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南,多种可能

2022-05-30 18:37二喵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2年10期

二喵

村落的迁移和复苏

在去年因为一片金色麦浪而“出圈”的官塘,西南首家安麓酒店落定于此,激活了村落里潜藏的文化元素。经过聚落重建、古建复原,川派建筑的百年工艺和现代审美被重新梳理出脉络,榫卯穿斗、雕梁画栋,民居古宅的迁建再现了400年前的川西林盘风貌,“林、田、渔、塘”的农耕元素和古建筑的气韵呈现了隐野的原乡之美。此时再回忆陆游的《广都江上作》,似乎有了那么一丝心领神会。

官塘村整体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非遗文化院落、老成都商业街巷和安麓酒店。文化院落都把门庭遮掩在肆意生长的乔木背后,蜀锦蜀绣、荥经砂器、成都卤漆等非遗工艺博物馆藏身其间。水磨石的月洞门内是蜀锦博物馆,玻璃遮罩内是一块块精巧的蜀锦纹样,古朴的织锦机至今仍旧灵巧如常,偶有非遗传承人在现场“露一手”。细腻的蜀锦蜀绣被制成各式穿戴服饰、日用器物。若是不留心石刻上注拼音的“鹪鹩”二字,怕是会误以为闯入了哪家深宅大院。古井老树下的茶座、厢房里的戏服,还有隐约传来的川剧唱曲,配合木雕、竹艺、漆器等传统精巧技艺,把时空拉回到川西农耕时代。

再往村里走,你便能一览有2000多年烧制历史的荥经砂器。荥经黑砂器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其色深邃、质地古朴。官塘的荥· 美术馆老宅自简阳整体迁移至此,一砖一瓦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至今已有300 余年历史。在传统的四合院落内,前厅陈列着茶器、食器、花器三大类器物,后院则是那口承载着历史的窑。若是赶巧遇上开窑的日子,一定不能错过窑盖揭开时那通体灼目的盛景。

从稻田对望,那排视野绝佳的建筑便是官塘安麓。和城市中心的高奢酒店带来的礼貌的疏离感不同,走进安麓更像穿过村子里的左邻右舍回到自己家。傍晚火红的天空天色渐暗,官塘安麓就这么把自己掩映在山林树木的影子下,没有精致的景观灯光勾勒清晰的外框,模模糊糊,不得见真切。穿过小院儿跨进客房,有一种跟着奇异博士进了塔迪斯的诧异,外观小巧精致的民居里面是大气挑高的开阔空间,沉静的色调把一路走来的最后一丝烦闷都抚平了。去年深秋开业的安麓依林而立,傍塘而安,乔木、竹林、河流将官塘安麓和周边院落及自然氛围和谐相融,客房及合院延续着夯土墙、茅草顶、木梁架的川派风格,布局开敞自由,在酒店范围内聚散有度,隐露相间。

和周遭林盘村落共生的官塘安麓,其川西夯土民居特有的构造让居间轻盈,和人关系更亲密。传统林盘比邻而居,依靠密林彼此隔断,又能维持小径穿插、鸡犬相闻的亲近。穿堂风从“邻居”的前院飘过,钻进“自家”天井,细密的木制格栅和爬藤植物成了维持现代人隐私又不失礼貌的隔断。在白日时光里的官塘安麓,你可以沉浸式体验建筑之精妙;入夜之后,这里向每一个经过的人传递着“光的隐性价值”。当你走在石板小径上时,昏黄的柔光恰到好处地或点缀建筑构造,或彰显事物质感。在客房之内,流光照亮了挑高空间的大气,梁柱木石的衔接显得秩序井然。院子和室内隐约流动的光线更是盘活了庭院空间。延续了中国古老仁心文化的“安麓精神”将传统优雅地融入现代生活,赋予獨特的体验和意义。

早起的晨雾里,在太极馆呼吸带着山林气息的空气,来一套行云流水的太极,调动身体和自然节奏协调共鸣,初学者往往都喜欢八段锦,一套下来,手足间都是气韵流动;露水褪去后,园子里的花花草草清新异常,是最明艳的时候,跟着老师采一些心仪的植株,用拓印来保留它们当下最真的样子,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小物件;正午阳光下,水疗中心充满习习凉意,袅袅青烟里举手投足都静悄悄,体验香文化得拿出十二分的温柔和细致,香炉、香铲、香箸、香压、羽扫等精巧工具一字排开,从识香、六根感通、香技香法上感悟传统文化中渊源深厚的香道;傍晚,亲手挑选搭配草药包,还能带回房间,舒舒服服泡个澡,疏通经络。餐厅里的餐点菜肴应时供应,“因时而食,不时不食”。不同体验课程也应季开展,有抄经冥想、手绘花灯、古法造纸、干花团扇……在官塘安麓的时光能让人找回内心的平静。

城市以南的吸引力

2022年,环成都全城的天府绿道的贯通为年轻人释放热情打开了新切口。从青龙湖上的绿道一路向南骑到锦城湖,再沿着天府大道一路向南,另一处年轻人新宠——距离官塘村仅5公里的兴隆湖热闹正当时。

以“天上掉落一本书”为起点,湖畔书店的设计方MUDA建筑取“书”以外形,用建筑空间营造静谧的环境氛围,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远观湖畔书店,不同角度所带来的观感差异巨大。从湖面远观,建筑与湖水相连,曲面屋顶和水波恰当呼应,涟漪延展至屋顶,轻盈灵动,与环境融为一体。室内临湖侧是巨大的玻璃幕墙,深入水下,弱化下沉空间的光影,以柔和情绪突出书店的功能性。左侧的玻璃幕墙为四时不同的自然光线和湖景留出了足够的通道,从主入口进入书店,台阶和展墙恰好构建了空间的秩序感,只得一瞥建筑内部。在沿规划引导路线步入的这段时间,足够心境调整为平和悠闲的状态。室内空间无柱的工艺和玻璃幕墙引入的灵动水光,让整体氛围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水下阅读体验。

兴隆湖更多的可能正在被年轻人一一发现,被寄予“爱神之箭”的5号桥穿过兴隆湖中那座小小心脏般的小岛,一半层峦叠嶂,一半碧波荡漾。在山顶的规划厅,能一览成都平原的落日,或是在连片山坡上随意一躺,欣赏晨昏霞光,日复一日。从兴隆湖继续往南,森林里也有一些新鲜故事。由川西民居改造而成的“森的美术馆”位于老梨花森林公园。相比于走建筑设计感路线的美术馆,这里更多的是开放空间,让人们能随意地“看出去”。美术馆两层近2000 平方米的空间是创始人杨迅选址于这里的原因,在见到老院落之后,他干脆利落地建起了自己脑海中构想的“艺术乡村”。自然的气息从名字到环境,不加限制,也没有边界,美术馆和蓝花楹一样,有着无限生长的可能。如今,美术馆正在进行自开馆以来最大规模的艺术家群展,每个艺术家的作品各自成为“小型个展”,装置、雕塑、绘画、影像,跨越近50年的不同年代的艺术作品差异很大、冲突强烈。

从森的美术馆向南,在天府大道东侧的浅丘上,还有一处显眼的小型建筑群,从高空俯瞰会发现,它以“如意”为造型。13世纪造访成都府的马可· 波罗记录了廊桥、锦江和蜀布的痕迹。现在,融合古罗马广场、川西林盘等文化元素的“中意文化城市交流会客厅”正在成为年轻人钟爱的艺术之地。会客厅分为“意大利厅”“中华厅”和“ 文化长廊”三部分,意大利厅以罗马广场元素为基调,中华厅充分利用原生松竹景观,隐匿其间,连接两厅的白色文化长廊穿行灵动,隐喻“丝绸之路”,散落在竹林之间。多个圆形广场合围勾勒出使用空间,来自意大利的品牌艺术展和三星堆、金沙的联名艺术品正在这里轮流展出。

以自然为名

麓湖的大片水域和林地成了人们聚会或是私享时光的选择。人们很难再找到一个地方可以恰如其分地适应各个人群的偏好。麓客岛上的马术、动物农场,红石公园的巨大草坪是小朋友们玩闹的地方,尾波冲浪和桨板消耗着年轻人的活力,和全神贯注的钓鱼人互不干扰。在不远处的寻麓君花园,用大片绣球、旧木船、教堂、雕塑搭建了一个梦游仙境。

知北营地在临水的一片草地上,撑起了足够多的天幕和帐篷。远离城市,哪怕只是从湖面吹过来的风让生活多了一些趣味。营地供应的餐点和节气密切相关,春天的香椿、秋天的松茸、东边的大闸蟹、南边的荔枝。赶上营地的活动日,还能随机出现各路能人异士,唐宫夜曲或是摇滚说唱都能听到。

比知北更新一些的面孔是于2022年5月刚开业的M Stand。这间“全国首家环湖露营主题”咖啡店最受欢迎的是两个区域:露天阶梯结构的圆形亲水平台和楼顶的露营主题区。难得的环湖景观和整体自然景致给了M Stand大胆的创意,亲水平台270°的环湖景致让咖啡店和外界的范围愈加模糊。坐在台阶上,望着远处湖中小岛的钓鱼人,喝着咖啡的同时也获得了片刻的闲暇。楼顶的露营主题区用天幕、折叠桌椅营造出身处自然之中的氛围感。

麓湖带给人们的惊喜远远超过岛上的固有商业。M Stand门外的伞状休息区之下是正在进行的快闪展览“躺个毛线”,这是麓湖自有IP岛集策划的主题之一,早些时候还有电影展、摄影展、艺术交换站、水上集市。在麓湖,正是濕地公园和商业场景的和谐相处,让人们有了短暂改变生活的机会,也让城市发生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