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树为神 认树为父 以树为己

2022-05-30 10:48谢予谦
乡村地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杉树黔东南枫树

谢予谦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树崇拜”是当地少数民族的重要信仰。苗族流传着祖先起源与树有关的传说,侗族视树为护佑村寨的神灵,水族、瑶族、土家族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对树有着敬畏情结。

走进黔东南的村村寨寨,或多或少都传承着与“树崇拜”相关的习俗,比如祭拜树木,以树命名,认树为父,树上悬挂吉祥物,守护一颗象征自己的生命树等等。

“树崇拜”不仅是当地少数民族的精神信仰。自古以来,他们还形成村规民约或独特习俗,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利用树木。这从客观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反应出黔东南少数民族超前的环保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智慧。

美丽传说

苗族先祖来源于枫树

黔东南少数民族对树的崇拜由来已久,追溯缘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距今有八百余年历史的黎平县肇兴侗寨曾作为2018年央视春晚的分会场。晚会的舞台以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为背景。关于鼓楼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来自于侗族的树木崇拜。

侗寨的老人都说:鼓楼是一株杉树。侗族人崇拜杉树,他们认为杉树是保护村寨的圣树,鼓楼就是仿造杉树的样子而建,希望得到庇佑。虽然如今的鼓楼是村寨里男女饮酒对歌,娱乐休闲的地方,但是根据清代《黔记》的记载,鼓楼最初是侗寨里非常神圣的场所。族人遇到大事才会来到鼓楼进行商议,侗族人称之为“堂卡”。在侗族人心目中,立寨必先立鼓楼,即便条件不允许,也会立一根杉树代替鼓楼。

天柱县石洞镇金凤村是一个被古银杏、古枫木、古修竹环绕的侗族村寨。村名“金凤”的来源,与护寨树——一棵树龄约300多年的银杏古树有关。这棵树高约48米,树冠直径约28米,主干直径约1.8米,需要6人合抱才能抱住。一到秋天,银杏叶金黄,微风吹拂,金叶飘洒,如万只凤凰,金凤村故此得名。

当地有一个传说:古时,一户人家人丁不旺,四代单传,家徒四壁,家中“独苗”卧床不起。一日,古银杏的树影映照到这户人家的水缸里,从此这户人家的“独苗”身体健壮,逐渐人丁兴旺,财源富足。为报树恩,据影寻踪,找到银杏树后,这家人烧香化纸,祭拜古银杏。此后,金凤村村民逢年过节,都要祭树,以求家道兴旺。

与侗族同胞认为树是守护村寨、庇佑村民的神灵相比,在苗族同胞心目中,树不仅仅是庇佑族群的神灵,更是图腾,是族群的起源。

流传至今的《苗族古歌》 《苗族史詩》中这样唱到:“枫木是万物的始祖。”古歌唱词记录了枫树是苗族的起源:蝴蝶从枫树心中孕育而出之后,孵化出了十二个蛋,其中就有苗族人的先祖姜央。

苗族人认为,枫树诞生了“蝴蝶妈妈”,而蝴蝶妈妈在苗族人的心目中,就像造人的“女娲”一样,创造了祖先姜央,繁衍了苗族族群。所以,苗族人把“蝴蝶”叫作“妈妈”,当成始祖来供奉。亲切地把枫树称为“祖母树”,认为枫树是祭奠蝴蝶妈妈的地方,神圣不可侵犯。

苗族老人介绍,很久以前,当苗族迁徙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寨定居时,都会选择在空地上种一棵枫树。如果枫树成活,则说明这里有利于子孙昌荣,可以安家落户。如果枫树不活,则会迁徙他处。因此,在黔东南的村村寨寨,几乎都可以看到枫树护寨。与苗寨相邻的侗寨、瑶寨等受苗族文化影响,也有此风俗。

对枫树的崇拜,在苗族文化里有很多体现,比如,苗族鼓藏节里有很多祭祀仪式就需要用到枫木;祭祀中会吟唱苗族古歌,唱词里就有关于枫树是万物始祖的唱词等等。

古枫树在黔东南的苗寨里往往不是一棵两棵孤零零的,而是成片的,成群的,仿佛是邀朋结伴而来。夏日摇曳,秋日红叶,成为苗寨里最美丽的景观之一。

传承古训

像关爱生命般保护古树

黔东南少数民族同胞对树的崇拜绝不仅限于杉树、枫树。走进不同的村寨,会发现苗、侗等少数民族同胞对树的崇拜及保护有着代代传承的古训,发展至今,已成为刻在他们血液里的一种文化和信仰。

世界稀有的“秃杉”是珍稀的孑遗植物,有林中“活化石”之称。这种植物自冰河时期以后仅存于我国,因天然更新不良,处于濒危状态。坐落在雷山县雷公山脚下的格头村有“中国秃杉之乡”的美誉,村子境内的秃杉有3500余棵,其中千年秃杉就有200多棵,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多,原生性最强的秃杉群。

在格头村,秃杉被聚居的长裙苗村民奉为神树,村里专门立下“秃杉保护碑”,上刻“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砍伐,破坏我村范围内的秃杉。”以此作为警示。

为何如此看重秃杉?不仅仅因为秃杉是国家一类保护植物,对于聚居于此的长裙苗群众来说,秃杉和他们有着特别的缘分——相传几百年前,格头村的先祖迁徙到雷公山脚下,被这里的青山绿水吸引,打算长期居住。可是初来乍到,附近并无瓦片遮头,一时半会儿也造不出房屋。于是,先祖们就利用枝繁叶茂的秃杉树来遮风挡雨,有的先祖还直接以千年秃杉下弯的枝桠为梁,搭屋居住,于是村子才有了“格头”这个名字。格头村的村支书杨正荣解释道:“格头”是苗语的发音直译,意为“下弯的枝桠”“树枝下面”的意思。

在当地长裙苗村民的心中,秃杉是庇佑他们繁衍生息的神树,保佑着祖祖辈辈平安吉祥。“保护秃杉”的古训代代相传,甚至成为一种使命,珍爱秃杉就像珍爱生命一般,刻进当地村民的血液。而秃杉也像保护伞一样,包围着村庄,使这个村子格外宁静、美丽。

无独有偶,苗、侗族同胞聚居的天柱县坌处镇雅地村,葱葱郁郁的树木覆盖山头,空气格外清新,参天古树如巨伞一般,格外耀眼。据统计,树龄五百年以上的有31株、二百年以上的有81株、一百年以上古树有370余株。周长3米以上的有17株、周长1米以上的有500余株,古树品种分为枫树、青冈树、马尾松、柏树等,是远近闻名的“古树村”。

雅地村村委会坐落在古树群里,村委会旁,一块立于清朝光绪年间的石碑,上面刻着保护山林生态的文字:“出入严禁烧林,倘有违犯者鸣鼓重罚二仟六百四十四文,若坏杉木以及油林每株赔钱八十八文,禁山栗木每株八文,胆敢犯者,捆送厅按律究治,绝不容情。光绪二十五年五月。”

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潘姓族人祖先从江西迁到雅地,族人一直以来继承爱树护花的祖训,很多树木得以保护。据介绍,村里爱护树木花草的祖训引起当时镇远司的重视,在光绪年间为了支持村里人对树木的保护,所以就在村里刻了一块石碑。如今村里人人都继承着保护树木的精神,并希望石碑能继续教育后人,共同对树木进行保护。

几乎黔东南的每个村寨都有保护树木的传统。

汉、苗、侗、仡佬、土家等民族聚居的岑巩县客楼镇被誉为“红豆杉王国”,村民们一直把树当作“神灵”崇拜,使得这些国家一级濒危树种在这里得以茁壮成长,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环境。

天柱县高酿镇的侗族村寨甘洞村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破坏一棵红豆杉就要罚种10棵来弥补,还要处以该村民义务给村寨做善事10件以上,否则,赶出村寨外,异地居住。

锦屏县彦洞乡瑶白侗寨,现有1000多株古树,包括红豆杉、银杏树等20多个珍稀树种。当地侗族人把古树当作风水树,奉其为神灵进行祭祀。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村民相信古树有灵,那些被大风吹倒或腐朽倒掉的古树,没人敢捡拾回家烧火。而古树崇拜的观念使侗族人自古形成了爱护古树、保护环境的生态环保意识。“凡村寨边,大路旁的乔木,特别是常绿乔木和有果子的树木,一旦发现幼苗,不管大人小孩,都会主动把它保护起来。”保护的办法是把幼苗周围的杂草砍干净,修剪枯枝,并在樹上打一个草结作为标志,路人见了标志就不会去损坏它。

同样是锦屏县,在侗族村寨九勺村,村寨四周古树成群,生长着红豆杉、猴栗树、樟树、枫树等几百棵珍稀百年古树。当地还定下每年2月或3月举办“古树文化节”。每逢佳节,人们都会到古树前拜祭祈福,寄托心愿。同时宣扬保护树木的意识。

神秘习俗

一辈子都和树木关联

黔东南的少数民族中流传着认树为父的习俗。

居住在榕江县的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一般每个家庭成员都会有一个特殊的“保爷”——古树。“保爷”是除了父母及亲人之外,一种祈愿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发财等的“精神寄托”。同时,“保爷”也有认作父亲的意思。

当地人介绍,寨中若有哪家儿女(一般是未成年人)要请古树当“保爷”时,首先这家人要在寨边去寻找确认一株百年树龄左右的古树,然后请来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买来猪肉、鸡蛋、米酒等物品,并杀鸡来敬这株古树,然后在树下烧香、烧纸以示祭拜,正式认古树为“保爷”。今后,凡逢年过节,认古树为“保爷”之人,必须要前来祭拜古树,以及除去古树附近杂物,负责保护该古树健康成长。

在享有“中国景观村”“百年环保第一村”美誉的贵州锦屏县文斗苗寨,村里的树之多、之古、之珍稀,令人称奇。400余户的寨子,却拥有参天古树600多棵,仅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红豆杉就有60多株,最大的一株树龄在800年以上。树,与文斗人的生命相连。有儿女出生,文斗人都会种一棵常绿树,有的父母还会让儿女认树为“干爹”“干妈”,祈求平安。逢年过节,文斗人会带上香纸和祭品,祭拜古树。

锦屏县的“十八年杉”,树干通圆挺直,成材以后,伐倒在地,滚落山坡,到河滩地上扎成简易的筏,顺着一泻千里的清水江,运送到省外去,在明清时期,形成了蔚为可观的林木交易。“十八年杉”,也称“儿女杉”,是贵州苗侗人家最熟悉不过的伙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就形成了传统:家里每添一个孩子,父母就上山找一片好地,张罗着种上几十上百棵杉树,时常护理,修枝灭虫。十八年后,儿女长大成人,杉树也成材了。选一个好日子,拜过山神,做父母的请亲友将杉树砍回,修建儿子的新木楼,或售卖以筹办儿子外出上学、谋生的费用,或售卖为女儿打制几件精美银器,添置几样嫁妆。由于这些杉树关系着儿女的未来,所以它们从幼苗到成材的十八年间,会得到全家人的悉心照顾,由此也造就了其高大笔直、品质优良的特点。久而久之,“十八年杉”逐渐成为一个品牌。

关于黔东南树崇拜的习俗,不得不提从江县的岜沙苗寨。这里被誉为是“最后的枪手部落”,当地苗族村民以树为己,从出生到婚嫁再到过世,都和树有关联。把树视为生命的文化为岜沙苗寨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每一个岜沙男人出生时,家里人就会为他种下一棵树,种在家族中的生命树地里,被父母的生命树呵护,被祖辈的生命树围绕。那棵树即是他,他即是那棵树。家人除了细心呵护男孩的成长,还要细心呵护树的成长,等到男孩大了些,就要自己去照顾这棵生命树。

岜沙的姑娘在出生时是不种树的,受古时嫁出去的姑娘就是对方家里人的思想,姑娘的“生命树”将在出嫁后,在夫家的生命树林里选一颗最大最好的树代表自己。从别村嫁到岜沙的姑娘也是同样的待遇。

岜沙村民的一生都和树息息相关。平时,生命树的林地是不允许砍伐的,寨子里给每一家都分好了生活用的林地,岜沙人需要的柴火、修建房屋的木材等等都是从远离寨子的林地中取用。

有两种情况可以动用生命树。一个是结婚的时候,岜沙的汉子要从自家生命树林里取材做成新婚用的家具。另一个则是离世时,对应的生命树也会倒下,成为棺木与逝者一起沉眠在祖先的树林中。葬礼完成后,家人们会在棺木所埋的土地上种上一棵树,让它自然成长,不再去关照。岜沙人和他的树就此“尘归尘、土归土”,成为养料,滋养着这片土地。不立碑、不刻字,每到清明,家人们凭借着记忆找寻到埋葬时种下的那棵树去寄托哀思。然而三代以后也不再祭拜,就让这棵树融入护寨林中,成为千万棵树中的一员。

岜沙有一个树葬文化博物馆,馆内并没有令人震惊的实物展品,只有一组贵州摄影师拍下的照片——记录了岜沙一位长者去世后下葬的全过程,完整诠释了岜沙的树葬文化。

一个外乡人可能永远不能体会岜沙人对于树的情感和依赖。在岜沙人的观念里,每一株树木都是依附神灵的“风水树”。他们信奉万物有灵,这些树是他们的神灵和自然图腾。(责任编辑/张芬)

猜你喜欢
杉树黔东南枫树
遇见黔东南
诗书画苑
枫树啊枫树
跟踪导练(五)
寻味贵州——黔东南
妈妈的“跟屁虫”
枫树下的秋天
杉树
大受欢迎的杉树
跳舞的枫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