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视角下校园暴力的预防和应对

2022-05-30 10:48张鑫月韩宁
求知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校园环境青少年

张鑫月 韩宁

摘 要:文章在分析校园暴力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班主任视角出发,讨论通过组织情景剧主题班会、构建班级信息网和开展团建活动等方式预防校园暴力,并提出在校园暴力发生后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鼓励遭受暴力的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和引导学生建立帮扶小组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从有效预防和正确应对两方面正视校园暴力,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校园暴力;青少年;班主任;校园环境

作者简介:张鑫月(1999—),女,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通信作者:韩 宁(1982—),女,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一、校园暴力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

广义上的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施加于学校成员导致其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的行为,除了造成身体损伤,还会造成心理伤害、成长受阻等情况;狭义上的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学生之间因矛盾等产生的暴力行为或威胁行为[1]。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2]。相关心理研究表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心理还不够成熟,在面对矛盾时,会因缺乏思考而选择不恰当的行为。其次是不良的家庭教育[3]。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人格、习惯和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长缺乏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关注,或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青少年,导致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受到消极的影响,导致其在面对矛盾时采用不恰当的行为。最后是青少年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4]。青少年还处于心理成长阶段,尚未形成完全独立的自主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遭受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不良影视书刊、不正规的网吧、游戏厅等。此外,过去的教育制度不够科学完善,导致部分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教育而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导致学生对校园暴力的严重性认识不足。班主任作为学校管理环节中最主要和最直接接触学生的角色,在防止校园暴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校园暴力发生前的预防

学校需要通过完善教育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性,使其主动抵制外部不良因素,学会正确处理矛盾。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关键实施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组织情景剧主题班会,构建班级信息网和开展团建活动等方式预防和应对校园暴力的发生。

(一)组织情景剧主题班会,进行价值引导

情景剧主题班会是一种有效的、能进行提前干预的方法,能协助班主任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预防学生出现不良行为[5]。班主任可组织情景剧主题班会,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剧本创作、角色扮演和总结反思等环节主动了解校园暴力的概念,认识校园暴力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明确行为界限,提升自我控制力,健全心理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织以“反对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为主题的情景剧班会。首先,班主任先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校园暴力案例的视频,通过视觉冲击和语言引导,提升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识。然后,班主任有序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参照视频案例分别选择校园、放学路上和警察局等不同场景构思十分钟时长的原创情景剧剧本并展示出来。之后,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按照故事情节扮演施暴者、受害者、旁观者、教师和警察等各个角色,向其他学生重现暴力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暴力事件是否可以避免?有哪些方法可以保护自己,施暴的后果有哪些?从而得出预防校园暴力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在每个小组展示完后,其他小组指出这个剧本中每一个角色身上应该批评的地方或值得学习的地方,引导学生明确行为界限,建构正确的是非观。最后,班主任进行总结引导,归纳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特点和带来的危害,并进行普法教育,多重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性。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创作情景剧剧本和扮演角色,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亲身感受并深刻认识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明确行为界限,明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预防和抵抗校园暴力的措施和方法,以做到自我保护。

(二)构建班级信息网,多方面关爱学生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设置班情联络员职务,让其监督、观察可能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现象并及时向教师汇报,以便教师第一时间得知班级最新情况,掌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最新动态,多方面了解和关爱学生,为师生构建畅通的交流渠道,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形成。

例如,班主任可以按照学生家庭住址的区域将其大致分为几个小组,并在每一组中选出一位班情联络员,让其在每周结束后对其负责的组员的学习和生活的最新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汇报。为加强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班主任也可以让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班情联络员职务,从而确保自己能及时而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最新情况和兴趣爱好。班主任既是教师,也是班级管理者,在课堂上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在课后则应该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朋友,应注意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的情绪异常,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既可以根据班级的最新情况及时制止某些可能引起校园暴力事件的行为,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用朋友的身份随和地和学生交流其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从而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此外,班主任应做到平等对待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样会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减小校园暴力发生的可能性。

(三)开展团建活动,营造友好氛围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引入团建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主体验,又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6]。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肩负着开展各种活动的重要职责,其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拉近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营造团结友好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可通过热身环节、活动环节和总结环节等,层层递进,有秩序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团建活动。首先,班主任有目的地设计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为主题的班级团建活动,利用“萝卜蹲”“雨点蹦”和“抱团坐”等趣味热身活动,点燃活动氛围。其次,班主任引导学生发现彼此的优点,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正式活动中,班主任可以将“撕名牌”类的认知活动、“荆棘排雷”类的合作活动和“秘密树洞”类的交流活动进行混合使用,增进学生之间的认识,加深学生之间的情感。这样的团建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营造友好的团队氛围。最后,班主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整个游戏环节中的感悟,并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和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同学情谊的珍贵,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此外,班主任在团建活动中,应以表扬、奖励或幽默惩罚等形式,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避免体罚或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做法。合理科学的团建活动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还能够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营造友好的班级氛围,形成和谐的生生关系,建设团结的班集体。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团结的班集体能减少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可能性,进而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概率。

三、校园暴力发生后的应对措施

在校园暴力发生后,学校应开展有效的应对和管理措施。班主任除了做好应急处理等应对措施,还要对学生进行后续教育,引导行为不当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鼓励遭受暴力的学生走出阴影,重拾生活与学习的信心。

(一)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健全人格培养

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赞美、信任和期待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使人增强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学生获得来自教师的期待和认同越多,就越能形成积极的态度。基于此,班主任可以组织部分违反班级管理条例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赋予其一定的班级管理权力,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待,感受到其他同学对他们的需要,从而培养他们的集体责任感。例如班主任可以让他们担任班级的“行为督导员”,每天观察并记录违反班级管理条例的同学,并在每天放学后向班主任汇报,帮助班主任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这部分学生经过了普通学生到班委干部的身份转换,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会有所提升,意识到自己也是班级的重要一员并承担了重要角色,这有助于培养这部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责任感。在每天观察和记录班级同学的不良行为的过程中,他们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中,并在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得正确的引导,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甚至会引导违反班级管理条例的学生主动反思自我行为是否正确,充分感受和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明确行为界限,把握行为分寸。

(二)鼓励遭受暴力的学生积极参加活动,重塑自信心

根据《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相关研究,学生在童年时遭受霸凌产生的心理伤害,可能会从年少时期一直持續到中年。故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此,班主任可以组织遭受暴力的学生参加团体活动,在展示自我的同时结交更多的朋友,走出阴影,重拾信心。

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以“校园暴力”为主题的辩论赛,将全班同学按照正反辩方分为若干个小组,使他们都参与辩论赛。教师可以鼓励遭受过校园暴力的学生参与辩论赛的各个环节,通过收集资料、小组合作、赛上答辩等主动深入了解校园暴力的性质,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发生是多重因素综合的结果,从而走出自我怀疑的不健康心理。这样的辩论赛有利于帮助遭受过校园暴力的学生克服闭锁心理,锻炼社交技能,形成和谐的同伴关系,使他们通过展示自己擅长的技能,提高自我评价,增强自我认同,提升自信。

(三)引导学生建立帮扶小组,培养责任感

班主任可以将校园暴力中“置身事外、无动于衷”的旁观者组织起来成立班级帮扶小组,通过赋予他们一定的班级责任,引导他们主动帮助他人,启迪他们的道德情感,提升他们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例如,班主任在班级内建立“星星之火”帮扶小组,并对帮扶小组进行基本防护知识培训指导和应急联系后援支持,使学生有足够的底气和勇气站出来制止校园暴力行为。当遇见校园暴力事件时,帮扶小组的成员应在保证自我安全的条件下通过专属联系方式向班主任汇报事件发生的状况,并给遭遇校园暴力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班主任应该对帮扶小组成员的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强化其积极行为,鼓励更多的学生互相帮助,乐于助人,营造和谐互助的良好班级氛围。

结语

校园暴力的发生是施暴者本身、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班主任作为连接学校、家庭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不仅在教育学生、沟通家长和管理班级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肩负着与其他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等相互协调班级外部交往关系、保证学生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文章基于对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的分析,从校园暴力的预防和校园暴力发生后的应对两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能为班主任防治校园暴力提供具有参考性的建议,帮助校园友好同伴关系和良好校园环境的形成。

[参考文献]

李小鲁.论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成因及预防:以广东为例[J].小学德育,2009(5):6-9.

陈逸雪.论我国校园暴力的成因及其预防[J].法制与社会,2018(31):154-155.

刘国涛,胡宇乾.新时代校园暴力的成因与防治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7):132-135.

张珈铭.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范初探[J].法制博览,2019(2):264.

邱泽瀚.心理情景剧式班会课设计与实施的策略探究[J].中小学班主任,2019(7):26-27.

黄武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团队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8):15-16.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校园环境青少年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青少年发明家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