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

2022-05-31 13:31冯薇
小康 2022年15期
关键词:国民报刊纸质

冯薇

世界读书日已经过去一个月了,你的读书热情还在吗?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书籍和报刊的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主要方式。而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倾向于把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有人用“信息爆炸”来形容近几年信息量的飞速扩展。但是,信息爆炸不等于知识爆炸!

由于移动互联网上的内容多为“快餐化”“碎片化”的内容,其制作的严谨性和校审上线的流程标准与正式出版的书籍和正规发行的传统报刊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内容本身往往缺乏价值,甚至准确性都无法保证。

更加值得警惕的是,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得益于先进的算法技术,我们被智能分析、精准推送。我们被“喂”的大多是基于我们过往浏览兴趣的内容,以及平台和资本想让我们看到的内容。于是,我们的涉猎面越来越窄、离真相越来越远。

而书籍阅读恰恰相反。首先,读哪一本书、看哪一份期刊是读者经过思考和对比主动选择的结果。同时,深度阅读可以让思维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件事情、一个话题,充分沉浸、自我思考,这个过程即内容和知识内化的过程。书籍能激发人的独立思考,避免盲从,去伪存真,沉淀智慧。

许多人说,走出校园后,会发现阅读的性价比不高,没有多少看得见的“收益”。可是阅读最大的益处,从不是以即时见效的肤浅形式产生的。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可以让人以最少的时间体验不同的人生,以最低的成本领略大千世界,以最高的效率了解伟人名家一生的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深入专业领域的系统阅读,可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结合自身兴趣的广泛阅读,更是打开思维局限、修正认识、滋润心灵、探索更多人生可能性的有效途径。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九次全國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成人居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仅为4.76本,有三成以上的国民表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仅有一成多的国民表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或比较多。但从数据上也能看出,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参与率是在逐年上升的。

这几年,我国各个大、中、小城市的市级、区级图书馆和城市中心书店越建越好、书籍数量和种类越来越丰富。“移动图书馆”出现在小区、商业区,甚至开到了医院里。西西弗、言几又为代表的小众个性化连锁书店蓬勃发展,打造阅读生活方式,在书籍采选和阅读体验营造上比传统大型书店更上一层楼,让商场也有了书香气。

同时,数字化技术在深度阅读方面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虽然纸质阅读依旧是最应该被鼓励的,但是图书和报刊的电子化和语音化让阅读不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价格也比纸质书便宜,降低了阅读门槛。人们随时随地可以用手机、Pad、阅读器等媒介进行深度的、沉浸的阅读。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旨在鼓励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年老还是年轻、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们。阅读可能不会让你拥有金山银山,但因为书的相伴,一定会让你成为思想的富人。

阅读是高贵的,但却是不贵的。它是能够陪伴人一生的生活方式。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猜你喜欢
国民报刊纸质
中国民藏北宋宫廷用瓷鉴赏(4)
一直难忘
高地
百强报刊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纸质书与《北京是个好地方》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