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抗抑郁药(下)

2022-05-30 05:41陈福新
家庭医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体重增加羟色胺抗抑郁

陈福新

抗抑郁药会加重焦虑吗

一位女士在服用医生开的抗抑郁药后,头昏、思睡、疲乏无力、肌肉微微抽动、口干、恶心欲吐。这让她心烦意乱,更加紧张着急。医生是不是用错药,为什么抗抑郁药会加重焦虑呢?

在临床工作中,的确有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后会出现症状不见减轻,反而更加难受的现象,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常常伴有焦虑症状,都希望服药后马上减轻病情。但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往往在服药后很快就会出现,而药物的治疗作用则来得较为缓慢,一般2~3周才会逐渐显效。因此,医生用药前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把药物适应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注意事宜等告知患者,使其对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心理准备,辅以心理干预,方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有没有无副作用的抗抑郁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有相应的不良反应。从病人服药开始,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只是不同的抗抑郁药,其不良反应各异。一般而言,新一代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三环抗抑郁药,尤其是抗胆碱能药物。不过,即使这些不良反应消失,但过去曾经有过的感受也会让病人记忆犹新,不愿意再次服用抗抑郁药治疗。这提示临床医生在选择一种抗抑郁药时,不仅要考虑药物的疗效、价格、剂量等,更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抑郁药是不是激素药

在临床中,一些抑郁症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后体重增加,这让他们怀疑抗抑郁药含有激素而不愿服用,服药依从性差。的确,有些抗抑郁药由于具有组胺作用,可能会引发食欲增加、睡眠增多等不良反应,从而导致体重增加。不同的抗抑郁药对患者体重增加的效应各不相同,对体重增加影响比较明显的抗抑郁药首先是阿米替林,其次是米氮平;有些选择性五羟色胺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选择性5-HT和去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也会导致体重增加。

如何调整抗抑郁药的剂量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药物应从治疗量开始服用。不过,使用抗抑郁药物时,最好从小剂量开始,采取逐步递增剂量,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量,使不良反应降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当小剂量疗效不佳时,可根据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逐渐增至足量(有效药物的上限)。

如何换用抗抑郁药

换用抗抑郁药物时要谨慎,只有在足量、足疗程使用某种抗抑郁药物仍无效时,方可考虑换药,换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类药。換用不同种类的抗抑郁药物前,应该停药一段时间,以利于药物的清除,防止药物相互作用。应注意氟西汀需停药5周才能换用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其他选择性五羟色胺抑制剂需2周。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用2周后才能换用选择性五羟色胺抑制剂。

抗抑郁药能不能见效就停

抑郁症为高复发性疾病,目前倡导全程治疗。抑郁症的全程治疗分为急性治疗、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三期。单次发作的抑郁症,50%~85%会有第2次发作,因此常需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如果只是在抑郁症发作的急性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见效就停,没有充分的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将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使病情慢性化,不仅增加治疗的难度,增加疾病的经济负担,还会影响疾病的预后,使社会功能进一步受损。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药直至终止治疗。但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发现有复发的早期征象,迅速恢复原治疗。

抗抑郁药的维持量是否不变

抗抑郁药的维持量并非固定不变,需要动态调整。每个病人的病期、症状学、药物耐受性、躯体状况和社会支持系统都有差异,因而药物应用需遵循个体化原则。维持治疗的剂量应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不能一成不变。比如生理周期的变化,对月经期的女性患者应该适当增加药物剂量。春季由于气温、气压等气象条件变化无常,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抗抑郁药的使用也应该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
体重增加羟色胺抗抑郁
戒烟后体重增加问题新机制
5-羟色胺对肠道疾病的影响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影响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5-羟色胺:肝癌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产后抑郁症与雌二醇、催乳素、孕酮、五羟色胺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女性体重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