

设直线AP的斜率为k(k<0),则直线AQ的斜率为-k,所以tan∠PAQ=2k1-k2=22,即k=-2.

由y1-1x1-2=-2,x1+22(y1+1)=-2,得3y1=-42-5,同理3y2=42-5.

所以y1-y2=-823,y1+y2=-103.

由第一问知道:x1y2+x2y1=-4.

所以x1y2-x2y1=x21y22-x22y21x1y2+x2y1=(2+2y21)y22-(2+2y22)y21-4=y21-y222.

又因为AP=(x1-2,y1-1),AQ=(x2-2,y2-1).

由面积坐标公式,得

S△PAQ=12|(x1-2)(y2-1)-(x2-2)(y1-1)|=12|x1y2-x2y1-(x1-x2)+2(y1-y2)|=y21-y22+6(y1-y2)4=1629.

点评 这里先用斜率积关系求出y1-y2,y1+y2,再构造平方差求x1y2-x2y1,最后利用PQ的斜率为-1 把x1-x2转换成y1-y2.

解法3 参数方程

直线AP的倾斜角为α,由tan∠PAQ=22,得到cos∠PAQ=13,sin∠PAQ=223,所以cos2α=-13.

设直线AP:x=2+tcosα,y=1+tsinα.(其中α为直线AP的倾斜角,t为参数)

代入双曲线C的方程,得(cos2α-2sin2α)t2+4(cosα-sinα)t=0.

所以AP=4(cosα-sinα)cos2α-2sin2α,同理AQ=4(cosα+sinα)cos2α-2sin2α.

S△PAQ=12APAQsin∠PAQ=12·2234(cosα-sinα)cos2α-2sin2α4(cosα+sinα)cos2α-2sin2α=1623cos2α(cos2α-2sin2α)2=1629.

解法4 向量同构

设直线AP的斜率为k(k<0),则直线AQ的斜率为-k,所以tan∠PAQ=2k1-k2=22,即k=-2.

则可设AP=λ1,-2,AQ=μ(1,2),所以P(λ+2,-2λ+1),Q(μ+2,2μ+1).

将P的坐标代入双曲线C的方程:(λ+2)2-2(-2λ+1)2=2;

可得λ=4+423,同理可得μ=4-423.

所以S△PAQ=12AP·AQ·tan∠PAQ=-λ·μ·2=1629.

点评 这里利用了直线的方向向量的方法来表示点的坐标,看似只用了向量共线这样一个很小的知识点,恰恰是这样的小知识点大大简化了运算.

小结 解法1以及这里没有写出的常规韦达定理解法是本手,其余解法可以说是妙手.

4 延伸拓展

1.已知点A(a2,b)在双曲线x2a2-y2b2=1(a>0,b>0)上,直线l交双曲线于P,Q两点,若直线AP,AQ的斜率和为0,则直线l的斜率为定值-b.

2.设点A(x0,y0),x0≠0为有心二次曲线x2m+y2n=1上的一点,直线l交双曲线于P,Q两点,若直线AP,AQ的斜率和为0,则直线l的斜率为定值nx0my0.

证明:设直线l的方程为:k(x-x0)+t(y-y0)=1,曲线方程化为nx2+my2=mn,

则由nx2+my2=mn,k(x-x0)+t(y-y0)=1,

可得(m+2mty0)(y-y0)2+(2mky0+2ntx0)(y-y0)(x-x0)+(n+2nkx0)(x-x0)2=0,

即(m+2mty0)y-y0x-x02+(2mky0+2ntx0)y-y0x-x0+(n+2nkx0)=0,

所以kAP+kAQ=-2mky0+2ntx0m+2mty0=0,即kt=-nx0my0.

所以直线l的斜率kl=-kt=nx0my0.

3.设点A(x0,y0),x0≠0为有心二次曲线x2m+y2n=1上的一点,直线l交双曲线于P,Q两点,若AP⊥AQ,则直线l经过定点e2x02-e2,-e2y02-e2,其中e为有心二次曲线的离心率.

证明:设直线l的方程为:k(x-x0)+t(y-y0)=1,曲线方程化为nx2+my2=mn,

则由nx2+my2=mn,k(x-x0)+t(y-y0)=1,

可得(m+2mty0)(y-y0)2+(2mky0+2ntx0)(y-y0)(x-x0)+(n+2nkx0)(x-x0)2=0,

即(m+2mty0)y-y0x-x02+(2mky0+2ntx0)y-y0x-x0+(n+2nkx0)=0.

所以kAP·kAQ=n+2nkx0m+2mty0=-1,故k=-m-n-2mty02nx0.

将k代入直线方程,可得t[2nx0(y-y0)-2my0(x-x0)]-[2nx0+(m+n)(x-x0)]=0.

由2nx0(y-y0)-2my0(x-x0)=0,2nx0+(m+n)(x-x0)=0,得到x=(m-n)x0m+n=e2x02-e2,y=(n-m)y0m+n=-e2y02-e2.

5 变式训练

1.已知椭圆C:x26+y23=1,点A是第一象限内的定点,点M,N是椭圆C上的兩个不同的动点,且直线AM,AN的倾斜角互补,若直线MN的斜率k=1,求A点的坐标.(答案:(2,1))

2.已知椭圆C:x26+y23=1,定点A(2,1),点M,N是椭圆C上的两个不同的动点,且直线AM⊥AN,AD⊥MN,D为垂足.证明:存在定点Q,使得线段DQ的长为定值. 答案:Q43,13

3.已知点A为椭圆x24+y2=1的左顶点,P,Q在椭圆上,且满足AP⊥AQ,求△APQ面积的取值范围.答案:0,1625

6 结语基础知识、基本计算能力和基本方法是本手,如第一问中的齐次化解决斜率和,积定值是常用的方法,算是本手,利用斜率积以及第二问的用向量同构可以算是妙手.仔细观察、认真体会就不难发现,好的方法也是用常见的知识点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的.因此,本手是妙手的前提,只有打牢基础,深刻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方能本不求妙妙自来,才能开辟新方法,拓展新路,顺达通途.

参考文献

[1] 唐宜钟.2020年高考圆锥曲线问题解法探索与备考建议[J].中学数学研究,2021(01):3-5.

[2] 李继武.从不同坐标系探索圆锥曲线的解题途径[J].中学数学,2021(02):61-62.

[3] 黄旭东.一道高考圆锥曲线试题的推广及拓展[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0):23.

作者简介 潘庆森(1982—),男,福建永春人,中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妙手圆锥曲线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圆锥曲线中定点问题的常见方法
探究发散思维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解析高考数学圆锥曲线的复习策略
高中圆锥曲线综合题求解之初探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