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闯:后疫情时代的会展业何以自处?

2022-05-30 10:48
中国会展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线下

在笔者看来,未来的会展将不再被定义为一个独立产业,而是一种产业业态。随着元宇宙的应用,芯片、5G/6G网络、虚拟现实、AI、 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Web3.0等底层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融媒体(元宇宙)会展将成为新型会展模式并成为发展趋势,而拥有流量将是未来衡量会展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的重要标准。

客观地讲,遭受过疫情冲击,会展业不可能再回到疫情前的状态,会展业需要积极应对局面,考虑创新与升级。具体而言,可从两个维度来思考。

首先,会展企业需要从自身寻求突破。作为会展活动项目的执行者,会展企业受疫情冲击尤为严重。疫情的反复,造成大量客户流失、会展品牌公信力下降、市场份额急剧缩水、企业财务赤字严重,部分会展企业经营更是难以为继。政府的补贴和扶持资金虽有一定帮扶作用,企业仍需修炼内功,从两个方面寻求突围。

一是纵向拓维。拓展企业的流媒体资源,打造融媒体平台,通过购买、租用,向互联网大厂寻求合作,建设专属会展展示平台、资源平台、交流平台和服务平台,实现数字会展业务转型,不断调整和创新服务模式,结合流媒体资源宣传推广提升会展平台IP价值,不断实现内容价值再创造,提升在线执行能力,扩大自己的流量池,稀释线下会展业态压力,使线下会展成为一种可替代的产业链体验和一种多维会展的补充形式,不用形成固定周期,根据融媒体会展营销实际需要来开展,方式和办展时间更加灵活,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规避线下活动的不可抗风险,适时止损。

二是横向拓元。会展企业如果依然坚持线下会展业务,也必须增加企业主体业务的多元化,增加业务种类,最好在上游和下游內容产业上拓展业务领域,自己的产业客户就是参展商和买家资源的重要保证,拥有较成熟的供需渠道和产业链条,这样,会展举办就可以从“唯一业务”变成“之一业务”,会展运营风险也会被大大降低或分散,企业生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未来,单一业务的中介式轻资产会展企业会逐渐被淘汰出局。

其次,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管理需要提质增效。

第一,行业管理要理顺管理机制。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全面统筹协调,以各种鼓励措施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在数字技术不断更新的趋势下,行业主管部门应利用自身公信力协助会展机构、会展场馆等沟通网络运营商和数字技术大厂,以背书形式促进会展企业与之合作,保障底层技术,对会展业态进行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并通过组织专项业务培训提升企业数字会展业务能力,使地方会展呈现形式多元化,效益渠道综合化、实施主体规模化的发展态势。

第二,完善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机制。实体会展虽然比较脆弱,甚至未来不可能构成产业主体,但不可否认其宣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牌,赋能城市经济和拉动周边产业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的理念诠释。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规范,“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鉴于线下会展的高风险性以及民营会展企业轻资产性,政府可以结合城市资源特点和发展需要打造不同类型的政府主导会展活动,加大政府展会的密度,并通过服务外包向专业会展企业购买服务,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会展企业的资金风险和运营风险,通过招投标方式推动企业不断完善业务水平,通过提高质量验收标准,促进会展企业快速成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线下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
会展业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