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视角出发,书写家国情怀

2022-06-01 08:32梁燕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土楼奇迹家国

作者简介

梁燕

儿童文学编辑。曾获上海市期刊优秀工作者、桂冠编辑等称号,所编辑的图书多次获全国性大奖。发表童话、散文、评论文章若干,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首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铜奖、2017年度儿童文学“上海好作品”等奖项。

阅读小说的意义何在?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谈论小说的价值时曾说:“小说起到了很好的交际作用。因为它,我们能进入别人的体内,用他们的眼睛去看世界。这是非常复杂而深刻的交流。”阅读儿童小说《土楼有奇迹》,正是这样一次与客家男孩细仔交流的过程。

明确的儿童视角、舒缓的叙述调子、深刻的家国情怀……作者将厚重的历史和欢喜的当下、顽皮的孩童和对成长的向往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她带我们来到土楼,发现了土楼建筑智慧的独特之美,了解了客家人的生活习俗,体味了传统民俗唤起的一个孩子的担当和责任意识。

叙述视角的选择和运用,关系到艺术构思是巧妙还是拙劣,更决定了整篇小说表达的空间和情趣。《土楼有奇迹》这篇小说选择的是细仔的视角。作者站在一个八岁孩子的角度,书写了他的所看、所听、所想,书写了他感知到的一切。处在“七岁八岁狗也嫌”阶段的调皮孩子,开始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好奇心强,探索世界的欲望也更加强烈,所以这种视角的选择,极大地拓宽了主题表现的空间。

作者心中满怀爱意,用活泼的文字书写了细仔“欺负”妹妹、用手电光当剑等一系列充满童趣的行为,十分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同时,作者还将细仔“巡视”土楼时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细仔在学校里学到的领陆、领空、领水概念,让他的“看护土楼”产生了三种形式:对土楼内部“领陆”巡逻式地看护、对土楼周边“领水”游戏式地看护、大雾天里对“领空”童话般地看护。三次看护的形式和内容,都带着儿童特有的心理特点。也正因为这样的设定,让“看护土楼”的过程既有趣味性又不失章法,同时还巧妙地把土楼的历史、特征与相关联的风土人情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表达,是一种努力“和儿童站在一起,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的书写过程。

家国情怀是贯穿这篇小说的灵魂。儿童小说必然要写到成长和变化,《土楼有奇迹》中除了土楼的奇迹外,还有一重“奇迹”就是主人公的成长。细仔六岁后就到镇上去生活了,只有放假时才会回到老家。这一成长背景决定了他一开始是嫌弃土楼的。为了使主人公的情感转变得自然,作者巧妙地设计出了一个情节:细仔得到了扮“武将”的机会。武将是什么?家是什么?国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逐渐呈现在细仔面前。在向父母和家婆询问后,细仔的认知开始发生变化,他不再觉得扮演武将只是为了热闹好玩,而是开始思考怎么当好一个真正的武将。这样的心理变化正是细仔成长蜕变的开始。他渐渐有了保卫土楼、保卫国家的责任感。主人公成长和变化的轨迹清晰、明确、自然,飽含着作家理想主义的情怀和希望。

儿童、成长、土楼、家国情怀……要将这些内容糅合在一起,并且讲得有条不紊,让小说和谐完整,除了把握住儿童视角、捕捉到土楼的精神内核外,准确运用语言和叙述调子也非常重要。

《土楼有奇迹》里有很多细节的描述,比如家婆给妹妹唱催眠曲的歌声、王嬷嬷喊细仔拿碗盛菜的叫声、雨声、鞭炮声、门轴转动声;还有阳光打在天井里留下的一地淡金、深广天空的蔚蓝、璀璨烟花的绚丽;以及土楼里里外外的风景、温暖和煦的亲情与邻里之情……这些细节,无一不在舒缓的叙述中呈现于读者眼前。想象这些有声音、有色彩、有温度的场景,成为了阅读中有滋有味的体验,一定程度上帮助读者完成了与主人公“复杂而深刻的交流”。这种交流,在每一个读者心里都会是独一无二的。

文化基因的传承是时代的需要,《土楼有奇迹》以满腔的热情、理想主义的姿态树立了民族精神之魄,书写了爱国主义之魂,其儿童视角、家国情怀、叙述调子、讲述技巧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这些元素的合力,让我们见证了土楼的奇迹、传统文化的奇迹,带给我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不过,对于儿童小说来说,如果作者能少一些主观灌输的迫切,更进一步地专注于儿童情趣和儿童心灵成长的探究与捕捉,也许作品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10237165-92E6-4296-A92A-22867F4D81E7

猜你喜欢
土楼奇迹家国
诗的惊讶、神秘或奇迹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什么构成了奇迹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走近永定土楼
略谈“家国情怀”
奇迹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