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阿才

2022-05-30 10:43史云喜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私立学校校友工地

史云喜

我不相信阿才真的会到建筑工地上来看我。

阿才是我初中时的校友,在校时也没有什么特殊交情,走出校门后,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交际,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中断了联系,再见面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言了。结果呢,他还是来了,而且是顶着寒风,大老远地骑着摩托车来的。他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前倾着有点肥胖的身子,风衣领口塞着一条灰色格子围脖,俨然一副六七十年代教书先生的模样。他进门就说:“听一位朋友说,这些年来,你一直坚守故土,扎根基层,稳扎稳打,闯出了路子,很不容易,我十分钦佩。今天特意抽空过来拜访你,向你学习取经。我们都是奔六的人了,再不见见面,以后腿脚就不灵便了。”

我给他泡了一杯茶,他客气地用双手接过茶杯,又用鼻子对着茶水的热气深深地嗅了一下,连声说:“好茶,好茶,真香!”然后就开始絮叨他这些年来在外闯荡的故事。

阿才比我大两岁,成熟得早,说话做事一直都很高调。在校时,很多同学见到老师都是低着头夹着尾巴绕道而行,而阿才他不仅从不回避,还会主动和老师搭讪。因此,阿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人将来肯定能混出个名堂来!

可是,命运却有些捉弄了他。阿才初中连续复读了两年,几次参加中考都接近了录取分数线,却没能被录取,阿才就此辍学。在那个年代,农村孩子若能考取个中专、师范之类的学校,那就等于拿到了“铁饭碗”啊!

阿才走入社会时,正逢打工潮。他跟随一群年轻人去了上海的一家皮鞋厂当了工人。干了几年后,他觉得有点文化,却跟一些目不识丁的人混在一起,有点委屈了自己,于是,他就选择了跳槽,到上海一家民办学校应聘,当了一名代课教师。

其间,他和一位来自家乡的同事拉呱,无意中捕捉到我的信息,于是,他就给我打了个电话。他说,他在上海那边教书,发现了一个商机,那边农民工子女多,入学难,他想创办一所私立学校,因投资较大,他没有那么多的资本,问我愿不愿意合伙。那时候,我在农村小集头上经营着农资生意,成天忙得焦头烂额,也赚不到大钱,听到有校友在上海滩混得风生水起,还能惦记我这个昔日校友,当然喜出望外。

我匆匆忙忙收拾好行李,于第三天五更就坐上了开往上海的大巴。按照阿才的计划,他事先带我到目的地兜了一圈,熟悉一下那里的環境,顺便打点租房子的事情。为了摸底生源情况,我们在没有事先征得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命名了一所空头学校,私刻了一枚学校公章,打印了招生简章。阿才自封校长,我负责后勤,招生工作在上海一个小镇的出租屋里宣传开了。紧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负面声音,让阿才始料不及,乱了方寸,他开始打起了退堂鼓,我俩因意见不合,不欢而散。

眨眼之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终于找到了我。见面之前,阿才在电话里说:“那年筹办学校的事,有些鲁莽了,给你经济上带来了损失,你虽然没有责怪我,我倒是有些自责。我现在不在上海了,前年就回到家乡县城,在一所私立学校任教。现在的私立学校,师生们课业负担都很重,压力大,我不想干了,想重新谋一份职业,苦于没有门路。想做点小生意吧,也没有资本,想问你能不能给我指条路子。”

我说:“我至今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哪有能耐去指点别人呢?”挂断电话前,我礼节性地说了一声:“欢迎你有机会到我们乡下来玩。”谁知,仅此一句客套话,倒是真的把他给吸引来了!

阿才到访那天,我正在家乡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处理杂务。简陋的项目部办公室里摆放了几张办公桌椅,工友们出出进进,受投资人委托,我在不停地向工友们解答一些工地上遇到的问题,说白了,我也只是个打工的。但是在阿才眼里,我可能也算是个老板了吧。

应阿才的要求,我带他到施工现场转了一圈。他说:“大老远地来一趟,总该有点收获吧!”我也不太明白阿才的意思,他究竟想得到什么样的收获?我所能做到的,也只能是尽量多地陪他叙叙旧,在工地上走一走。

我带阿才在工地上溜达着。当他看见一班工人正在搭建钢构厂房时,他问我,能不能交给他一栋厂房,由他来承建。我说:“你一个外行,连图纸都看不懂,怎么会施工呢?”他说:“可以学习摸索嘛,什么手艺,都是从不会到学会的。”

当他见到一班设备工人,正在车间里组装和调试机械时,他又问我,能不能把下一个标段的机械设备交由他来负责组装。我说:“这都是从外地请来的专业技术人员,你什么都不懂,怎么可能负责技术工程呢?”他说:“我可以招兵买马,组建一支技术团队啊!实在不行,我还可以把工程加码转包出去的。放心吧,交给我,只要能赚到钱,我不会装到一个人腰包里去的。”

我真的无语了。一个没有金刚钻的人,却敢于大包大揽瓷器活,我确实不敢苟同,当然也不可能向投资人引荐他。阿才的情绪有些低落。

恰在这时,上级公司来了几名管理层人员,到我们项目部召开例会。阿才也没把自己当成外人,他主动和大家一一打了招呼,之后,他开始不断向来人打听一些公司的经营情况。我看到场面有点尴尬,就把他领到隔壁办公室喝茶,悄悄对他说:“等这些人走了,我就过来陪你喝茶聊天。”

午餐时分,我看不到阿才和他的摩托车了,门卫告诉我,他走了。我立即拨打阿才的手机,他没有接听,我猜想,他可能正在骑着摩托车往家赶呢!

面对食堂厨师精心准备的饭菜,我心里五味杂陈,阿才的家,离我们工地有几十公里远呢!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私立学校校友工地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波比的小工地
校友风采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热闹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