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

2022-05-30 10:48张咏梅
职业 2022年16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职业教育

张咏梅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各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各大中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推进教育改革。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也要不断探索,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本文围绕职业教育背景下的“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分析探索构建线上线下学习、学徒制、专业竞赛、课程思政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    电气技术应用    人才培养新模式    德才兼备

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大步前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陆续出台,意味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我国步入工业化进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岗位的技术要求不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制造战略的实施,电气技术在岗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职业教育就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负担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能。良好的职业教育是在做好社会需求分析后进行人才培养,对落实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针对以上问题,下面以“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探究。

一、线下教学为主体,线上学习为补充

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线下教学一直是教学的主要方式。虽然我国对教学进行多次的改革,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班型等,且改革具有成效,但仍然未脱离线下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也更加深入。尤其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各学校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取得一系列的正面效果。

线下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学环境的真实性、师生互动的及时性等,有利于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充分地调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生之间可以面对面交流,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从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但线下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对于在课后学习中遇到问题的学生,虽然部分教师在课后设置答疑解惑时间,但也做不到及时地将问题进行解决,只有在下次课时通过师生交流对问题进行解决,无法完成跨时空的教学。

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地点的影响,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对未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随时解决。尤其在教师进行临时性内容布置的过程中,学生能在课前进行新知识的预习,大大提升课堂效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但线上教学也具有一定的缺点,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无法做到自我约束,对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点不能按时完成。

通过对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后,取其优势进行教学应用。以线下教学为主体,主要完成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为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线下对实践项目进行训练,还原最真实的工作场景,能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环境,教学方法以探究式、讨论式为主,增强学生表达交流、团队协作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对课程中的所有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后,课后针对每次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由于课上已经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独立运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学习时会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并且可以通过视频动画的方式理解课上未掌握好的抽象知识,建立学习的兴趣。并且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已完成,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自学和自测,线上内容作为课后复习环节的有效补充。教师将线下与线上有效融合,利用好各自的优势才可以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二、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提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后,现代学徒制在职业院校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用人要求的逐步提升,职业院校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出现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脱钩,或者企业只是将学生作为“搬运工具”、不能进行技能的培养等问题,而出现了人才培养“一边倒”的情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始终是职业院校最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需要逐步完善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院校与企业的育人职责

院校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对应的知名自动化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明确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主体责任清晰、协同育人。根据双方制定的管理制度由特定部门推进工作,确保现代学徒制的良好运行。在学生的实习管理中根据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技能要求,制定详细的培养方案实现技能知识的传授,对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国际技术技能认证标准要求制定学生(学徒)实习期间的技能标准、考核标准等,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样就解决了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被企业录用、企业培养的人才无法真正掌握技能这些问题。

(二)校企之间共享教学资源

校企之间要强化沟通。由于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可以把握社会对电气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主要以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设备维护、系统集成为技能主线,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要求。构建学校专业知识培养、企业实际应用锻炼的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通過项目的学习,对理论基础知识、技术技能进行直接的融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共同编写高质量教材等。例如,部分院校中已有校企共建的实验室——罗克韦尔自动化企业在部分学校建立的实验室,可以做到以罗克韦尔的设备进行学习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毕业后可更快上手使用企业所采用的罗克韦尔设备。

(三)师生团队建设

校企合作不仅为学生搭建了学习平台,也为教师搭建了学习的平台。虽然企业导师可以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但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学校通过选派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掌握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实现学校教师的双师型身份。校企之间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申请企业或行业项目,做到产教融合。电气专业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者工作强度等均可以作为共同设立的项目。建设强有力的师生团队,不仅促进了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也做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学生也可以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实现自身价值。

三、构建专业竞赛体系

专业竞赛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对自身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双重检验,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参加专业竞赛对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构建完善的专业竞赛体系,实现竞赛与学生之间的对接。学校组建职能部门,专注于学生竞赛的管理工作,该部门对竞赛的信息进行收集整合,包括对世界级、国家級、行业级、省市级、院校级竞赛信息的整理,及时发布和接收报名信息并做好筛选工作。学校积极宣传竞赛,如对世界技能大赛优秀人才的宣传,达到鼓励学生为国为校争光的目的;还可以校企联合为学生提供竞赛保障,共同参加行业竞赛,如西门子电梯大赛中需要运用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学生可以到电梯生产企业中进行训练,通过双导师的指导更好地掌握实战技能,通过参赛达到对院校和企业的宣传效果。

四、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学校在教学中积极寻求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改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态,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电气专业中可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有很多,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在教学中对电气控制的编程指令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由于编程容不得半点马虎,哪怕错了一个字母、符号都会使程序出错,需要学生更加耐心仔细地对程序进行修改编制,做好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再如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在运用控制器时所采用的控制器大部分都来自国外公司,自主生产的控制器很少。通过让学生了解科技现状,激励学生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感。

五、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适时调整新的培养模式,紧跟时代的步伐。职业院校可以为国家输送更多的技能人才,做好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通过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授课,可以实现知识的传授;通过制定良好的现代企业学徒制,可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通过专业学科竞赛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展示自我的舞台;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可以培养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杨,冯嵩,陈丽娜等. 基于单片机与接口技术的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融合路径研究[J]. 魅力中国,2021(46).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职业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