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生物多样性名片 绘就靓丽生态底色

2022-05-30 10:48
时代金融 2022年10期
关键词:蝴蝶谷红河州生物

红河州具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是全国三大生物多样保护中心之一,是云南省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拥有野生种子植物233科6625种,占云南的40.2%、全国的20.5%,拥有高等植物7500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3.5万种的23.4%,约占云南的44.1%,森林覆盖率达57.32%,是全国首个“天然氧吧州”,全州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面积达29.40万公顷,约占全州国土面积的9.13%,有效保护了全州90%的重要生态系统和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重要自然遗迹,是中国南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红河州聚焦多领域抑制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多地域推进生物多样性工程与基因库保护、多维度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美丽家园三个主题,重点支持石屏“异龙湖”、弥勒“甸溪河”、屏边“大围山”、元阳“哈尼梯田”、金平“蝴蝶谷”、绿春“黄连山”、开远“生态公园”,全州一盘棋,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动植物物种保护贡献金融力量。

多领域抑制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自然资源的2/3已被损耗,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威胁,其严重性不亚于气候变化,为精准提升保护实效性,红河州编制《红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14—2030年)》《红河州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以高原湖泊生态修复、河湖生态治理、生物栖息地环境优化等领域为着力点,在石屏、弥勒、屏边等县市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不断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

金融助力“湖泊革命”守护“龙山”水生态功能修复

异龙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流域面积360.4平方公里,占石屏县国土面积的12%,具有灌溉、养殖、调洪蓄水等多种功能,有“龙吐水形成的湖”之称,亦是石屏的母亲湖,有“第二西湖”的美誉。

异龙湖是沿湖区域工农业用水的水源,兼具渔业、灌溉、旅游、航运等功能,下泄水可作为灌溉水源。随着渔业养殖的发展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藻类大量滋生,多年来的数次大规模人为“改造”致使湖面缩小、蓄水量锐减,湖泊沼泽化加快,自净功能下降,已不适合饮用,仅存一些农业用水功能和景观价值,水质被检测为劣Ⅴ类。

为解决异龙湖流域保护治理难题,红河州金融机构紧紧围绕石屏县政府“以控源截污为关键,以生态修复为基础,以补水节水为保障,以产业调整为根据”的保护治理思路,通过“信贷+债券+基金”金融集合大力支持异龙湖保护治理工作。农业发展银行、富滇银行分别发放1.8亿元、3亿元贷款用于生态修复、旅游基础建设;发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专项债券12亿元,用于退耕还湖、湖水动力改善、水生植物残体打捞等治理项目;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投放2支农发重点建设基金1.7亿元,用于入湖河道治理和补水工程建设。

在多部门合力治理下,异龙湖平均水质由劣Ⅴ类改善至Ⅴ类,水量从2013年1573万立方米增加至最高蓄水量1.17亿立方米;完成退耕还湖380公顷,建成湿地530余公顷,完成各类营造林380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54%;湖区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景观逐步恢复,流域森林覆盖率稳定达51%以上,世界濒危物种紫水鸡,珍惜物种水雉、灰头麦鸡、白骨顶鸡等重新回归,湖区湿地鸟类种类由2013年86种增加至167种。目前有国家一级野生鸟类2种、国家二级野生鸟类16种、野生动物兽类23种、两栖爬行类动物17种、鱼类26种、湿地植物216种,山水林田湖草共生共荣。

保护治理后的异龙湖逐渐绽放光彩,物种得到不断丰富,生态湿地展现出新的魅力,呈现出一幅水清岸绿、景美民乐的和谐“乐章”。

金融活水入甸溪  生态体系修复吸引多样物种共存

世世代代孕育着弥勒的母亲河——甸溪河,是弥勒主要的农業灌溉及工业用水来源,是弥勒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而2016年的甸溪河河道泥土淤积、两岸杂草丛生、水体恶臭难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无序倾倒河边,大量工业、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造成河水污染、水质恶化,这条“母亲河”成了弥勒市民避之不及的“臭水沟”。

对此,人民银行第一时间响应,指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以投贷结合信贷支持模式,向弥勒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入4.26亿元农发重点建设基金,解决了项目资本金筹措困难的问题,又为弥勒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审批固定资产贷款6亿元,用于弥勒市甸溪河治理工程建设项目,极大程度减轻了政府、企业资金压力,切实用金融力量助力河流域生态的可持续保护和利用。

在信贷资金支持下,鸟类栖息绿洲、绿化地、公园栈道建设完成,将人为破坏改直的4.8公里河道恢复天然形态,恢复河道周边生态植被,栽种雪松、刺桐、香樟、银杏等867个品种的乔木40余万株,目前甸溪河有野生脊椎动物57科、153种,高等植物187科、1169种,其中不乏有林麝、白腹锦鸡、猕猴、南盘江苏铁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诸如白鹭、钳嘴鹳、苍鹭等珍惜鸟类的栖息繁衍。甸溪河先后获得省、州两级的“美丽河湖”的荣誉称号,并顺利入选2021年全国河湖长制典型案例。

“信贷+保险”助力“大围山”保护区物种回归

屏边大围山是我国大陆唯一分布的热带湿润雨林,是众多古老生物的避难所,有维管束植物5321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7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9种(如华盖木被成为“植物中的大熊猫”、长蕊木兰、滇南苏铁、东京龙脑香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55种(滇南桫椤、西亚黑桫椤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保护区已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云豹、倭蜂猴、灰孔雀雉、巨蜥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4种(白鹇、赤麂、原鸡等)。

人民银行屏边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重点植物的保护和种植。截至8月末,红河州辖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杉树、红豆杉、黄花梨、柚木种植贷款6924.3万元、1234.25万元、250万元、59万元。“屏边农信社向我们发放了红豆杉及其他名贵苗木种植贷款1200万元,幼苗培育种植和销售得到有力推进,企业年收入从2014年275万元增加至2020年1416万元。”屏边县盛远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道。

屏边县阳光保险和诚泰保险公司采取“商业保险+政策性保险”相结合的模式,为护林人员和公益林保驾护航。商业保险为护林员团体意外险,共600余名护林人员参加,保费为200元/人/年,最高保障为5000元医疗及20万元身故残疾;政策性保险为公益林保险及商品林保险,目前,屏边县107万亩公益林及38万亩商品林已全部投保,年保费总计58万元,遇到森林火灾每亩赔付400元,保费由三级财政进行补贴。2022年共出险5起,分别为森林火灾险3起,护林员团体意外险2起,目前正在申报定损中,公益林预计获得理赔金额为8万元。

多地域推进生物多样性提升与基因库保护工程

云南红河有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既有效避免了哀牢山区常见的水土流失,又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珍稀动植物的良好栖息地,哈尼梯田多地培育出100余种不同的水稻品种,被称为水稻的基因库。其次,金平县马鞍底乡蝴蝶谷享有“中国·红河蝴蝶谷”美誉,谷内蝴蝶种类有400多种,位居世界第一。

“财政+金融”激活循环生态系统

元阳县地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域,有适合于不同气候和海拔的早、中、晚水稻品种73种,为稻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哈尼梯田红米,极能适应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具有较强的抗病耐寒能力,梯田边分布有桫椤、董棕、藤竹、番龙眼等重点保护珍稀野生植物以及懒猴、穿山甲、猫头鹰等上百种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共生共存,已形成哈尼梯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循环生态系统。

目前,国家、省、州、县等四级投入专项、拨补资金共3400万元,完成稻田综合种养6万亩。其次,金融活水灌溉显成效,元阳农村商业银行运用扶贫再贷款1750万元重点支持元阳县呼山众创公司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助力公司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大力推广“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粮渔共作、强农富民”的“稻鱼鸭”综合种养思路,实现水稻与鱼类、鸭等的互利共生,有效减少稻田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

“在金融有效支持下,基地达到最新国家倡导的集约型、全封闭、零排放的环保要求,构建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在元阳县红河谷经济开发带建设工作中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呼山众创公司工作人员说道。金融活水持续灌溉,浇灌出稻渔鸭种养模式的强劲生命力,浇灌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也浇灌出哈尼人民的美好生活。

金融助推“蝴蝶谷”生物物种保护

金平县生物多样性集中体现在“分水岭”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次分布着热性阔叶林、暖热性阔叶林、暖性阔叶林。全县境内有高等植物2567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05种,兽类120种,两栖爬行类92种,鸟类338种,动植物保护较为完好。而蝴蝶谷中主要碟类有箭环蝶、凤眼蝶、枯叶蛱蝶、白带锯蛱蝶等,每年夏季5—6月箭环蝶大量集中爆发,2021年爆发总数量1.5亿只,为10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形成一道罕见的自然景观。

“县政府采用合资+合作的方式,发起多个蝴蝶谷建设招商项目,如《金平县马鞍底乡“蝴蝶谷”特色小镇建设项目》为做实蝴蝶“两不愁三保障 ”做大‘生态+效益。”金平县政府工作人员说道。2021年,财政投入资金319.55万元用于蝴蝶谷生物多樣性保护。

人民银行金平县支行积极指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马鞍底的金融支持。截至8月末,累计向马鞍底乡投放贷款4120.83万元,其中种养殖贷款1899.2万元。在各方支持下,蝴蝶谷每年保育4个科,28个种,50多万只蝴蝶,创造了100种蝴蝶活动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未来还将通过人工繁殖的形式增强蝴蝶的基本源,争取把蝴蝶集中爆发期从现在的1.5个月延长到6个月。同时,蝴蝶谷核心区的村民成立了蝴蝶专业合作社,人均收入从2015年的5105元提高到了2021年的1.09万元,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多维度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美丽家园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河州探索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方式,着力培育生物优势产业,大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在绿春县着力培育生物优势产业,在开远市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已经成为美丽红河绿色发展的亮丽名片。

金融润泽“黄连山”沃土  古茶树成为群众的“致富树”

绿春黄连山是滇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2003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6.19万公顷,有8种灵长类动物,是我国自然保护区中保持有灵长类动物最多的自然保护区,也是生态古树茶林生长的沃土。当地金融机构通过“惠农e贷”,共支持行政村35个,建立农户档案24157户,共授信1538户,授信金额2.28亿元,贷款余额1.24亿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在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绿春县各金融机构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和优惠利率,着力破解绿春县茶农‘资金难、担保难问题,用金融活水持续浇灌绿春县黄连山生态茶产业发展,助力茶香飘四方,讲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茶故事。”绿春县政府有关工作人员说道。

8月15日,在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2022年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名单的公示中,绿春县生产的“啊杷唆”品牌茶叶名列其中。该厂厂长白秀芳介绍道“县里积极引导全县的茶厂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带农富农利益结联机制,正逐步实现企业带动乡亲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金融赋能“山湖”建设  为生态旅游发展添能蓄势

开远市推动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绿色生态健康城转型,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七星湖生态公园、凤凰湖公园、南山生态园等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发展银行发放12亿元贷款用于七星湖片区“城乡一体”整体城镇化建设项目;发放6亿元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贷款用于支持开远市南洞流域生态建设项目,项目覆盖城南泸江河、南洞河两岸及凤凰山片区。随着项目推进,“生态治理、荒地复绿、湿地保护”的生态文明建设功能进一步显现。七星湖项目成为了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绿色引擎”,水质大幅改善,彻底改变开远“有河无湖、水流而不聚、水浊而不清”的现状;南洞流域原来石漠化严重的坡地已经变成了错落有致的绿色梯地;凤凰湖南洞河水系栽植澳洲火焰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香樟等90多种,目前种植乔木4600余株,地被植物8万余株。

随着水质的持续恢复和改善,迁徙的候鸟也会在凤凰湖停留,凤凰湖公园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水鸟追逐嬉戏,绿植多样性也大大增加,观景台成了火遍抖音等平台的网红打卡地。

红河州金融系统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产品服务创新,增加金融投入力度,积极支持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种质资源和基因库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等工作,将持续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入,为红河州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撑。

作者:兰佳  陈东  刘恒畅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红河州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蝴蝶谷红河州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创享空间
第12话 完美生物
蝴蝶谷
新时代红河州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说谎和开玩笑
土耳其蝴蝶谷:未被玷污的净土
红河州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