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艺术形态的特色品析
——评《中国画十八描法》

2022-05-31 17:34马米娜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画论中国画时期

书名:《中国画十八描法》

作者:范生福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6-0466-9

出版时间:2017 年8 月

定价:35 元

范生福先生兢兢业业从事美术文献研究工作几十年,他著作的《中国画十八描法》一书,集几十年来自己对中国绘画史论研究之大成。阅读本书,我们能够领略到他独特的治学风格:博采众长,提点精炼。该书擘肌分理,层次分明,主要囊括了三大板块:中国画论析要、中国画类析要和中国文人画论析要。在这三大部分中,作者融会贯通了我国国画画家、画史、画派三者的结合研究,对中国画的发展规律、技法特征、人文内涵、美学特征等,从物质层次到精神层次进行了客观的揭示和深入的探讨,言简意赅、浅显易懂。

《中国画十八描法》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在本书的开篇部分,范生福先生针对中国“十八描及用笔法”的相关理论悉数分析并总结认为:画论是历朝历代国画家通过毕生的绘画实践,总结而成的宝贵经验,这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唇辅相连的,因此对画论的研究应当与画家、画派和画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古往今来,国画家大多受到儒、释、道哲学思想的熏陶,只有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究其蕴含的思想,才能切实地提升理论研究的美学高度,全面地剖析中国画的艺术形态。范生福先生在该书的写作中,正是体现了这一学术研究思想。书中,范先生把中国画学作为了研究对象,即中国画论,它是对中国古典绘画理论的简称。范先生正是以其学术思想为指导,以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绘画从创作思想层面、创作理论层面以及思想内涵层面等多角度对中国画艺术形态进行了研究与论述,并且对于中国画艺术形态做出了全面的总结,发现了其规律性,从而使我们了解到这些方面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和指导原则。

该书内容逻辑清晰,观点层次分明。结合范生福先生的论述,使我们领略到:中国画的表达形式、表现内容、可选性素材等极其丰富,概而论之在表达形式与表现内容方面,涵盖白描、小写意、大写意、工笔、界面等;可选素材方面,含括人物、花鸟画、山水画、飞禽走兽、鱼虫画等。同时,该作对中国传统绘画文化的传承进行了全面的释义,提出了中国画论诞生较晚的观点,但如果从孔子论画算起,至今大约也有2500多年了。自这两千多年来,其形成、发展和流传可分为六个时期:萌芽时期,以先秦两汉时代为代表;开始时期,以六朝时代为代表;成熟时期,以隋唐五代为代表;发展时期,以宋元时代为代表;因袭和创作时期,即指明清时代;近现代的振兴时期。中国画论经过数千年的沉淀,发展传承至今诞生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与理论实践,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重要宝藏。本书中,作者除了对中国画学宏观理论进行梳理辨析之外,还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古代绘画名家,如郑板桥、倪赞、龚贤等,采用中国名画与名家相结合的写法,呈现了古代名画家经典的艺术作品以及绘画思想和技巧。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手作方法,不仅全面地向我们阐述了国画的基础理论知识,更向我们表达了独特的绘画技巧,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名画家出凡入胜的艺术造诣,使我们深深地被他们的艺术成就所折服。本书对中国传统经典国画的旁征博引,更是其点睛之笔。让该书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而且使书的内容颇显丰富多彩。

《中国画十八描法》一书,图文并茂,不仅有严谨的理论阐述,还有引经据典结合具体画作的画学剖析,同时作者还选编了300 余幅绘画。这些绘画大气磅礴,风格迥异,展示了各个时期、不同阶段、多种艺术手法以及丰富的内涵,让我们对中国画诸多的流派、独特的绘画技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给读者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同时,范先生在写作过程中,为了提升读者的兴趣,对重点名词、专业术语做了详尽的批注,进而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并且,该书案例夯实周祥,指导性强,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以及学术价值,同时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对当代作家认识和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具有不可估量的引领作用。

范生福先生著作的《中国画十八描法》一书,对于中国画学理论研究来说功不可没,影响深远。在这部书中,作者秉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对传统文化探究的执着,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站在理论研究的高度,以敏锐的美学视角,从多角度、多层次对中国画艺术形态、中国画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探索,将中国画的艺术形态更直观地呈现给读者,这些无论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帮助读者建立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值得广大读者的深度学习和借鉴。

猜你喜欢
画论中国画时期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一部完整系统的画论史—评张曼华《中国画论史》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