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这么旱,为啥还能“有望丰收”

2022-05-31 11:21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补种旱情水文

秋分到,秋收忙。秋粮大面积收获即将开始,今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日前,一些网络平台上的视频引发了网民的关注。视频中,土地龟裂、稻秆焦黄,一些地块玉米秃穗缺粒,一些地块水稻瘪穗干枯。评论区里,不少网友担心:旱成这样,今年的粮食还能丰收吗?

的确,今年7、8月份,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高温干旱,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大家对粮食能否丰收的关心、担心完全可以理解,但若仅盯着部分受灾地区,甚至是具體地块,窥一斑就未必能见“全豹”,忽视了“中国粮”在年复一年的磨砺中形成的极强韧劲。

从地理维度来看,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越经度60多度,拥有特性迥异的五个气候带。这就决定了我们总是会在这里或那里遭遇这样或那样的自然灾害,但同时,也有了在这里或那里追回农业损失的机会余地。

从旱情维度来看,干旱包括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等多种。虽然“持续高温”“不下雨”的气象干旱引起了“河断流”“塘见底”的水文干旱,但如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让庄稼降得了温、喝得上水,就等于截断了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和农业干旱之间的“因果链”,将极端天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具体到今年,虽然旱情肆虐。但是早在十多年前,南方主要粮食产区就未雨绸缪,推广种植耐高温特性的水稻品种。这些水稻最大限度地耐得住渴、抗得住热,表现优异。

另一方面,我们每年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早把深层管网系统铺到了地头。可以说,只要还有水,灌溉水源就可以直达田间,实现水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更重要的是,旱情发生后,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基层干部以及种粮农民就马上行动起来。多措并举抗旱情,全力以赴保丰收。

不可否认的是,“靠天吃饭”是农业的自然属性,老天的力量永远不可轻视。短视频中那些减产严重、甚至绝收的地块是客观存在的。对于那些确实受灾严重的地块,能抢救抢救,能补种补种,追回一点是一点,更要及时启动农业保险、救灾补助,兜牢“民生网”,稳住粮农心,不让他们流汗又流泪,是“中国粮”的应有之义。  (摘自《农民日报》9.26)

猜你喜欢
补种旱情水文
烤烟漂浮育苗精准补种器的设计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儿童计划免疫行查漏补种对接种率的作用评价
北方玉米地补种豆角技术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水文
如果接种了涉案疫苗,要补种吗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统升级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