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站在赤子的立场,做格林兄弟式的工作

2022-05-30 10:48林枫炀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赤子民间故事儿童文学

林枫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萨克·辛格曾说过:“文学如果没有民间的因素,深深植根于某一块特定的土壤,它要衰落、要枯萎。如今,儿童文学比起成人文学,更加植根于民间。”在西方,童话最早是传统民间文学的一部分,《格林童话》便是格林兄弟带着童心去发掘的德国民间故事,是经过前后七次修订和重述才成就的世界经典儿童文学。

2017年,一本被誉为中国版《格林童话》的书籍—《中国故事》第一卷的81个故事正式出版;2021年8月,新版《中国故事》面世,256个民间故事焕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动人光彩。这些故事脍炙人口,都是从大量散落于中国民间的故事中披沙拣金而来。而在这些故事背后,屹立着一位潜下心来追踪、整理和书写的赤子,她便是作家一苇,同时,她也是东莞市高埗低涌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在开启重述中国故事的工作前,一苇是曾获冰心奖的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因为立志要为中国孩子建一个“中国故事库”,她暂停了自己的文学创作。从2010年到2022年,历经12年时间,她原先计划重述600个故事的目标已经完成,但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令她心醉神迷,她仍在继续肩负着这份神圣使命。本期,《少男少女》通过与作家一苇的深入对话,带你探索作家写作背后的故事,领略中国故事的魅力。

初心是爱,我爱这些故事

《少男少女》:2022年是您开启中国民间故事重述工作的第十二年,这十二年里,您从故事的“原创者”变为“整理者”,您是如何看待这两种创作方式的?做这件事情的初心是什么?您可以分享一下这十二年来的一些创作收获与心得吗?

一苇:从“文学原创者”变成“故事整理者”,再回归“文学原创者”,这可能是我写作生涯中别无选择的命运。仿佛受了冥冥中某种力量的推动,从2010年起,我着手整理重述中国故事,像专注于手艺的工匠,像勤勉于耕耘的农夫,竟然一干便是十二年。现在这项工作已经接近尾声。这个暑假我准备把《太平广记》再通读一遍,把里面有价值的古代童话整理出来,然后这件事就基本完成了。

创作童话做的是“安徒生式的工作”,整理重述民间故事做的是“格林兄弟式的工作”,这两种工作很不同。写童话出于本能,我可能是个天生的童话作者,我身上有一种原生的纯粹的天真品性,我的童话之心与生俱来,永远不会泯灭。完成中国故事的整理重述工作以后,我肯定会重新拿起童话之笔,继续种植属于我自己,也属于天下赤子的童话森林。

整理重述中国故事工作量巨大,其实刚开始时我真不知道这事应该如何做,不自量力地制定了一个工作计划,打算用三年时间完成它。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我对民间故事这一领域几乎是无知的,我摸索了很久才成为一个合格的“故事整理者”。后来有一天,我为“故事整理者”下了定义,也定下了边界。我打算全面通读古今中国故事,找出其中富有童话价值的部分,以儿童立场和文學语言重述它们,为中国孩子建一个中国故事库。是重述,不是新编,也不是复制粘贴,而是向故事投注心力,让故事重新活过来,把这些故事从旧时光里、从故纸堆中撷取出来,带到当下,推动它们走向未来。这些年,我为自己戴上镣铐,然后戴着镣铐跳舞。

初心是爱,我爱这些故事。收获很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日日耕耘,日日收获。这些故事滋养了我,给予我勇气与力量,也给予我智慧和至善。

《少男少女》:著名作家卡尔维诺说过:“民间故事是最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我刊在近两年陆续刊登过您的作品《救龙记》(2021.10B)和《大法师和小商贩》(2022.2B),这些故事节奏是轻快的,同时蕴藏着珍贵的传统文化,中国民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在创作前,您会对这些故事进行筛选吗?您是如何去“捕捉故事的灵魂”的?

一苇:感谢《少男少女》刊登这些故事,它们是无价之宝。我选择故事有两个标准:一是故事要生动,故事颜值要高;二是内涵要深邃,故事气质要好。像《范丹问佛》,像《卖香屁》,像《小鸡崽报仇》……这些故事就是典型的颜值高有气质的中国故事,既拥有生动迷人的故事情节,又富有深邃丰富的哲学思想。

“捕捉故事的灵魂”是重述一个故事的前提,捉住了故事灵魂,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每选定一个故事,我会倾注爱与关注,耐心等待,与故事安静相处,养育它,直到它完全落入我心,然后我手写我心,开始重述它。

我的内心有个赤子,

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少男少女》:距离第一版《中国故事》的出版已过去五年时间,2021年8月《中国故事》再版面世,您如何去看待这本书曾有过的争议与褒扬?读者的反馈或评论家的观点会给您的创作带来影响吗?

一苇:面对批评,我的态度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于褒扬,我会视之为勉励,就像我跟学生说,干得不错,继续努力呀!我也继续努力吧。

在重述中国故事这件事上,读者的反馈和评论家的观点暂时没有对我产生影响。我从小比较有主见,不大容易受人影响。尤其写作这件事,我更相信自己头脑的判断和心灵的选择。

《少男少女》:《中国故事》封面上有一句话:儿童立场,文学重述。教育成功的真谛就是要认识儿童,不管哪一项工作、研究还是活动都需要站在“儿童立场”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在您的创作中,您是如何体现“儿童立场”的?

一苇:我的内心有个赤子,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像天真女王,像彼得潘,像七岁的哪吒,像美猴王,像所有的孩子,喜欢游戏,勇敢无畏,永远在成长。

我站在这个赤子的立场写童话,也站在这个赤子的立场重述中国故事。

《少男少女》:整理中国故事是一个耗时巨大且重复的创作过程,在素材上或是在写作动力上,您会在一段时间内遇到类似“耗竭”或“枯燥”的困扰吗?您是如何保持创作激情的呢?

一苇:整理中国故事确实耗时费力。不过,中国故事的素材库非常庞大,就像汪洋大海,它是永不枯竭的。至于写作动力,确实有过好几回想要放下或暂时搁置这个工作,因为实在太累了。但是最终还是痴愚地做了下来。我有个信念,无论做什么事,深思熟虑之后,我都要求自己有始有终,把它落实,把它完成。

《少男少女》:在您笔下,你最想向孩子们传递什么,或者说您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一苇:重述中国故事的理念,就是向新生一代的中国孩子讲述有价值的中国故事。这些故事非常古老,它们蕴含传统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硕果,历久弥新。作为这个时代的故事家,我给孩子们讲这些故事,就是把传统文化的接力棒接过来,交到新生一代中国孩子手里。

我能看见孩子,看见成长的力量

《少男少女》:作为一线老师,作家的身份给您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什么?或者说,教师的身份给您的文学创作带来了什么?这两者会互相滋养吗?

一苇:长达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可能不知不觉中塑造了我,我能看见孩子,看见成长的力量,也会受孩子们感染,保持活力,保持乐观。长期的阅读和写作对教育工作也有影响,时光把我打磨成一位富有文学色彩的老师。

《少男少女》:对您而言,童年的经历对您的儿童文学创作重要吗?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一苇:童年经历非常重要,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都对人生影响深远。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个观点,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对我而言,童年是一笔心灵财富,是我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我的童年并非没有创伤,但是创伤也成为某种动力。

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拿起笔开始写自传体小说《绿色素描》,在写作过程中,我多次哭得不能自已。《绿色素描》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年,后来我把它整理成一部完整的书稿。这次写作对我意义重大,我在书中把童年时期对心灵有触动的事件梳理了一遍,在追忆中写作,我治愈了自己,获得前行的力量。

《少男少女》:写作高手都是讲故事的高手,结合您近年的创作实际,您如何看待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在您看来,儿童能够理解和喜欢的叙述方式和叙事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一苇:儿童文学首先是文学,儿童文学语言首先是文学语言。我认为真正好的儿童文学应该是最高级的文学、最顶尖的母语。我理想的儿童文学语言形象鲜明,像音乐一样富有韵律,像大地、海洋、天空一样单纯,也像大地、海洋、天空一样深邃。

儿童绘本敲击初生孩子的记忆,童话和小说影响成长中的孩子。当一个绘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真正打动了一个孩子,就会成为这个孩子终生的财富。

古代笑话太迷人了,

我无法抗拒它们的欢乐

《少男少女》:您是怎样与写作结缘的?或者说有没有特別的事件或人物促使你走上了创作的道路?

一苇: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祖父,童年时他给我讲故事。我成为读书人,成为写作者,可能与祖父用民间童话启蒙我有关。

《少男少女》:您为自己定的目标是重述600个中国故事,如今进度如何?完成中国故事的重述工作后,接下来您有什么具体的创作计划?

一苇:重述600个故事的目标如今已经完成了,到今天,我重述了639个故事。我原本打算写完600个中国故事就结束这个工作,但是这件事我暂时停不下来。古代笑话太迷人了,我无法抗拒它们的欢乐,不知不觉又重述了81则故事。现在我得再读一次《太平广记》,把有价值的古代童话整理出来——做完这件事,这项艰巨的工作就可以结束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目前先专注这一件事。

《少男少女》:请分享一下您喜欢的作家,以及最近在读的书。如果让您列一份书单给《少男少女》的读者朋友和年轻的文学爱好者们,您觉得哪些书是值得推荐的呢?

一苇:我热爱中国古典文学,近期在读《太平广记》。我喜欢《诗经》《论语》《道德经》《庄子》《汉乐府》,喜欢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以及《西游记》和《红楼梦》。

一苇给《少男少女》读者朋友们的书单

吴承恩《西游记》 施耐庵《水浒传》 曹雪芹《红楼梦》

张爱玲《倾城之恋》 萧红《呼兰河传》 房龙《宽容》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异端的权利》 王尔德《王尔德童话》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看不见的城市》 米切尔·恩德《永远讲不完的故事》

于尔克·舒比格《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C·S刘易斯《纳尼亚传奇》

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看不见的城市》 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安房直子的童话

作 家 简 介

一苇,原名黄俏燕,岭南土著,1976年3月生于广东省东莞市一个叫芦村的村庄,1999年7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东莞市高埗镇低涌中学教师,业余写童话、小说和诗。挚爱大地,醉心童话,2010年到2022年致力于重述中国民间童话、古代童话和远古神话,梦想为中国孩子建一个“中国故事库”。至今出版《一苇童话》《绿色素描》《中国故事》《重返百木国》《花香湖》《岭南民间故事》《神话,你好》《早安,神话》《晚安,神话》等作品。2009年《井水里的花园》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2015年《重返百木国》获东莞市“荷花文学奖”;2017年《绿色素描》获广东省“有为儿童文学奖”。短篇童话《红狐》《彩虹桥上的歌》《逃课男孩》等作品入选年度最佳童话选本。《中国故事》被评论家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民间故事集。

猜你喜欢
赤子民间故事儿童文学
赤子
鹧鸪天·赤子赋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海外赤子”指的是谁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