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基于市场竞争公平性的门槛效应

2022-05-31 17:34陈柏强黄婧涵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公平性高技术门槛

陈柏强,黄婧涵

(1.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北京 10008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100029)

1 研究背景

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世界经济结构被重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然而,技术创新所需的研发活动通常具有市场失灵的特性,加之资源垄断与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干扰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为政府对企业进行研发资助提供理论支持[1]。Choi 等[2]和余芬等[3]研究显示,来自政府的创新补贴至少部分成功地推动了区域研发投资以及科技成果产出,即政府创新补贴可有效矫正R&D 活动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开启政府财政政策引导和推动创新发展的模式。我国政府着眼于当前创新发展阶段的环境和条件变化,对创新研发的资助规模也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科技部权威数据,我国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的政府资金从2004 年的33.88 亿元增加到2019 年258.57 亿元,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4]。

毫无疑问,通过研发补贴促进科技成果产出至关重要,但将这些新技术和新发明成功地进行转移扩散或商业化应用,最终实现其市场价值和经济价值则更为关键。袁忆等[5]认为科技成果应实现从研发到生产、消费领域的商业化转型。科技成果转化既可以在其产出的机构内部进行,也可以是从一个机构转移到另一个机构实施。例如,对于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而言,其研发形成的科技成果一般就在公司内部实施转化和产业化;而对于大学或其他科研机构,其研发的科技成果则主要通过与公司的许可协议或分拆活动进入市场进行商业化。但不管是通过哪种方式实施转化,企业都是科技成果最终实施转化的主要载体。当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关注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鲜有研究企业、产业层面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因此,本研究主要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以地区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重点展开分析其科技成果转化。然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创新的第二环节,其转化过程并不简单,它可能会受到知识产权制度缺陷和地区市场失灵的负面影响[6],例如,对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可能会限制知识溢出,并且科技成果商业化的收益难以覆盖创新过程所涉及的风险和成本。

为鼓励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我国政府积极出台了创新补贴等鼓励性举措,如“火炬计划”和“国家高技术研发(863)计划”等一系列产业指导性计划,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在整个产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性力量,产业中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来探讨政府创新补贴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更具代表性,然而,并非所有公司或公司网络都具有将创新科技成果商业化的相同潜力,因此,本研究从区域市场竞争公平性视角探讨政府创新补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门槛效应出发,政府创新补贴与地区科技成果转化间的效用将取决于地区竞争结构,特别是现有市场竞争公平性;同时,在方法和内容上试图拓展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的研究外延,为政府甄别研发资助对象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发挥政府创新补贴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效应。

2 文献回顾

有关创新补贴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机制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由于研究视角和理论方法的不同,尚未得出一致结论,即创新补贴与科技成果转化可能存在正向、负向和混合效应。

蒋伏心等[7]、吴伟伟等[8]的研究均表明,创新补贴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为企业研发投入带来引致效应、促进创新效率提升,并弥补企业自发投资所带来的市场失灵的不利影响,进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Czarnitzki 等[9]考察了政府研发资助对德国企业研发和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共研发资助有利于创新产出,且研发补贴的区域再分配可能提高国家创新产出的整体经济效应。此外,政府拨款可以作为私人投资者的信号,信号效应增加了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机会。李世奇等[10]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了创新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在获得创新补贴后其专利等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的效应最显著。也有学者基于创新质量和创新效率的视角研究创新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传导效应,如姜启波等[11]研究指出政府创新补贴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质量与效率,其中对高风险偏好的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影响最为明显;Choi 等[12]、Kang 等[13]考察了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资助效应发现,研发补贴推动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进而促使企业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并提升国家整体研发水平;Hu 等[14]研究公共政策对东德地区企业的创新支持,发现获得政府资助的企业比未获得资助的企业创新成果增加约4%。

创新补贴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负向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的挤出效应抑制了创新进程,若大多数接受补贴的企业(包括那些能够用自有资金开展研发项目的企业)利用公共资金来替代私人研发支出,创新政策将不会刺激额外的私人研发,并会产生私人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降低整个行业的研发投入水平,从而阻碍科技成果转化[15]。Wallsten[16]研究发现政府研发资助将会排挤美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支出,资助行为对研发活动影响甚微。肖文等[17]指出直接或间接的政府研发补贴并不能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安同良等[18]认为由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补贴并不能提升企业的原始创新效率。亦有学者研究政府创新补贴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如陈子韬等[19]等研究了政府创新补贴对不同类型的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对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等高技术行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Hong 等[20]通过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17 个高技术产业数据集研究发现,政府拨款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起负向作用,且对各子产业影响程度不同。也有一些学者,如朱平芳等[20]、Guan 等[21],认为政府研发资助对于企业创新产出作用不明显是由于政策机制不健全,以及资助主要针对基础研究领域等。此外,创新补贴对科技成果转化存在混合效应,即政府研发资助的效果随市场环境、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公平性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Guellec 等[23]指出政府R&D资助对私人研发的影响作用呈现倒“U”型,即初期随着政府资助总量的增加,对研发的作用效果处于上升趋势,当R&D 资助总量达到一定比值后,作用效果开始下降;Scherer 等[24]认为,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伴随着管理团队的过度官僚风气和企业控制难度的增大而有所降低,必将抑制企业员工的创新动力,造成企业研发效率和科技成果产出的下降;李培楠等[25]运用面板回归和BP 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研究,指出创新补贴资金在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不同阶段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研发阶段起到负向影响,而在成果转化阶段呈现出正“U”型关系;于潇宇等[26]的研究表明,不同所有制类型和企业规模下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政府创新补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解决研发市场失灵、研发效率的有效性上,关于政府创新补贴最终对研发产出贡献度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现有研究侧重于探讨市场竞争公平性对创新投入的影响,而很少将市场竞争公平性纳入政府创新补贴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非线性关系机制中进行研究。

3 理论模型

3.1 模型构建

在经济活动中,一些经济现象的变化幅度大小直接导致另一些经济现象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个变化的度就是所谓的门槛,在这个门槛值之上和之下所产生的效果就是门槛效应。本研究采用Hansen[27]所提出的非线性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来分析经济系统中结构突变产生的非线性门槛特征。该方法的优势是放松严格线性限制,但并非彻底忽略非线性特征,在研究经济规律与现象时能够降低估计结果的偏差。该估计方法就是依据数据本身的特点,内生性地搜索门槛变量中的临界值。为研究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将市场竞争公平性作为门槛变量来研究其在何种情形下使得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何种情形下又抑制了科技成果转化。具体来说,从补贴的视角来探究政府创新补贴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同时考虑产业聚集度、对外贸易程度、教育水平、区域经济规模和研发效率等因素的影响。借鉴Hansen[27]的研究结果,构建非线性单门槛公式如下:

通过比较门槛变量和门槛值的大小,根据回归系数θ1与θ2的取值不同,将研究区间分为两个样本区域。采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并确定门槛值,在估计出门槛值的前提下需要进行两个检验。第一,检验门槛效应是否显著。原假设H0为备择假设H1为θ1≠θ2。相应的统计量如下:

式(2)中:S0为在H0条件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残差平方和;表示在H1条件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残差平方和;表示在H1条件下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残差方差。

因为原假设条件下门槛值γ是不确定的,所以统计量F不满足标准分布,Hansen[27]指出可以通过采用Bootstrap 抽样法模拟其渐进分布,进而获得渐进有效的概率P值以检验其显著性。

将式(1)扩展到双门槛面板模型,公式如下:

3.2 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选取2011—2020 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中 27 个省(区、市)的年度数据(以下简称“样本”),考虑到西藏、内蒙古、新疆、青海、香港、澳门和台湾等7 个地区的数据缺失严重,所以剔除。对于部分指标数据缺失,用插值法及平均值等方法对个别缺失数据进行有效填充。

(1)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活动通常分为研发阶段和转化阶段。其中,研发阶段的科技产出指标包括拥有发明专利量、专利申请量和新产品开发项目数。衡量经济效益产出指标较多,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额最能体现创新成果的应用价值和商业化水平,是反映创新经济产出的最好指标[28],因此,用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新产品出口额之和来测算科技成果转化。

(2)政府创新补贴。目前已有大量实证研究将政府创新补贴作为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指标之一。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激励效应和挤出效应,通过影响创新效率对科技成果转化产生影响,因此采用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中的政府研发资金来衡量政府创新补贴。

(3)市场竞争公平性。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共同构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但一般来说,国有企业与政府联系更加紧密,相对而言更容易获得政府资金、技术与政策上的支持与倾斜,可见国有企业在同行业中所占比重可作为衡量市场竞争公平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以高技术产业中国有企业数除以所有企业数来观察市场竞争公平性。该指标值越大,表明市场竞争被非市场化干预的可能性越大、市场竞争公平性越弱,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越小。

(4)产业聚集度。企业创新过程中产业聚集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而产业聚集度以市场集中度高甚至垄断地位提升了研发效率和创新绩效。高技术产业研发与创新成果商业化受产业聚集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用高技术产业企业数量来测度产业聚集度。

(5)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为产业创新带来了创新知识和先进技术,因此对外贸易程度直接影响到科技成果转化,据此以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值来测度对外贸易水平。

(6)教育水平。一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潜力主要可以通过教育水平来衡量。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驱动科技、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而地区教育化程度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接受高等教育是高素质研发人员和知识型员工的重要特征,因此以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来衡量教育水平。

(7)区域经济规模。区域创新发展在受到地方经济实力、技术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而科技成果转化更是受到地区经济规模化的影响,因此,以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区域经济规模的测量指标。

(8)研发效率。研发效率是指研发活动中的投入产出比,可以结合实际通过不同的维度来观察。由于本研究主要关注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能力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因此,用专利拥有量和R&D 经费支出之间的比值来测算研发效率。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 所示,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创新补贴的数据较离散,因此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数转换运算。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4 实证分析

4.1 相关性分析

变量间的相关性如 表2 所示。可见,政府创新补贴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市场竞争公平性与科技成果转化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而市场竞争公平性与政府创新补贴的相关系数为-0.002,且不显著。由表2 可知,仅有极少数变量间的相关性大于0.5,其余均小于0.5,且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低于公认的阈值10(最大值为4.21),即多重共线性问题不显著。

表2 变量相关分析

4.2 门槛估计的显著性和置信区间检验

运用Stata15.1 软件对 市场竞争公平性门槛差异下的政府创新补贴与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应进行检验。自抽样以400 次为准进行运算,由表3 可知,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均在10%显著水平上达到假设检验;相比之下,三重门槛未能在10%的显著性上通过检验。因此,本研究认为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受到市场竞争公平性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

表3 门槛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

从表4 可知,单一门槛与双重门槛分别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且单一门槛值为0.034,双重门槛值为0.141。

表4 门槛效应检验结果

通过绘制似然比函数图可知,当似然比统计函数LR 的值为0 时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具体门槛值。如图1、图2 所示,LR 为0 时,门槛变量的取值为0.034;当LR 为0 时,门槛变量的取值为0.141。

图1 第一门槛值与置信区间

图2 第二门槛值与置信区间

此外,单一门槛值0.034 所对应的置信区间[0.032 1,0.033 7]和双重门槛值0.141 所对应的置信区间[0.137 0,0.142 9]均处于似然比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见表5),置信区间处于门槛模型中关于原假设的接受域内,即本研究中双重门槛估计值通过了门槛估计值的真实性检验。

表5 双重门槛估计值与置信区间

综上,本研究证实了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在不同市场竞争公平性条件下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4.3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显著性检验所确定的双重门槛模型参数估计见表6。由实证检验结果可知,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非线性关系较为明显,也就是存在显著的市场竞争公平性的双重门槛效应:当市场竞争公平性指标低于门槛值0.034 时,市场竞争公平程度较高,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市场竞争公平性指标的门槛值介于0.034~0.141 时,市场竞争公平程度降低,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正向影响减弱;而当市场竞争公平性指标的门槛值高于0.141 时,市场竞争公平程度较低,也就是国有企业在行业中的占比较大,此时政府创新补贴对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系数仍为正但是不显著。研究表明,随着市场竞争公平性门槛水平的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占比越大并优先获取政府的研发补贴等资源,从而阻碍了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而大型国有企业获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后积极投入科技研发,却不愿意冒风险展开科技成果转化;相比之下,非国有企业在前端研发与后端成果转化都存在资金、人力等资源约束问题,致使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不足。即随着市场竞争公平程度的减弱,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程度开始变小,正向影响消弱,甚至不显著,并呈现出明显的门槛效应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产业聚集度和区域规模经济显著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

表6 变量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4.4 时空异质性

2010—2019 年样本的不同门槛区间地区数量分布,以及政府创新补贴对科技成果转化在不同市场竞争公平性门槛区间地区数目的变化趋势,分别如表7 和图3 所示。总体上,处于市场竞争公平性区间(0.035 <FMC ≤0.141)样本量较大,为 158 个地区,占总数的 58.56%。可见10 年来我国的市场竞争公平性相对保持一个稳定的中间状态,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影响较显著。

表7 样本的不同门槛区间地区数量分布 单位:个

表7(续)

图3 样本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竞争公平性变化趋势

4.5 稳健性检验

由于政府资助影响科技成果转化可能存在时滞性,为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将科技成果转化滞后1 期再次进行门槛效应检验。如表8、表9 所示,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分别在5%和10%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双重门槛模型中单一门槛值为0.053,置信区间为[0.051 5,0.053 3],双重门槛值为0.138,置信区间为[0.137 3,0.140 0]。

表8 变量的门槛效应稳健性检验结果

表9 变量门槛效应稳健性检验的双重门槛值估计与置信区间

从表10 可见,创新补贴与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之间的影响关系依然呈现出以市场竞争公平性为门槛的门槛效应,再次证实了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在不同市场竞争公平性条件下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表10 变量模型参数估计的稳健性检验结果

5 结论与政策启示

5.1 研究结论

(1)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效应显著受限于市场竞争公平性的影响。随着市场竞争公平性指标不断跨越相应的门槛值,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效应也随之变化。具体而言,当一个地区的市场竞争公平性指标较低时,国有企业占同行业企业数较少,市场竞争公平程度较高,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为正;随着市场竞争公平性指标的门槛不断增加(如国有企业占比增加),则市场竞争公平程度降低,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当市场竞争公平性指标大于门槛值0.141 时,政府创新补贴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正向影响消失。也就是说,政府创新补贴只有在市场竞争公平性较高的环境下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虽然Hong 等[20]研究表明在利用政府补贴提升创新绩效时国企、央企等大企业往往比中小型企业更能利用政府R&D 资助实现专利等创新产出的增加,但本研究实证表明,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国有企业在获取政府资源方面占有优势,导致市场不公平性竞争加剧,最终抑制了整个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效应。

(2)创新补贴驱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产业聚集度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产生正向影响效应,这主要得益于高技术产业聚集实现了市场集中度。产业聚集实现了技术、知识和资讯的高效互动,最终有利于专利等科技成果顺利实现商业化;同时,在区域规模经济较好的现状下,高技术产业所处的市场稳定,技术水平较高,促进其汲取、消化、整合、利用先进知识和技术,因此,地区规模经济对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正向影响较大。

5.2 政策启示

(1)继续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的支持,在实施财政补贴的同时,还要努力建立、健全政策组合机制。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府资助政策,既要关注资助的效率,也要注重资助的公平性,尽可能找到公平与效率的最佳契合点;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打好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组合拳,实现二者之间的互补效应,发挥出政府资助对企业投入的引致作用。

(2)高技术产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应注重市场竞争公平性的门槛影响效应。对于市场竞争公平性较高的地区,政府应该加大研发资助,通过规模经济效益促进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而在市场竞争公平性较低的地区,政府进行研发资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鼓励高技术企业内生自主研发投入和提升自身研发产出,真正发挥政府研发资助协同企业研发投入共同作用于创新产出。

(3)高技术企业要扭转研发效率和市场环境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负向影响趋势,提升产业聚集度和规模经济效应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正向影响。高技术企业创新的重心不应局限于研发阶段,更应充分利用好对外贸易过程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加强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整合利用,避免知识刚性的陷阱,加速技术迭代,最终实现科技成果高效转化[29]。

(4)建立、健全和谐、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环境的竞争格局,规避高技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协作共赢的市场氛围来驱动科技成果转化。

猜你喜欢
公平性高技术门槛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机构投资者与并购溢价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停留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关于公平性的思考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基于普查数据的我国18个少数民族受教育程度及公平性统计分析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