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病情改善效果的影响

2022-06-01 05:47罗辉潘鑫张鹏代志远
当代医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拉西癫痫神经元

罗辉,潘鑫,张鹏,代志远

(丹江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丹江口 442700)

脑卒中由脑内血管破裂或栓塞所致,受各种危险因素影响,如高龄、高血糖、吸烟等。脑卒中及癫痫均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由于癫痫患者脑内神经元兴奋性与神经递质无法保持正常的平衡状态,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功能失调,以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脑卒中易并发癫痫,尤其是年龄>60岁的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后癫痫[1]。研究[2]发现,癫痫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发病率仅次于神经系统的头痛病。有研究[3]认为,脑卒中诱发癫痫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神经元受损致细胞膜稳定性下降,从而导致神经递质及细胞内外离子流出,使神经元异常兴奋及放电,最终诱发癫痫发作。脑卒中后癫痫可加重原有的神经系统症状及脑组织受损程度,增加治疗难度。近年来,临床上多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降低不良发应的发生[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至2019 年8 月本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 例。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59~78岁,平均(69.22±3.02)岁;脑卒中类型:脑出血16例,脑梗死26例;癫痫发作类型:单纯发作13 例,复杂发作15 例,全身发作14 例。研究组男24 例,女18 例;年龄58~78岁,平均(68.63±2.92)岁;脑卒中类型:脑出血19例,脑梗死23 例;癫痫发作类型:单纯发作12 例,复杂发作17 例,全身发作13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4]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经MRI或CT确诊;癫痫的诊断均符合《临床癫痫学》[5]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原发性癫痫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依从性差,无法参与全程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均给予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片(北京赛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183,规格:0.2 g)口服治疗,20 mg/(kg·d),连用7 d后,根据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病情需求,适当调整剂量25~30 mg/(kg·d),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77,规格:0.25 g)口服治疗,每次0.25 g,每天2次,连用7 d后,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相应调整剂量每次0.5 g,每天2次;若疗效欠佳,可逐渐增加剂量为每次1.5 g,每天2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两组均连续治疗1年。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及癫痫发作持续时间。②比较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0 ml,静置10 min并离心处理,分离血清于-60 ℃条件下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NSE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研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2、IL-6 及TNF-α 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拜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③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治疗期间,患者癫痫未发作,且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期间,患者癫痫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75%;无效,病情无缓解。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④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皮疹、嗜睡、恶心呕吐、腹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治疗前,两组癫痫发作次数、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and duration of epileptic seiz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and duration of epileptic seiz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2.2 两组治疗前后NSE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NSE、TNF-α、IL-2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SE、TNF-α、IL-2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SE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μg/L)Table 2 Comparison of NS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μ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SE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μg/L)Table 2 Comparison of NS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μg/L)

注: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2,白细胞介素-2;IL-6,白细胞介素-6。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工作节奏的加快,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多,脑卒中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7]。脑卒中由于脑内血管破裂或栓塞所致,以失语、意识障碍及偏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研究[8]证实,脑卒中患者可诱发不可逆的神经受损、癫痫发作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其中较易并发癫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癫痫由于脑内神经元异常兴奋及放电所致,以无时间规律性的反复癫痫发作为主要特点,造成患者无法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研究[9]显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脑卒中病灶位置与脑卒中后癫痫的病灶位置大概一致。神经元受损后,通过免疫介导机制,导致炎症因子大量分泌,诱发神经元异常放电[10]。脑卒中后癫痫会通过影响脑组织及脑功能,加重患者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11]。由于传统的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易发生不良发应,不能有效减少患者癫痫发作频率[12]。因此,该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癫痫发生频率,以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近年来,临床采用传统药物联合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癫痫者,且疗效确切[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癫痫效果更佳,临床应用更具优势,与凌玲[14]报道结果一致。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为:①传统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可通过降低γ-氨基丁酸水平,促进神经突触间传递,进而有效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及神经元兴奋,达到抗炎及抗细胞凋零等作用,进而改善病情;同时丙戊酸钠可通过拮抗钠、钙离子通道的离子传递,抑制神经元异常兴奋,控制癫痫症状[15]。丙戊酸钠虽可改善部分临床症状,但其疗效不如联合用药,且联合用药较为安全[16]。而新型药物左乙拉西坦可通过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保护正常神经元的活性及脑组织,从而控制癫痫症状发作[17]。研究[18]发现,神经突触囊泡中SV2A 亚基的浓度与细胞膜异常放电呈正相关。②左乙拉西坦可通过与SV2A亚基结合,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控制癫痫发作,改善病情[1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SE、TNF-α、IL-2及IL-6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贾真[20]等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明显控制癫痫发作,并有效降低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生活负担。

综上所述,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改善炎症反应及预后效果,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拉西癫痫神经元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探讨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癫痫多数可控可治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冰糖葫芦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玩电脑游戏易引发癫痫吗?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癫痫,也可有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