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症状及耐药性分析

2022-06-01 05:47罗妮娟黎玲彭智
当代医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头孢哌酮沙门斯坦利

罗妮娟,黎玲,彭智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沙门菌是一种由于食物、水源污染,导致人和动物发生感染类疾病的病原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卫生防疫意识的提升,伤寒沙门菌感染、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率逐渐下降,但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发生率却有所上升[1]。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指除以上两种感染外的沙门菌感染,且该感染在婴幼儿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2]。本研究结合临床实践,旨在分析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临床症状、药物耐药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 月本院收治的56 例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年龄(14.98±3.83)个月。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非伤寒沙门菌肠炎诊断标准[3];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儿家长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对纳入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肺炎、支气管炎、肠梗阻、中毒性脑病、低血糖等)、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类型(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氏菌、斯坦利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非伤寒沙门菌肠炎对不同药物(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头孢西丁钠、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2 结果

2.1 患儿年龄分布情况 56例患儿中,4个月~1岁患儿30 例,占比最高为53.57%;>1~2岁25例,占比44.64%;>2~7岁1例,占比最低为1.79%。

2.2 56 例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56 例患儿中,46.43%存在并发症,并发症类型有肺炎、支气管炎、肠梗阻、中毒性脑病、低血糖等,见表1。

表1 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n=56)Table 1 Incidence of clinical complications(n=56)

2.3 患儿感染非伤寒沙门菌类型分布 56 例患儿中,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占比最高,为46.43%,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占41.07%;斯坦利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感染占比较低,分别为7.14%、5.36%,见表2。

表2 患儿感染非伤寒沙门菌类型分布(n=56)Table 2 Distribution of non typhoid Salmonella types(n=56)

2.4 不同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氏菌、斯坦利沙门菌和猪霍乱沙门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头孢吡肟等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头孢唑啉钠、头孢呋辛钠、头孢西丁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见表3。

表3 不同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Table 3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Salmonella typhi(%)

2.5 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 56 例患儿均接受抗生素治疗,其中接受三代头孢治疗48 例,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8 例。治疗后,56 例患儿均痊愈,痊愈率100%。痊愈标准:生命体征正常,每天排便4 次以下,连续进行大便检查,未发现沙门菌,住院时间15 d以内。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非伤寒沙门菌是导致小儿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发生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患儿,存在明显的腹泻、发热症状,同时可能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治疗过程中,应重视患儿相关症状,促进患儿身体康复[4]。

本研究结果显示,2 岁以下的婴幼儿非伤寒沙门菌肠炎发病率较高。分析原因为,婴幼儿肠道免疫功能较差,体内消化酶含量不足,导致其易发生非伤寒沙门菌肠炎[5]。本研究结果显示,56 例患儿中,46.43%的患儿存在肺炎、支气管炎、肠梗阻等并发症,其中肺炎及支气管炎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7.86%、12.50%。说明非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中需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以促进患儿身体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类型主要包括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氏菌、斯坦利沙门菌、猪伤寒沙门菌四种,其中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氏菌占比较大,分别为46.43%、41.07%,斯坦利沙门菌、猪伤寒沙门菌占比较小,分别为7.14%、5.36%。由此可见,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氏菌是导致患儿发生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主要病原菌。相关文献报道,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肠炎易发生在夏季,且发病率较高,原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极适合沙门菌的繁殖生长,尤其是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氏菌繁殖速度快[6]。本研究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氏菌、斯坦利沙门菌、猪伤寒沙门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美罗培南、头孢吡肟等药物具有较高敏感性,对头孢唑林钠、头孢呋辛钠、头孢西丁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具有较高耐药性,不适用4种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治疗,与冀国强等[7]研究结果近似。分析原因为,第三代与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具良好药代动力学特点,且其毒副作用小,沙门菌对其敏感率高,可作为儿科临床经验用药的首选[8]。本研究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氏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美罗培南、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比斯坦利沙门菌与猪伤寒沙门菌低,若患儿因斯坦利沙门菌与猪伤寒沙门菌导致感染性肠炎,需密切监测其耐药性变化,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本研究中,接受三代头孢治疗48 例,接受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8例,所有患儿均痊愈,生命体征正常,排便正常,沙门菌消失。但调查发现,随着抗菌药使用剂量与次数的增加,会导致4种非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增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依据药品说明书及医嘱的规定剂量与次数用药[9]。由此可见,非伤寒沙门菌肠炎虽然会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但只要合理治疗且治疗及时,均可快速痊愈,且治愈率较高。

综上所述,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氏菌是导致婴幼儿发生非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主要病原菌,临床上需重视这两种病原菌的检测。同时,患儿存在多种并发症,临床医师要结合相关症状,合理制定治疗方案,促进患儿康复。此外,非伤寒沙门菌对多种药物敏感性较高、耐药性较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合理用药,为患儿提供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

猜你喜欢
头孢哌酮沙门斯坦利
头孢哌酮/舒巴坦致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2019—2021年厦门市某医院食源性沙门菌检出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沙门岛”究竟有多可怕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人狮大战
前途无量
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