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策略

2022-05-30 10:48刘帅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每节课课外活动高中语文

刘帅

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性人文学科,传承着我国的语言文化、习俗传统等,是一座传统文化的宝库。在高中阶段,学生正是思想、价值观念、审美等全面形成的阶段,此时注重对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掌握,能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在高中阶段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加强对教材中传统文化挖掘,以丰富的活动等,全面促成传统文化教育展开。

一、加强对教材中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

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进行突破。传统文化蕴藏在每节课、每篇阅读文章的情感内涵中,如学习《荷塘月色》,对月光、荷塘的浪漫追求,本身就是我国文学作品中古老的浪漫。传统文化蕴藏在课文的每个环节中,如学习《蜀道难》这课时,就可以将古时蜀道的地图展示出来,带学生于想象中驰骋于蜀道,感受蜀道之难。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从中进行挖掘,有些时候甚至十分细节。如在学习《鸿门宴》时,其中有不同人的不同座位朝向等,这些就是很好的传统文化知识。语文学习从来不是拘泥于课堂,而是全面开放、多元扩展。很多时候,教学过程中的补充,也是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在教学中,加强对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细节挖掘,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将传统文化内容文艺地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预留给学生更多的关注点,实现传统文化的突破。

二、找到传统文化的传递契机所在

找到传统文化的插入契机所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文化传承,一般蕴藏于每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中,在教学中,应当及时将其落实在每节课的具体内容中,将每个目标落脚于具体的知识点,最终推动教学的发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融合,将传统文化带入其中。如挖掘每节课的传统文化点,进行讲解与解析。如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词时,该词作本身创作年代并非古代,题材内容相对描述的是气势磅礴的革命愿景。但是作为一首古调的词,词牌“沁园春”是一首曲子,那么在学习这首词时,不妨在其中加入音乐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传统文化的插入点,才能使教学发挥真正的意义。

三、把课外活动作为突破口,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除了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讲解之外,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应该向课外延伸,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以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为中心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可以从语文教学的形式入手,采取多樣化的教学方法,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宣扬。尽管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但是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其涉及的内容仍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只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例如举办古典文化讲座等课外活动,或是带领学生对一些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大会,或向学生征集诗词,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一些历史文化典故,组织学生对历史故事进行重现和演绎。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及时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更积极高效地促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以全面促成教育教学发展,解析课堂教学,使传统文化真正在语文学科中熠熠生辉,闪烁人文光辉。

猜你喜欢
每节课课外活动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我会跳绳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What To Do With Minutes To Go In Class(2)
北京 小学初中将打破每节课45分钟惯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