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体能训练要点分析

2022-05-30 00:54兰鲲
当代体育 2022年32期
关键词:训练科目体能训练考核

兰鲲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创新,体育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开始在训练方面实施素质训练,希望学生在自身的身心素质上不断提升。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把握好学生的训练状态,指导学生在成长和进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训练方案的设计,还要加强师生探讨,观察双方的观点差异,对训练的合理性有效提升,减少训练的矛盾,促使长期训练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坚持在未来的训练中得到更好的成绩。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意识虽然提升,但是部分教师在日常训练时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分析原因在于缺少合理监督,同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深入了解,因此在训练的时候,得不到学生的支持和认可。为此,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创新措施要不断增加,引入新的训练技术和训练理念,坚持把握好训练的综合性,对于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有效应用,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对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目标快速实现。

1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原则

1.1 劳逸结合原则

现阶段的高中体育体能训练,引起了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在训练时应按照劳逸结合的原则实施,不仅要降低学生的压力,还要在训练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较好的感受。以往的训练表现出极端的特点,各项训练完全按照突破学生极限的模式完成,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还导致很多学生对此非常反感,在日常训练时没有积极配合,最终导致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结果不如人意。所以,劳逸结合的训练模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身体发育状态,一方面让他们在体力上合理的发挥,另一方面在身体的潜能激发方面,按照科学的手段完善,这对于学生的长期进步做出了更好的成绩,也可以促使后续的教育工作得到良好的衔接,从根本上减少了教学矛盾的影响。

1.2 特长引导原则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时候,应注意对学生的特长积极引导,以往的训练手段应用,对所有的学生按照统一的方法实施,虽然表现出一视同仁的特点,但是整体上得到的效果并不好。每一个学生对体能训练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的统一训练手段,并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同时满足不了学生的个体需求,所以学生在接受训练的时候,并不能得到良好的成绩。特长引导原则下,主张对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提前对学生做出有效的测试,观察学生在训练和进步方面表现出的具体成绩,既要从学生的天赋出发,又要考虑到学生的自我规划,减少强制性训练,让学生在训练和进步的时候,能够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这要比传统的训练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促使后续的训练给出了较多的依据。

1.3 合理训练原则

近几年的高中体育体能训练发展,已经处于非常重要的阶段,各项训练手段的应用必须保持较高的合理性,一旦训练方法被家长质疑,或者是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都会导致接下来的训练出现严重的问题。合理训练原则的应用,在于对学生制定比较合理的计划。例如,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好,在体能训练时跟不上节奏,此时要与家长积极的联系,了解学生的特殊情况,在训练时保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而不是强制性对学生增加训练量,这很容易导致学生身体吃不消,一旦造成严重的伤害,必定导致家校矛盾,还会造成社会上的舆论压力,对其他学生也会产生恐惧的想法。所以,合理训练原则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问题

2.1 训练科目不合理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时候,教师在训练科目的制定上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长期训练科目的实施,难以得到学生的支持、认同,因此无法提高训练质量,导致训练矛盾不断增加。训练科目的制定,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当代学生对体能的理解比较透彻,他们在身心发育的时候有自己的观点,训练科目如果不符合学生的诉求,或者是无法给学生带来他们想要的效果,有可能遭到學生的强烈抵制,这对于训练的发展和进步,有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阻碍。训练科目不合理的状态下,无法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方向,学生的训练动力也比较少,这对于学生的进步造成了较多的负面影响。为此,训练科目的设计实施,需要从多个角度思考,把握好训练科目的合理性。

2.2 学生自主性不高

随着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发展,学生自主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当代学生的自主性普遍不高,他们在日常训练时,仅仅能够保持较短的热情,长期训练时容易出现偷懒和拖沓的问题,不仅导致之前的训练结果没有较好的积累,还会在未来的训练中遇到较多的压力。学生自主性不高的情况下,导致他们的训练认识并不准确,虽然自己有一些想法,可是并没有与实际训练的内容有效结合,总是按照理论方法进行自我锻炼,不仅在训练的效率上非常低,同时在训练的质量上无法科学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较低,在于自身的约束能力并不高,尤其是在训练出现疲惫的情况后,总是想着各种方法去逃避,而不是对训练疲惫的原因仔细分析,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3 考核机制不健全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时候,考核机制并不健全,各项考核工作的开展,没有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导致学生在考核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压力,自身的成长无法得到卓越的成果。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考核模式,依然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方法考核,没有按照特色考核模式去优化,在考核结果和考核方式上,都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长期考核过程中容易遇到较多的压力。考核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日常努力并不负责,很多学生有自己的训练规划,但是考核方面与他们的特长截然相反,甚至是在考核的时候出现严重的偏差,这样的考核不被学生所接受,造成了严重的抵触情绪。所以,考核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是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严重问题。

2.4 训练协调性不高

现如今的高中体育体能训练,表现出协调性不高的问题。体能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对自身的综合素养合理提升,不是单纯的开展力量训练。协调性不高的问题,在于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比如,身体训练的初期,学生对于身体力量的把控不太熟练,教师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自己感受,并没有根据学生的状态和表现进行系统化的指导,也没有帮助学生积极分析原因,这样的训练是非常枯燥的,学生长期以来抓不住训练的重点,自身的表现力比较低,慢慢的失去了训练的兴趣,与教师的矛盾较多。训练协调性不高的时候,还会埋没学生的天赋,教师总是按照个人经验去训练,没有跟随时代发展去创新,因此导致训练出现了严重的极端现象。

2.5 训练互动较少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时候,整体上的互动并不多,课堂上的压抑感比较强,而且教师过于严肃,导致学生出现了紧张的心理。训练方案设计时,互动占据的比例非常少,教师虽然在努力的演示,但是在演示的方法上比较传统,不具备立体化的特点,演示的内容也不丰富,这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导致他们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挑战,长期训练时无法发挥出自身的综合素养。训练互动的时候,教师缺少主动互动的意识,没有主动从学生中得到较多的反馈,只要学生不提出问题,教师也不会进行多元化的授课,所以在课堂的气氛上并不活跃。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互动思路和方法,应跟随时代的发展去创新,减少互动的问题。

2.6 教师专业性有待提升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革新,与教师的专业性存在密切的关联,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引入现代技术,而是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方法授课,看起来具有一定的依据,实际上对学生的发展并不能做出较多的保障。教师在训练方案准备方面并不健全,体能训练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对每一个学生充分了解,还要在训练的资源上有效增加,对于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有效的整合,由于训练准备存在较多的问题,所以课堂上的训练,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权威的感觉,导致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度并不高。教师在训练时,没有加强自我反思,总是从学生身上找问题,导致自身的专业素养长期固定在原有的水平上,并没有做出较大的进步,因此得不到学生的信赖和肯定,需要在今后的教育中不断的革新思维。

3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策略

3.1 完善训练科目,循序渐进的开展训练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应考虑到学生面对的挑战,建议对训练科目有效完善,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开展训练,对学生做出正确的指导。根据各项活动的特点,选择最佳的训练时间。结合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早上八点开始进行三十分钟的体能锻炼,下午三点进行大课间活动,通过定期定时开展体能锻炼,体能锻炼能与学生的主科学习有效分离,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精力。还可以选择分层体育训练模式,也就是将体能训练合理穿插到学生的学习日程中,如安排学生在课后统一进行跑步,使基础训练得到有效落实。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心肺活力及柔韧性。由此可见,完善训练科目后,学生的身体素质会逐步提升,对各类训练科目的适应能力不断加强。

3.2 提高学生自主性,转变学生思维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时候,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对学生的思维科学转变。比如,一开始的体能训练并不能让学生快速接受,此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肌肉分布和脂肪分布进行合理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体能训练并不是在力量上折磨自己,而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方式,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也可以达到一定的塑形目的,改善学生的形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体能训练目标,一边训练,一边请教老师,在长期训练中端正态度,并且促使各方面的训练效果合理的保持。提高学生自主性以后,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内容不断丰富,各方面的训练手段应用,完全可以朝着更高的目标实施,整体上的训练更加有效。

3.3 健全考核机制,正确反映学生成绩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体系日趋完善,考核机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长期考核过程中要逐步摆脱传统的、局限性的考核方法,坚持正确的反映出学生的成绩。体能考核时,要对男女学生区别对待,坚持在考核的机制上更加科学,而且要意识到学生性别的差异。另外,考核工作的实施,需掌握好学生的特殊情况。比如,有些学生患有先天疾病,或者是经过测试以后,发现身体素质与常人不同,这些学生在考核时可以减轻考核量,或者是免除考核,如果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强制考核,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对学生产生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考核机制的创设、实施,要从家长中得到较多的反馈,嚴格落实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禁止随意的修改考核机制,要确保考核高度透明,给学生带来权威的考核结果。

3.4 加强训练协调性,巩固学生能力

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坚持在训练的协调性方面不断的加强,持续巩固学生的体能素养,有些学生在训练中得到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没有持之以恒,这对于学生的发展造成了较多的挑战,后续的训练很难得到更好的效果。此时,应坚持在理论训练和实践训练方面有效的协调,坚持对体能训练的各个组成部分合理分析,对现代化的训练理论进行教育,当学生在理论方面系统化的掌握以后,实际锻炼自然可以事半功倍。以往的训练表现出失衡现象,总是让学生直接锻炼,让他们自己去慢慢感悟,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导致训练的速度减慢。所以,训练的协调性提升,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状态做出科学的改变。

3.5 实施训练互动,保持师生求同存异

目前,高中体育体能训练的内容不断丰富,日常训练互动要合理增加,坚持按照求同存异的方法进行转变。比如,训练互动的时候,教师可尝试通过网络语言与学生沟通,逐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观察学生的反馈,然后在互动的内容上以趣味互动为主导,这样不仅减少了互动的尴尬,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参与进来。训练互动的时候,应尊重学生的观点、看法, 对学生的训练方向和个人规划合理的分析,给学生提出正确的建议,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要放在学生手中,减少霸道的训练方式,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他们有权利自己选择。另外,训练互动的时候,可尝试开发一些小游戏,利用游戏教学方式,降低学生的身心压力,在训练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帮助学生快速的成长。

3.6 提升教师专业性,创新示范方法

近几年的高中体育体能训练,已经开始脱离低级的训练方式,长期训练方面,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出合理的优化,长期训练过程中给学生带来了不错的感受。日后,应继续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坚持创新训练示范方法。比如,教师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要不断提升,系统化讲解训练的原理和训练的作用,自己在展示的时候,要通过多个角度来演示分析,给学生带来权威的演示效果,得到学生的支持和认同。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随机选择不同的学生进行辅助,坚持在体能训练方面,让学生系统化的学习,而不是单纯的去模仿,要让学生与教师共同训练,在师生共同进步时,拉动学生的体能增长,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效果。

4 总结

现如今的高中体育体能训练手段不断创新,同时在教师的素质上比较可信,整体上的发展符合预期。未来,应继续在训练方面深入研究,持续提高训练的合理性,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潜力。

猜你喜欢
训练科目体能训练考核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某型全动模拟机起落架仿真控制电路改进实现方案
吉林省消防训练科目乳酸代谢特征及实践研究
内部考核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