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分析

2022-05-30 10:48王俊超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王俊超

摘要: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类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发的传染病,常导致幼龄猪群发生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猪场发生猪大肠杆菌病后,通常会用抗生素治疔,但在长期用药过程中,如果用药不规范,耐药菌株数量会显著增加,导致多种抗生素治疔效果逐渐下降,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产生使该病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该文从山东省莱阳市部分规模化猪场筛选出大肠杆菌菌株并进行药敏试验,希望筛选出更敏感的药物,提高疾病防控效果。

关键词:猪源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5.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02.007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Drug Susceptibility Test of Pig-derived Escherichia Coli

WANG Junchao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of Gaogzhuang,Laiyang City,Yantai Shandong 265200,China)

Abstract:Porcine colibacillosis is a kind of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which often leads to severe diarrhea and sepsis in young pigs,with short onset process and high mortality. After the prevalence of porcine colibacillosis in pig farms,antibiotics are usually used for treatment,but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medication,if the medication is not standardized,the number of drug-resistant strains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resulting in the gradual decline of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multiple antibiotics. The emergence of multi drug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makes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and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animal food safety. Combined with working experience,E. coli strains were screened from some large-scale farms in Laiyang City,Shandong Province,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s were carried out,hoping to screen more sensitive drugs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words:swine-derived Escherichia Coli,drug sensitivity test,result analysis

0引言

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类威胁动物健康生长的细菌性传染病,该病传播速度较快,且传播途径多样,如果没有做好饲养管理,致病性大肠杆菌就会趁机侵染猪群,引起发病。另外在细菌性疾病防控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存在违规使用抗生素的行为,导致细菌的耐药性显著增强,多种疾病的防控效果越来越差,这很容易造成猪群大批量死亡,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疾病防控过程中,要做好猪源大肠杆菌病的病原鉴定和药敏试验,做到对症用药,合理用药,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样品:来源于山东省莱阳市某规模化猪场采集发病猪病料。

设备: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蒸汽锅、普通电炉、普通天平酒精灯、接种棒、镊子、玻璃平皿、烧杯、玻璃棒、生理盐水、营养琼脂、蒸馏水、尺子[1]由当地兽医站提供。

试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丹诺沙星、沙拉沙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头孢唑林。

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1.2试验方法

将采集的病料充分粉碎后接种到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分别转移到麦康凯琼脂培养基、SS琼脂培养基、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37 ℃持续培养24 h,观察各培养基菌落特征。同时挑取少量菌落染色涂片镜检,观察细菌形态。

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推荐的生化鉴定法为大肠杆菌菌株进行药敏检测,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检测质量。将纯化的菌株接种到2 mL肉汤培养基中持续培养6 h,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至108 CFU/mL。用无菌棉签拭子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涂布于普通琼脂培养平板上,室温下放置20 min,随后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片紧贴在琼脂平板上,于恒温培养箱持续培养18 h,观察各种抗生素的抑菌圈直径。

2结果

2.1菌株鉴定结果

该菌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营养培养基上能健康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 ℃,适宜pH值为7.2~7.4。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持续培养24 h后生长出圆形,中间凸起,湿润光滑,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为2~3 mm。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出红色菌落,在SS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在伊红美兰培养基上生长出黑色带有金属光泽菌落。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染色,两端钝圆,中等大小,有的单个存在,有的成对排列,大多数细菌有鞭毛、可运动,也有无鞭毛、不能运动的菌株。

生化鉴定试验发现该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呈阳性,硫化氢试验、VP试验呈阴性。分离的菌株大多能发酵乳糖,极少数半发酵或者不发酵。有70%的菌株能分解蔗糖,不产生硫化氢气体。90%以上的菌株能发酵葡萄糖,并且产酸产气。几乎所有的菌株都能发酵麦芽糖和甘露醇,明胶穿刺显示大多数菌株有运动能力,不能液化明胶。

上述诸多结果显示该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2.2药敏试验

大多数菌株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耐药性,其中29株大肠杆菌菌株存在9成以上的耐药性。多数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对丹诺沙星、诺氟沙星的抗性率达到60%和56%,对环丙沙星、沙拉沙星的抗性率相对较低,耐药菌株比例达到了25% 和21%。

在本次试验中,敏感性较好的抗生素包括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其中氯霉素的敏感性最强,但是氯霉素会产生严重的毒性,不适合应用在大肠杆菌病防治中。

3讨论

猪大肠杆菌病通常是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根據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可以将其划分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败血性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体内菌群失衡后,致病性大肠杆菌就会通过多种渠道进入身体,引发严重的腹泻和败血症。致病性大肠杆菌会诱发年龄较小的猪群发病,出现猪黄痢、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等,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很高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2]。另外随着疾病的发生,猪抵抗力显著下降,很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或病毒性疾病,因此在生猪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大肠杆菌病诊断和防控。

未来在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防范大肠杆菌的传播流行,需要指导养殖户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每个批次的猪群要全部出来并加强养殖,圈舍的彻底清洗和卫生消毒,不能从发病的养殖场引进种猪,做好环境卫生调控,定期环境消毒,保持圈舍干燥通风,冬春季节防寒保暖,夏秋季节防暑降温,减少环境中的应激刺激。仔猪阶段应该确保其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避免仔猪和粪便频繁接触,避免通过饮食渠道接触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在首次吃奶前,应该将母猪乳头中的少许乳汁去除,并用无刺激性的消毒液对乳房和乳头进行全面的擦拭处理,仔猪出生后应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增强身体抵抗能力。在猪群生长发育阶段应该做到科学搭配饲料,合理使用全价的饲料母猪,在妊娠中后期可以补充0.1%的亚细酸钠维生素E。这样仔猪出生后能通过乳汁获得免疫球蛋白,同时增强猪的抵抗能力,在仔猪哺乳早期阶段要及时做好补铁补硒工作,诱导仔猪尽早采食哺乳阶段的饲料,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另外加强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养殖场大肠杆菌菌株可以将其制作成灭活菌苗,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接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可以使用养殖场康复猪、淘汰老龄母猪,或者经过自家灭活疫苗灭活处理的高免血清,注射给仔猪或者直接口服,也能取到一定的治疗成效,缓解患病猪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

4结论

从山东省莱阳市某规模化猪场分离到的29株大肠杆菌菌株存在很大比例的多重耐药现象。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很多猪场存在滥用抗生素的行为,没有注意药物的交替使用,随意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强。在今后诸如大肠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的防控过程中,养殖户要做到科学用药,合理用药,结合病原鉴定和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抗生素。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饲养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养殖环节的技术指导,确保防控效果。此外在疾病防控期间,还可以推广应用中成药制剂,微生态制剂,抗血清和其他小肽类产品逐渐替代抗生素,同样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3]。

参考文献

[1]张铁,王春光,王谦,等.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监测[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23-25.

[2]赵静,杨汉春,查振林.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兽医杂志,1998,24(11):12-13.

[3]雷连成,江文正,韩文瑜,等.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J].中国兽医杂志,2001,37(1):12-13.

猜你喜欢
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解放军第四五八医院2015年度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民勤县玉米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探析
浅论创新教育视阀下“三固”教学模式引入当前大学课堂的意义
秦山核电厂稳压器接管600合金焊缝应力腐蚀及检查
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细菌学检测及药敏的探究
1000例真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连南瑶族自治县工商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皇姑区孕妇尿碘检测及结果分析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评的结果分析与应对方法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