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2-05-30 19:59江丽君叶建木贾文超王亮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僵尸企业扎根理论影响因素

江丽君 叶建木 贾文超 王亮

【摘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要求妥善处置僵尸企业, 以促进僵尸企业平稳转型, 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选取9家不同行业、不同退出路径的僵尸企业进行分析, 收集相关案例资料, 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方法实施三级编码, 归纳出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包括国家产业政策、企业基本情况、亏损情况以及债务问题四大重要因素, 并根据共性因子进行重要性程度排序, 得出僵尸企業退出路径影响因素中的核心因素。

【关键词】僵尸企业;退出路径;影响因素;扎根理论;多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2)19-0118-7

一、引言

僵尸企业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陷入财务危机, 本该退出市场, 却通过依赖银行或政府的帮助存活下来的企业, 即实际利润连续三年为负的企业。 由于没有认清自身情况, 多数僵尸企业盲目通过破产退出, 严重危害了企业自身及社会的稳定。 只有科学合理地选择退出路径, 僵尸企业才能够及时止损, 获取最大化利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 通过研究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帮助僵尸企业合理准确地找准自身定位, 并在科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对其退出路径进行选择, 这对于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扎根理论法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Glaser和Strauss共同提出的一种自下而上的质性研究方法, 即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反映社会现象的核心概念, 并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社会理论。 本文选取9家不同行业、不同退出路径的僵尸企业进行深入分析, 实施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 从政府、银行、企业三个视角, 得出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并建立起影响因素概念模型, 对该模型中影响案例的个数进行打分, 识别出不同重要程度的影响因素, 对比找出共性因素, 以期助力僵尸企业顺利完成退出工作。

二、文献综述

对于僵尸企业,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界定、成因、处置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界定方面, Edward[1] 认为,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储贷危机中, 巨额亏损、资不抵债却仍可以继续操作运行的存储机构最早提出了僵尸概念; Fukuda和Satoshi[2] 从银行的角度认为, 界定僵尸企业不能只考虑财务困境, 还应结合企业的结构困境来考量; Ramona[3] 运用 CHK 标准界定识别僵尸企业; 孙博文等[4] 梳理了僵尸企业识别界定标准, 并基于企业产品创新的视角提出了FN-CHK识别标准。

在成因方面, 学者们的意见则呈多元化。 Ueda[5] 认为, 银行因隐藏坏账产生不良动机, 僵尸企业由此而生; 朱舜楠和陈琛[6]认为, 低效率运营是导致某企业成为僵尸企业的最主要原因; 聂辉华等[7] 认为, 政企实施合谋才使得本是正常运营的企业成了僵尸企业, 从而更难以处置原本僵化的企业; 杨宇焰[8] 认为, 僵尸企业自身经营不善才是导致严重财务危机的根源, 再加上关键决策重大失误使其无法进行升级转型进而恶化; 孔繁成[9] 则认为, 政府过度干预、GDP晋升激励机制、金融资源错配和预算软约束是僵尸企业产生的重要原因; 陈运森和黄健峤[10] 更是从社会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挖掘出了深层次原因, 认为僵尸企业的形成受到地域偏爱的影响。

在处置方面, 郭莹[11] 认为, 政府应改变原有的救助方式, 制定规范的标准, 建立科学合理的僵尸企业退出机制, 包括提供贷款和注资换股两种模式。 何帆和朱鹤[12] 认为, 企业、政府和银行应该协作: 僵尸企业应积极自救, 该破产就破产; 银行做实账目, 加强监管; 政府则应遵循政策引导, 统筹规划。 黄少卿和陈彦[13] 认为, 应该从多渠道分类处置僵尸企业, 并总结了僵尸企业的特征。蒋灵多等[14] 从放松外资管制的角度切入, 从市场机制层面提出要让外资优化中国经济结构, 坚持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 提高资源配置率, 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 促使僵尸企业合理退出市场。 牛伟轩[15] 认为, 僵尸企业的退出方式有两种, 分别是兼并重组、依法破产, 其中依法破产有清算、重整以及和解3种具体的形式。 由于我国僵尸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情况较为复杂, 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僵尸企业的处理方法[16,17] 。

综上所述, 在僵尸企业界定、成因、处置方面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 但这些成果比较侧重于研究某一方面, 从整合性的视角综合研究僵尸企业的文献较少, 且研究对象较为单一, 与实际的僵尸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需基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 从僵尸企业案例出发, 整合内外部影响因素, 进行更详尽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扎根理论法, 该方法的核心在于收集与分析资料, 单个案例也可以实施编码, 但需严格运用, 要确保研究者足够客观。 与传统路径不同, 扎根理论强调自下而上, 始于原始资料,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 运用理论对现象的本质进行描述。 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 扎根理论逐渐分流出三大派系: 经典扎根理论、程序化扎根理论和建构型扎根理论。 为保证数据稳定, 找出影响因素的内在关联, 本文决定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进行研究, 建立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理论模型, 具体流程见图1。

本文根据研究主题及研究目标, 遵循以下标准进行案例选取: ①符合由国务院在2015年提出的我国关于僵尸企业的认定标准, 即持续三年及以上亏损, 且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相符的企业; ②覆盖时间跨度较大, 持续比较久, 具有连续性; ③覆盖多个不同行业, 且为行业龙头企业, 具有一定代表性; ④退出方式涉及僵尸企业的所有退出路径类型, 具有一定典型性。 基于以上四条标准, 本文选取长航油运等9家企业作为案例企业, 基于其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编码研究, 具体的案例企业见表1。

本文的案例企业来源主要为符合国务院僵尸企业认定标准的上市企业, 基于对所选取案例企业相关信息的搜集筛选, 本文的资料来源包括: ①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论文及案例; ②9家案例企业官方披露的近5 ~ 10年的年度报告书; ③财经新闻网站以及相关财经类专业人士对于僵尸企业退出路径的解读文章, 如网易财经等自媒体平台; ④近10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于僵尸企业处置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 ⑤大同煤矿、山东海龙2家上市企业的相关资料文本, 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四、资料分析、编码提炼和模型构建

本文主要采用Nvivo 11进行编码, 以三级编码的方式对获取的概念进行统计和进一步分析, 步骤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为开放式编码(一级编码), 第二步为主轴式编码(二级编码), 第三步为选择式编码(三级编码)。 下面根据程序化扎根理论对所选的9家案例企业的文本资料进行编码。

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指首先概念化处理最初的原始资料, 再实行范畴化处理, 且客观地归纳出重要概念和范畴, 在此基础上重新整合原始资料并提取出相关概念的过程。 在编码的过程中, 需随时保持客观公正。

(1)概念化。 对文本内容进行分解, 逐步定义现象、概念, 总共得出626个标签, 其中长航油运的编码示例见表2, 共获得334个概念(用“Aan”形式标记)。

以长航油运为例, 本文汇总了在网易财经、中国知网搜索的长航油运破产重整资料等, 重新整合并拆分后再下定义即可, 比如从“快速扩张的船队和大额资金的投入”中, 便能归纳出Aa46快速扩张、Aa47大额资金投入这两个概念。

(2)范畴化。 范畴化是指在贴完标签后实施分类, 将相似概念并入同一初始范畴。 范畴是由标签提炼出来的共同概念。 当描述的是同一现象时, 这些概念就会被统一, 再用抽象概念包容它们, 即范畴。 本文据此共获得83个初始范畴(用“AAn”形式标记), 见表3。

例如, Aa179债务范围广、Aa82债务形式多样、Aa114债务负担沉重均表明企业存在债务问题, 它们表明的是同一个方面的问题, 故将以上三个概念并入同一初始范畴, 即AA45企业债务问题。 若是无相同点, 但是却又十分重要, 就单独列为初始范畴, 如Aa326退市风险表示企业面临退市的风险, 但在9家案例企业中均面临退市风险, 故列为AA24退市风险。 为使初始范畴更加有序, 本文从企业、政府、银行三个视角例示初始范畴, 清晰界定彼此的范围。 从表3中三个不同主体的数量可知, 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僵尸企业内部。

2. 主轴式编码。经过开放式编码后, 原本杂乱的概念已经被提炼概括成为数量较少的范畴。 这些原是独立的概念形成了范畴, 却在范畴之间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关联性, 如因果关系、从属关系等。 接着实施主轴式编码, 将多个副范畴统领形成一个主范畴, 并利用副范畴之间的故事逻辑, 串联形成逻辑关系。 本文经过多次对比发现, 各副范畴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于是深入分析每个副范畴的隐含意义, 从而提炼概括出其对应的主范畴, 使其在理论上达到饱和程度。 分别以“Mn”“An”的形式标记编码所提炼出的主范畴和副范畴, 具体见表4。 下面分别从政府、银行、企业三个视角进行具体列示。

(1)政府视角。 政府视角是立足政府角度, 提炼与政府政策或者法律法规相关的内容, 包含2个主范畴以及6个副范畴, 具体见表5。

(2)银行视角。 银行视角是指立足银行角度, 提炼在僵尸企业退出选择时银行会涉及的贷款方面内容, 包括1个主范畴以及3个副范畴, 具体见表6。

(3)企业自身视角。 企业自身视角指立足于企业内部, 提炼出在僵尸企业退出选择时企业会考虑到的内容, 包含8个主范畴和23个副范畴, 由于副范畴数量过多, 不便全部列示, 选择11个副范畴实施说明, 具体见表7。

3. 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对范畴结果进行更深度的抽象, 以寻找所涉及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 发现一个核心范畴, 能够概括包容所有一般范畴, 最终以故事线的形式串联所有范畴到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框架内, 构建一个最原始简单的理论模型。 本文的案例企业故事线完整, 提炼核心范畴较为容易, 因此将11个主范畴提炼出5类与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相关联的核心范畴, 见图2。

对主范畴而言, M3经营状况、M4财务状况以及M10退出意愿能够直接导致僵尸企业选择退出, 故将其列入原因核心范畴。 M9社会效益是僵尸企业退出路径不同选择后的结果, 故将其列入结果核心范畴。 M1经营环境、M8兼并方状况以及M11银行信贷都是从企业外部视角考虑的, 它们对僵尸企业退出路径做出不同选择有推动影响, 即为中介条件。 M2市场竞争能力、M7发展战略是僵尸企业退出必须考虑的, 它们决定着僵尸企业是否具备重整价值, 其他核心范畴能据此间接影响僵尸企业选择退出路径。 故将M2市场竞争能力和M7发展战略列入脉络核心范畴, M5债务状况、M6内部管理制度列入行动策略核心范畴。

经过主轴式编码可知, M3经营状况、M4财务状况以及M10退出意愿均为僵尸企业选择退出的原因, 不论被动与否, 均影响了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 是僵尸企业不同退出路径选择的源头所在。 僵尸企业退出选择需要实施行动才能实现。 僵尸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其退出提供了选择路径, 它决定着其是否还有重整的价值。 如果有重整价值, 便可以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托管经营等方式退出僵尸体系; 如果略有价值、价值不足、问题很多, 则可以进行破产重整, 再不济就进行破产清算。 同时, 结合发展战略可以看出, 僵尸企业是否可以通过自我战略转型自救, 是直接决定僵尸企业退出选择的条件, 即脉络。 兼并方状况、经营状况以及银行信贷穿插于僵尸企業退出选择全过程。 从兼并方、政府以及银行角度辅助僵尸企业做出选择, 虽然他们不会直接造成僵尸企业退出, 但如果涉及相关方面, 会引起僵尸企业在退出时一定程度上的顾虑。 僵尸企业在退出选择时, 其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科学以及其债务状况, 有助于考虑其是否具有挽救价值, 会对其退出选择造成一定的影响, 即为行动策略。 在整个僵尸企业选择退出路径过程结束后, 僵尸企业会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从该角度出发考虑该退出路径是否能够为社会带来一定的效益, 而不单单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思考。

4. 模型构建及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文归纳出经营环境、市场竞争能力等11个主范畴, 涉及政府、银行以及企业这三个主体, 在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中与11个影响因素存在联系, 进而提炼出5类核心范畴。 由5类核心范畴共同交织, 构成了僵尸企业进行退出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完整路径。 因此, 僵尸企业做出退出路径选择的初始动机为原因核心范畴, 直接考虑的必要条件为脉络核心范畴, 退出选择的助力为中介核心范畴, 退出选择贯穿始终的是行动策略核心范畴, 做出不同退出选择后的后果即为结果核心范畴, 均对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多个案例企业之后, 本文总结得出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从模型中可清晰地发现, 影响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过程的因素及其影响和影响方式, 具体见图3。

在构建的理论模型中, 僵尸企业、社会方、选择结果分别代表了模型的三个不同顶点, 然而在它们之间亦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联系。 除此之外, 整个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过程也会考虑到企业的债务状况和内部管理制度, 从而进一步做出选择, 二者能同时影响模型的每一个顶点, 进而对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过程及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另搜集了大同煤矿、山东海龙两家僵尸企业的相关资料文本, 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 归纳得出46个概念, 未发现全新范畴, 同时亦无新的关系存在, 与理论饱和原则相匹配。 故可认为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实现了理论饱和。

五、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

经过三级编码, 本文得出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模型后, 对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重要程度打分。 将案例企业按照长航油运、华菱钢铁、二重重装、舜天船舶、武钢集团、肥矿集团、中钢集团、中色十六冶、中核钛白的顺序进行① ~ ⑨的编号。 将9分定为总分, 某影响因素涉及的案例企业数量决定着该因素的最终得分, 即重要程度。 影响因素每存在于一家企业的相关资料中, 则用“”表示该因素得1分, 依次评分, 结果见表8。

例如, 本文涉及的9个案例企业在经营环境中有国家产业政策, 故其得分为满分9分, 政策在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回顾评分结果, 国家产业政策无处不在, 应强调其重要性。 在表8的评分结果中, 影响因素的评分仅为1分即为案例企业的个性因素。 此外, 至于评分为7分、8分甚至满分的影响因素, 对其中的大部分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即为共性因素。 对此, 只有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才能有助于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顺利完成。 本文选取评分较高的共性因素, 放回原始资料进行检验, 此处选择国家产业政策原始资料进行示例展示, 见表9。

六、结论

区别于以往的实证研究及单个案例的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扎根理论法用于探究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 选取多个案例进行逐级编码并展开分析, 归纳总结出影响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的相关因素, 并基于此构建出理论模型。 在案例企业的选取上, 不同于以往的单个案例分析, 本文选择多个案例企业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完整全面的具体影响因素, 涵盖了经营环境、市场竞争能力、经营状况等。 在研究僵尸企业退出时, 以往学者更注意观察具体有哪些影响因素, 而立足于扎根理论编码的结果, 本文构建的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影响因素模型, 能够显示出所有的僵尸企业退出路径选择因素在何阶段有何影响。 最后, 对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以及相关性做出进一步评价。 虽然结合了扎根理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这两种方法, 但是并不能解决数据支撑的问题, 只是从定性层面进行分析, 并对每个影响因素对于案例企业的影响进行了数量统计, 基于此决定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 为后续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提供了依据, 也能作为一定的数据资料来支撑本文的研究。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Edward J. Kane. Dangers of Capital Forbearance:The Case of the FSLIC and "Zombie" S&Ls[ J].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1987(1):77 ~ 83.

[2] Shin Chi Fukuda, Koibuchi Satoshi. The Impacts of "Shock Therapy" Under a Banking Crisis:Experiences from Three Large Bank Failures in Japan[ J].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2006(2):232 ~ 256.

[3] Ramona Jimborean. The Role of Banks in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in the New EU Member States[ J]. Economic Systems,2009(4):360 ~ 375.

[4] 孙博文,柳明,张伟广.僵尸企业识别研究综述:修正与异质特征——基于企业产品创新的视角[ J].宏观质量研究,2019(3):79 ~ 98.

[5] Ueda K.. Deleveraging and Monetary Policy: Japan Since the 1990s and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2007[ 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2(3):177 ~ 202.

[6] 朱舜楠,陈琛.“僵尸企业”诱因与处置方略[ J].改革,2016(3):110 ~ 119.

[7] 聂辉华,江艇,张雨潇,方明月.我国僵尸企业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J].宏观经济管理,2016(9):63 ~ 68.

[8] 杨宇焰.僵尸企业的识别标准、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J].西南金融,2016(6):19 ~ 22.

[9] 孔繁成.中国产业升级中的僵尸企业退出机制研究[ J].区域经济评论,2019(4):84 ~ 88.

[10] 陈运森,黄健峤.地域偏爱与僵尸企业的形成——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J].经济管理,2017(9):149 ~ 166.

[11] 郭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僵尸企业的成因与出清路径[ J].现代经济探讨,2016(12):54 ~ 58.

[12] 何帆,朱鹤.僵尸企业的处置策略[ J].中国金融,2016(13):25 ~ 27.

[13] 黄少卿,陈彦.中国僵尸企业的分布特征与分类处置[ J].中国工业经济,2017(3):24 ~ 43.

[14] 蒋灵多,陆毅,陈勇兵.市场机制是否有利于僵尸企业处置:以外资管制放松为例[ J].世界经济,2018(9):121 ~ 145.

[15] 牛偉轩.煤炭行业“僵尸企业”的识别、退出对策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9.

[16] 王勤,谭速.僵尸企业特征、成因及识别处置建议[ J].金融与经济,2019(4):93 ~ 96.

[17] 陈玉洁,仲伟周.基于演化博弈的僵尸企业退出机制[ 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9 ~ 66.

【作者单位】1. 西藏大学财经学院, 拉萨 850030;2.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0;3.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朗杰学乡人民政府,西藏山南 850700

猜你喜欢
僵尸企业扎根理论影响因素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