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火焰蓝

2022-05-30 10:48袁则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水带玛尼比武

袁则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

2005年,17岁的青海藏族小伙玛尼坚成为一名消防员。

初入军营,玛尼坚不会说普通话,与战友的交流异常困难。为了学习汉语,玛尼坚对着录音机一遍遍模仿发音,对照《新华字典》一遍遍地查阅,渐渐地玛尼坚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普通话也说得越来越标准。当消防员的第二个年头,他已经能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战友交流。不仅如此,他还练出了一手漂亮的汉字。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这是玛尼坚的座右铭。为尽快地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基本功的训练中。消防水带、消防绳是火场救援的常用器材。按照规程,消防员到达火场后,战斗准备只有20秒,这也就意味着,20米消防水带至少需2盘,水带连接必须在几秒钟内完成;而消防绳24种绳结方法,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用途,都关系到火场救援的成败和效果。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完成对接水带、绳索打结,玛尼坚抓住一切时间苦练。消防水带金属质地的接口笨重坚硬,消防绳又粗又硬,玛尼坚的手总是新伤摞旧伤,老茧也起了一层又一层。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这项操作技能。玛尼坚说:“那段时间,我从来没睡过午觉,趁大家睡午觉,我就抱着水带不停地练习,把一根消防绳拆散了又打起来,打起来了又拆散,就像条件反射。”

为增强体能,玛尼坚每天训练完都主动给自己加压,多做100个仰卧起坐、100个俯卧撑、100个引体向上、100次杠铃推举……正是靠着这样的坚持,玛尼坚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从一个消防“小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在2010年全省消防比武中,荣获了个人单项一等奖;2018年在全省消防比武中荣获了集体一等奖,也是全省唯一连续参加过三届全国消防救援比武的消防员。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玛尼坚和战友们驰援现场。当卡车驶进结古镇中心,一栋栋倒塌的房屋闯入眼帘。一名老师冲过来大声喊道:“楼里还埋着人!”这栋玉树州民族师范学校教学楼粉碎性坍塌,原本四层高的楼体,只有两层高了。为了降低二次伤害概率,玛尼坚和战友们当时所能使用的只有铁锹、铁镐还有两只手。“快点,再快点!”坚硬的混凝土块很快就磨破了玛尼坚和战友的手掌,鲜血滴落在废墟之上。粗硬的钢筋扎伤了玛尼坚的脚踝,可是他根本顾不上看一眼自己的伤情。“不能停,不能停!”手上是机械式的运动,可是脑海中却始终回荡着这个念头。傍晚时分,玛尼坚和战友终于在废墟中找到了一位幸存者……

12天的抗震救灾中,玛尼坚利用语言优势主动与现场藏族同胞交流,搜集救援信息,与战友共同营救被困人员6名。在不断的余震下,他还利用9米拉梯从玉树国税局摇摇欲坠的四楼窗户攀爬进去,成功抢救2000余份被埋压的国家重要票据,保护了国家财产安全。

虽然玛尼坚的家离单位只有几站路,可是因为工作特殊,他必须常住消防站,一年到头很少回家。每天给爱人打电话报平安便成了一种温馨的习惯,他可爱的女儿称他为“手机爸爸”。这令玛尼坚十分愧疚。消防员与家人聚少离多,但只要休息,玛尼坚就会陪妻子、陪女儿、陪老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一个丈夫、父亲、儿子的责任。

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颁授第26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时,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川南路消防救援站灭火救援班班长、一级消防士玛尼坚(藏族)荣获奖章。“我能够安心工作,是因为妻子的默默付出、宽容理解,是因为家中老人的理解支持、关键时期的鼓励开导,军功章里有他们的一半。”玛尼坚朴实的言语间充满感激。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水带玛尼比武
河水下悬挂饱水带及非饱水带水分布与运移特征试验研究
水带对憎水性表面交流闪络特性与电场分布的影响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消防灭火救援作战编成及任务分工研究
比武
大家一起来灭火
玛尼石
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