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流行后备厢摆摊

2022-05-31 17:36卢妍董翔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2年9期
关键词:米苏肉肉李健

卢妍 董翔

夏日的夜晚,城市的霓虹愈发闪亮。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城市夜色中,“后备厢市集”作为一种新鲜的经营业态,加入了城市的夜间经济中,吸引着市民与游客的目光。

出来摆摊吧

“五一”假期第二天,南京人金宁开着他那辆老款本田SUV,在人来人往的熙南里街区,卖出4大盘、近100块提拉米苏。生意收尾时,他特别向对方强调,这是“最后一块”。

“卖完了卖完了,明天我们还来。”源源不断的人来问价,他把埋在后备厢里的头伸出来,潇洒地摆摆手。来帮忙的表妹拿出贴着微信二维码的卡片,往人群前递,“大家可以加我们好友,拉你们进群,出摊会提前通知。”

人流量比预想多得多。熙南里咖啡节第一天,市民们如潮水般涌入街区。金宁一度担心把车停在公共厕所对面会影响生意,谁知大家排队上厕所,他那写着“提拉米苏自由”的帆布招牌,尤其显眼。很快,连临时从家里“增援”的两盘也不够卖了。

金宁的甜品工作室安在写字楼,没有售卖窗口,不做堂食,买卖全靠客户自提和跑腿代送,很快积攒了一批客户,月营收达五六万元。不料疫情来袭,生意锐减,客户定做的蛋糕从10寸改到6寸,到后来,蛋糕也销不动,能卖出去的只有小点心。

后备厢集市

从今年开始,以往在商场周边零星出现的后备厢摊主,发展成几个后备厢集市车队。

车主们的后备厢大多是被现实敲开的。和金宁同一车队的赵波,两年前在江宁大学城文鼎广场开炸鸡奶茶店,生意好时三个人在厨房忙不过来,身着不同颜色衣服的骑手挤在店门口等着取餐,再一一将这些吃食送到周边各大校园。

今年初,国内疫情多地开花,大学城里的高校陆续封控,原来做外卖日销达五六千元的赵波傻了眼。

这个群体的成员们背景迥异。有开实体餐饮店的小老板,把做好的“现货”拉出来卖,也有金融、汽车行业从业者和空乘,在经历裁员、放假、减薪后,“赶鸭子上架”学习如何烤肠、炸年糕。

金宁后悔“备货少了”的那天下午,27岁的李健刚在10公里外的长江边支起架子,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夜市。只有几名车队队员知道他是一名空乘,微信头像里,是他顶着吹好的发型,在颐和路的斑马线上边喝咖啡边向前走的样子。如今,他系着围裙“陷”在烟雾里,准备炸薯条、煮旺鸡蛋。

受疫情影响,他值飞的国内航班锐减,每个月只出三四次任务,收入降低一半,几个月只拿基本工资。与他一同摆摊的女朋友肉肉,在建邺区的一家猎头公司上班,这两年,物色精英的活儿同样不好干,曾经潇洒“说跳就跳”的白领们,如今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先看看”。“白领不敢换岗,我们的活就少。”肉肉一边把炸好的薯条装进纸盒,一边说。

自由的感觉

5月1日那天晚上,李健二人在欢乐滨江的集市上出摊,看着油锅里的薯条渐渐变色,肉肉难掩兴奋,“这种感觉,真好!”

几天前,在欢乐滨江出摊的海报通过小红书、朋友圈等平台发出去。这天早上,李健起了大早,拿出两口锅,把百十个鸡蛋放进去煮。天还没黑,欢乐滨江就热闹起来了。

这里是紧邻长江的一处新楼盘,尚未交付。从扬子江大道上转弯驶进来后,一路是绿色的围挡。道路断头处,市民的私家车和建筑工地的叉车挤在一起,天黑后全靠车灯照明。

走进集市却如同白昼。两排车整齐停放,中间留出一条过道,人多时根本挤不动。突然,有人拿出音箱放起音乐,肉肉一边翻着锅里的旺鸡蛋,一边晃着身子,和着旋律一起摆动。

她喜欢这种感觉,吹着江风,闻着空气里的调料味,“自由、野生”,她说。有客人提出要加辣,肉肉没带辣椒面,火速去隔壁摊位拿了一瓶过来,连个招呼都不打。一段时间一起东奔西跑,车主们“能聊到一块儿去”,彼此“信得过”。

30岁的崔新(化名)带着老婆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从六合赶来卖炸年糕。每个月一家各种开销要几千元,他说跑这四五十公里过江来出摊不算什么,“我这车才5个油,省钱。”大到砂石生意,小到粮油店,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自称“什么都干过”,做这种生意很自在。

夫妻二人白天都有工作,但从不把出摊看作“加班”。“在这儿比单位舒服多了,挣钱不用看谁脸色。”有时,他们会最先卖完,但不急着收工,而是从头走到尾,和其他摊主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会话,帮点忙。最后,大家合力把场地打扫干净,扯会儿皮,再各自开车回家。

正因为如此,肉肉在开拓新的商场、园区场地时,一直把欢乐滨江的集市作为保留项目,“这里才是真正原生态的夜市”。她坚信那些跟着导航开着车,七拐八绕来到这条断头路的市民,都是专程慕名而来。

大部分摊主都说,来摆摊的目的一是为了宣传,二是为了社交。所以在这里,也不存在互相看不惯的行为,反而邻里之间的关系都非常好。

“南京没有什么夜生活。”一名去过五马渡之后,就一直关注南京哪里有新的后备厢集市的市民脱口而出。她去过长沙、重庆等城市,亲眼见识到当地凌晨2点路边还推杯换盏的热闹场景,“南京挺需要这种业态,尤其到了夏天,我们晚上总不能只逛超市和公园吧。”

走向正轨

“过去一两个月,我们俩都憔悴了好多。”李健和肉肉强调,这是他们朋友说的。

他们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专做后备厢集市文化。他们跑遍南京城找商场谈场地,招募愿意一起干的车主。为了扩大宣传,他们在“小红书”上开设账号,每次出摊前设计海报,公布时间、地点和摆摊阵容。就在几天前,二人受南京市商務部门邀请,参与一场城市汽车后备厢文化主题市集座谈会。

他们努力摆脱草根属性,让自己看起来“正规”一些,最起码不会被赶来赶去。如今,他们开始和形形色色的商场负责人打交道,用几页PPT告诉对方,自己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能带来人流量。李健的微信通讯录里一搜“场地方”,跳出近20个联系人,头衔囊括南京各区的商业综合体。

现在的商场渴求人气,大多数都表示欢迎。车主要提前向管理部门递交报备文件,餐饮摊主要申请卫生经营许可证,提交个人信息和健康码,并在每次开市前,把自备的塑料布垫到每一处摊位下面,收摊时再召集大家一起打扫卫生,把路面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二人希望尽量表现得“职业”一点,他们不愿意这份新事业出现任何闪失。

受疫情影响,谈好的开市被临时叫停是常有的事。最着急的一次,原定于河西中央商场的活动在出摊前一天晚上接到通知不能办,二人急得一晚上没睡着觉。第二天,30多辆车浩浩荡荡上路,满南京找场地。

金宁加入赵波所在的车队,“一口提拉米苏,一口柠檬茶,绝摆,征服南京城!”德兰大厦门前的空地上,二人叼着电子烟,坐在小马扎上开玩笑。那晚,他仅带来两盘提拉米苏,直到回家也没卖完。

最近几次,他们找到河西的繁华地带,没在城管那备案,一晚上拖着盘子和桌椅挪了三次地方。临近收摊时,作为车队“领头儿”的赵波在每个摊位前走了一遭,提醒他们把垃圾收好,统一扔到桶里,恢复地面整洁。

这是他给车队定下的规矩。“车队要长期干下去,还是得稍微规范一点,遵守章程。”

人们热爱市井气,是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安逸舒适的感觉。无论是传统地摊,还是今天的后备厢集市。不管人处在哪个年龄段,条件好到什么程度,对于这样的烟火气始终都存在一种美好的向往。

摘自《现代青年》

猜你喜欢
米苏肉肉李健
Gauss quadrature based finite temperature Lanczos method
亲手给孩子喂起来的肉肉,该怎么减
李健 用平淡演绎传奇
李健作品
植物界萌物:扒扒这些“肉肉”
“肉肉”呆萌族
“肉肉小姐”不作不燥的人生舒适做自己
李健 『假如爱有天意』
爱情形而上文
店主,有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