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022-06-01 00:08叶智锋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小学数学

叶智锋

摘要:小学数学问题在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涉及到成绩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学习不仅反映了他们对数学思维和方法的理解能力,体现了他们的能力。掌握解释数学问题的方法,能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關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思维训练策略

一、数学思维能力及其重要性

思维训练是一种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特殊思维方式。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逻辑能力来处理数学问题,如果他们有足够的有效想象力,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思维梳理出处理实际数学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就可以得到一系列检测和处理数学问题的“万能公式”。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有限,生活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足,小学生数学思维逻辑在空间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在知识与学习水平与理解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数学课堂中塑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充分理解并牢牢掌握所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并将数学思维方法应用于具体的数学问题上,同时也可以鼓励教师合理推动和实施教学计划。

二、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编写结构封闭

现阶段,小学数学问题的教学可能会采取“先实践题、学生训练、教师评价”的方式,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转移的能力不强,这使得非常多的学生普遍认为数学问题很难学,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通常会选择刷题。时间长了,学生会厌烦,甚至害怕数学问题。另外,从传统数学问题的编写特点可以发现,数学问题的编写标准是有足够的,没有不必要的,答案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封闭式结构,注重编写方法的完整性的缺点是,学生在解释数学问题时很容易产生惯性思维,得不到创新的机会,也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

(二)课程内容不足,对生活有偏见

过去,大家都习惯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本质特点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分析、典型数学问题的讲解和形式化的讲解,使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数学题的实际意义、所涉及的问题的定义、学生对问题的高度重视都不够,导致学生习惯性地难以理解数学题,更不用说学习的使用了。数学思维方法来思考、清楚地提出或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就简单地变成了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数学思维方法的应用也脱离了实际。学生难以产生综合应用数学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训练的能力。

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策略

(一)培养学生设未知数的能力

设置未知量是求解方程组应用题的第一步,对于一个有多个未知量但只允许设置一个未知量的难题,使用哪个未知量来设元将直接影响方程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在求解应用题时,设置未知数的方法有两种:直接设置未知数法和间接设置未知数法。

直接设置未知量的方法,就是在题型中随问设置未知量。这样,如果设置了未知量,并且只指定了所列方程的解,问题就可以直接求解。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直接设置未知量来解决的。间接设置未知数的方法就是在某些题型中,如果选择直接设置未知数的方法,会不方便对方程进行改进。如果选择设置未知量的间接方法,即根据间接的桥梁作用,达到预期目的。间接设置未知量的具体方法是设置一个不难的未知量作为“×”,然后用字母的代数表达式来表示所问的未知量。得到未知量的值后,计算表示未知量的整式地值,最终求解。

(二)培养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具有较强的课文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基本标准,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重要的词句的正确引导,如作为“和”“倍”“差”“等体积”等,让他们养成更好的思维专注的习惯。但是请记住,不能硬搬教材风格。阅读题型时,必须了解题型中“多”“少”“便宜”“贵了”等词语的含义,以及常见的数列关系,确保深入分析具体情况。同时,还需要提高术语对学生的灌输,确保逻辑思维不会被文字所控制。在用方程解决应用题时,设置未知数也是一个关键阶段。如何设置未知数,直接影响求解应用题是否方便。一般有以下几种:一种是立即设置未知量,即问什么,设置什么;另一种是间接设置未知数量,不设求解量,而是设置其他数量,然后从这个量中推测其他量;三是将辅助量设置为未知量,然后求出该量的待求量;

(三)教给学生列方程解题的步骤

在制定方程来解决应用题时,正确的方法步骤非常重要。一般可以从以下六个步骤入手: 一、“审题”,即分析题意,找出已知量、未知量、排列组合,了解句子的基本取向和解题思路;二是“查找”,找到可以包含应用题所有的等量关系,包括数学上的一些隐含的等量关系,为列举方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集合”,在题型中用数字表示未知量,并用这个字母和已知数字组成一个代数表达式,表示每个排列组合,提高答题效率;第四个是“列”,根据上面的等价关系和代数公式适当地列出方程;第五个是“解”,求解列出的方程,找到未知量的解;第六个是“验”和“答”,检查未知量的值是否符合题意,然后写答案。

结束语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问题是学生们学习的一道难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采用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挥,才能获得更强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家也应该注意“偏向生活”的教学,将数学问题的教学与生活的具体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就在附近,领略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课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学田.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27).

[2]杨昌秀.小学数学问题教学研究[J].山西青年,2016(17).154D3C96-F375-48F7-83B4-31D97E952C5F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小学数学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