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遇见23℃教室

2022-05-30 10:48俞芬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教室班级家长

作者簡介

俞芬,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高级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浙江省第二批名班主任工作室、宁波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宁波市首届名班主任。“23℃教室”班级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宁波市书香中队”。开展的班级活动在《人民教育》、浙江卫视、宁波、奉化等多家媒体上报道。出版个人专著《有温度的班级有故事》《你也能遇见23℃教室》,发表德育论文80多篇。

一间教室,课桌、椅子、黑板,看起来长得都一样,但从每一间教室里走出来的孩子,却往往有不一样的气质和胸怀。一间教室长什么样,取决于课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取决于这间教室的班主任以怎样的眼光和心态去拥有它。

一、带班27年,我对教室的理解和认识

刚踏上班主任岗位,在我眼里,教室只有我和一群学生,我的工作就是能管住这群学生。那段时间,我读班主任管理类的书,目的就是能找一些方法,让这些学生都乖乖听话。当时的我认为教室里的关系就是“管”和“被管”。

第一届学生带了4年,有了做班主任的一些体验,不再怀疑自己的能力,慢慢把目光聚焦到学生身上。那时候,我重点关注问题学生,认为只要把这些学生教好了,带班就成功了。于是,我慢慢修炼爱心、耐心,学习各种转化问题学生的方法,教室成了我与这群学生斗智斗勇的场所。

后来,我遇到了一群家长,他们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家校之间开展了频繁而有趣的互动,“爸妈课堂”“家育沙龙”“亲子联谊”等系列活动丰富了班级生活的内容,拓宽了教室的空间,使班集体变得灵动而温暖起来。这给了我较大的启发:一个班只有一个班主任,却有N位家长,若是心向一起,共同参与班级建设,班集体会凝聚更大的能量。

家校协同,形成共育新格局,开拓了班级建设的新思路,也是我面临的新一轮挑战。接下来的5年时间,我连续做了三轮家校合作的课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在课题的带动下,特别是在“教育生态理念”的指引下,我对带班工作有了进一步认识: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生态工程,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如老师、同伴、家长等。班级工作的意义就在于营造良好的教室生态,使学生得到来自教师、家长、同伴,以及集体的多维式、互动式的支持,从而促进他们蓬勃地成长、灿烂地绽放。

二、23℃理念,让我看到了教室美好的样态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气候温度影响制约着万物的生长,同时会引起人体生理机能的一系列变化。23℃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这样的温度也是动植物生长的最佳气温。

23℃教室,指的是一种教室生态环境,这间教室如同23℃生态环境,温暖而生动,和谐而上进。这间教室营造的氛围是舒适的、和谐的、安全的、令人放松的,满足孩子生长的最好条件。置身于这样的教室环境中,每位学生的呼吸和节律都是柔和的、畅快的;每位学生都能安心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每位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尽情地舒展,不拘一格地向上生长。

23℃教室,犹如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间教室美好的样态。那么,其背后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带班理念呢?传统的班级管理认为,“班级=学生+班主任”,带班工作就是一个班主任领着一群孩子在教室里共处。这样的认识是狭隘的、不全面的。“23℃教室”理念倡导,一个班就是一个生态场,它是一个系统的、有机的整体,它的发展是由班级里各种因素相互关联、动态制约生

成的。

如何更好地理解23℃教室的理念?它基于教育生态学的“相互作用论”,强调把事物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看到系统内部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强调一种动态平衡的观点,强调内部各种因素的协调。联系到班级管理,就是说一种健康的教室生态环境,一定是由学生、教师、家长等个体因素,与班级、学校等集体因素共同作用构建起来的和谐融洽、平等信任、共生共长的空间环境。简而言之,践行23℃教室理念,就是把生态学的相互联系原理、动态平衡原理、共生共长原理注入班级管理中,以润泽的生态关系促进学生成长。

三、做到“四个一”,你也能遇见23℃教室

近些年,我带领工作室小伙伴,在班级管理中践行“23℃教室”理念,我们欣喜地看到,当教室的生态发生改变时,给予学生的教育支持力和幸福感就越来越强。在践行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23℃教室”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提炼出了以“四个一”为支架营造润泽的班级生态,滋养学生、教师、家长幸福成长。

1.一间有情调的教室

虽然很多教室硬件设施都差不多,但是走进去迎面扑来的气息却不尽相同。教室的布置营造的是一个班级自然的生态环境,目之所见,目之所感,无不影响置身于教室中每一个人内心环境的构建和相互关系的协调发展。

首先,教室的底色是整洁。以我们班为例,提出了“五星级”学习环境建设,每位学生需要做到以下五点:地面干净;课桌整齐;桌内整洁;地面不放杂物;离开教室桌面不留物品。前一两个月反复抓,将卫生情况拍照上传屏幕,不少学生平时对教室卫生视而不见,一旦屏幕反馈,他能看到问题所在。

其次,有人文化的设计。教室是一个集体,必须有象征集体的印记。教室门上张贴着学生亲手设计的班徽,班徽正上方是班名——创实班,两旁的“健康、向上”是班风,中间草地上的两位学生代表男同学与女同学,他们共同托起未来的璀璨之星。同心圆象征着班级的和谐。班徽是班级特色标志,既寄托着大家对集体的信念,同时也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归属感。

常态的文化角洋溢着人文气息。图书角的特色在于,每本书里夹有一张漂流卡,有一栏内容为“读者留给书主的话”,让书在流动过程中传递阅读者丰富多样的感受。教室后墙有一块涂鸦阵地,这是孩子们的想象驰骋之地、才艺展示之地。只要你足够有自信,你的作品足够有创意,都能自由张贴,还可以借课间向观看的同学做介绍说明。这里也定期为班内特长生做专场秀,如我们班马同学热衷于画漫画,上学期为她举办了两次个人漫画展。涂鸦阵地是学生释放个性、展示风采的一角,也是他们彼此欣赏、切磋交流的阵地。

再次,有浪漫的意境。走进教室,各个角落都摆放了各种各样的绿植,教室一年四季都显得生机盎然。孩子们看书累的时候、眼睛疲劳的时候,环视教室里的花花草草,顿感神清气爽。这份浪漫还来自学生爱护这些绿植的情感。每盆植物都贴有小主人的名字,以及“植物的自我介绍”。学生悉心照顾这些植物,给它们浇水,捧出教室晒太阳,修剪枝枝叶叶,这不光培养了他们爱护花花草草的情感,陶冶了他们欣赏美的情操,还培养了他们的爱心、责任心。

2.一套自主化的管理

置身23℃教室,能让人感受到呼吸节律的柔和与畅快,这是因为它营造的氛围不是管与被管、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它倡导教室环境相互关系的动态平衡,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内心的自由,尊重个体的独立。生态化教室的管理,把自主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我任教的是小学高年级,我们班实行的自主化管理分为以下三块内容:

(1)班干部事务管理。班干部是班级发展的先锋队,是主力军。把班干部队伍建设好,把班级事务交给他们打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管理能力。开学初,我们共同制定了“值周班长职责一览表”(如下表)。

班干部管理有两个特点。其一,管理“分时段、分工”,把管理事务分解、细化,变得可操作。每个时段,纪律班长、卫生班长都有明确的职责,上岗前做到职责明晰;其二,推出“管理口令”,意义在于统一集体的行动,强化行动的内容,增强班干部管理气势。例如,放学时段执行的口令“请大家整理好书包,弯腰检查地面卫生,把凳子放好,门口排队”,提醒孩子离校前依次有序完成四件事。

(2)岗位制环境管理。“五星级”学习环境的建设,除了常规值日外,班级的环境区域实行分块承包,根据需要设置了10个不同岗位。岗位实行聘任制,自愿报名,自主写清楚岗位职责,张贴在班务栏内,这既是一种荣誉,也能时时对照岗位工作是否履行到位。岗位制环境管理的价值在于:岗位清,职责明,效果好。

(3)成长币自我管理。班级自主化管理,最终目标是实现每位学生的自我管理,他们清楚地知道“我要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并付诸行动。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管理的能力尚在萌芽阶段,需要外在力量加持。我们班设计了不同面值的成长币,与之配套的是班级学生共同参与拟定的“自律之星”价值表,用来评价学生,评价内容主要指向学生的做事态度;评价单位主要趋向“组”或者“班”,让孩子不断体验“因为我的优秀让大家更加优秀”,在实现自我管理中不断增强集体的获得感、归属感。

3.一个多元化的平台

学生的成长是体验式的、自我构建式的,这就需要丰富多彩的适性活动作为媒介。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实践平台。23℃教室的理论基础是“相互作用论”,借用多元化的平台,让每位学生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同时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往,碰撞出灵感,滋生出情感,让教室的空气流动起来,让学生的精神生命活跃起来,让整间教室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我们班级推出了多种经典活动:

创意读书活动——书市。把阅读融于超市经营模式中,通过“选书打广告、成长币借阅、阅读分享会”等环节,给予学生选书的自由、分享的快乐,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此举不仅让家中搁置的图书流动起来了,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打开了学生阅读的眼界。班级有位男生是个动物迷,以前只阅读与动物有关的书,书市活动开展后,他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好书推薦,感受到了各种书籍的风采,改掉了“阅读偏食症”。

劳动育人活动——小鬼当家。现今很多学生在家中的角色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为了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班级开展了“小鬼当家”活动,学生每天回家至少参加一分钟的家务劳动。如何把劳动教育做得有意思,我请学生用漫画的方式把劳动过程记录下来,并且每天抽时间让他们相互欣赏漫画,切磋劳动技艺。这样一来,枯燥的家务劳动变得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每学期结束,班级还会挑选优秀的漫画作品制作成“创实劳动宝典”,留给每位学生做纪念。

情感沟通栏目——心灵花园。班级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精美的笔记本,美其名曰“心灵花园”,记录自己的心情故事。这是师生之间的一条情感热线,学生心里有话不敢说,就让“心灵花园”架起一座桥,用文字来传递。这条热线帮助不少学生解开心里的小疙瘩,在悄无声息中发挥了育人功能。班级陈同学,脾气倔,易冲动,与同学关系不好。与他的沟通就借用“心灵花园”,我耐心解答、开导他的困惑,时常把《读者》《青年文摘》里的文章剪下来,夹在本子里送给他。坚持了整整两年,他从随意大叫,到懂得控制情绪,到学会体谅他人、尊重他人,“心灵花园”改变了他,也见证了他的成长。

除了传统班级活动外,还有特色班级活动。(1)两季活动——四年级“成长季”,六年级“毕业季”,都会邀请家长一起参与,与孩子们展开互动,提供支持和力量,共同见证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与蜕变。(2)跨省联谊活动,两年前与四川省广元市乔庄小学402班建立了联谊班,孩子们通过视频聊天、书信往来,一直保持联系。去年暑期,我们远赴四川开展了见面活动,与生活经历不太一样的孩子交流,他们更加懂得了人生的意义。

4.一门有特色的课程

23℃教室的氛围是开放式的,不光有学生、老师,还有家长们的参与。家长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合伙人,借力丰富的家长资源,家校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共生的育人生态场。为此,我们班级开设了一门亲子课程——“爸妈课堂”,提出了一句口号“创实爸妈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大手牵小手,融洽亲子关系、家校关系,使教室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丰盈饱满。

“爸妈课堂”分校内、校外两种形式。校内课堂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走进教室,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课程知识,如插花课、瑜伽课、护牙课、拼盘课。有几位家长不止一次走进教室,给学生带来系列的课程,加深他们某一项知识技能的习得。校外课堂由家委会牵头引领,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开展实践型活动,如外出踏青、公益活动、跟着课本游等,家长们自愿报名参加。学期初制定计划,每个月安排一次校内课程、校外课程,每次活动都规范有序地进行。

“爸妈课堂”让家长一改居高临下的态度,逐渐学会与孩子平等相处,这是许多家长走进课堂最大的收获。例如,郑妈妈给孩子们上完课后发表感言:“平时在家我容易对女儿发脾气,走进班级面对一群孩子心态不一样,和他们说话发现自己的腔调也变了,我会改改我的暴脾气,以后多争取这样的机会。”对此,很多家长表示认同,在家只盯着自己孩子,走进教室后看到了一群孩子,能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孩子,亲子交流改掉了以往居高临下的架势,更加注重尊重和引导了。

校外活动常以家庭为单位,或去春游野炊,或一起驱车采摘,或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家庭联谊的好处是,家长之间年龄相仿,有共同的话题,有共同的育儿需求,他们会相互分享经验,也在现场观摩中感受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启发良多。

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会将课件、课堂记录、现场照片上传班级群,让更多家长感受“爸妈课堂”的温度,感受到走进教室为孩子们服务、与班级共同成长的价值所在。“爸妈课堂”的意义不仅在于带领孩子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校走向社会,拓宽了精神领域;也在于发展了亲子关系,培养了亲子情感,提升了家庭教育质量;更在于促进了家校融合,家庭和学校在交往中成就彼此,关系进一步融洽,班级生态变得更加温润丰盈。

一间教室的样子就是一个班级的样子,就是这个班级中走出来的一群学生的样子。假若你也能遇见23℃教室,一定会感受到温润如春的生态,听到教室里每一位学生成长拔节的声响,看到班级教育蓬勃生机美好的样子!

猜你喜欢
教室班级家长
“313”教室
班级“四小怪”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我心中的好家长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