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效果

2022-06-01 05:47吴慧萍
当代医学 2022年14期
关键词:偏瘫神经功能康复训练

吴慧萍

(广西水电医院,广西 南宁 530200)

脑卒中属于临床一种极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患者脑部血管受阻或突然破裂而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近年来,随着临床对脑卒中诊断及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大部分患者仍会出现一系列严重后遗症,其中偏瘫是最常见的一种肢体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和家庭和谐,甚至给社会造成明显的健康负担[1]。中医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临床治疗与康复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治疗安全性较高[2]。针灸是中医疗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研究发现,针灸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促进其患侧肌肉进一步收缩和血液循环,从而进一步改善肢体感知觉及运动功能[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应用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5 月至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102 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 例。对照组男33 例,女18 例;年龄45~80 岁,平均年龄(62.34±9.87)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7 例,脑梗塞34 例。观察组男31 例,女20 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2.39±9.93)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6例,脑梗塞35 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外科学》(第二版)[4]中脑卒中偏瘫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等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处于疾病恢复期,各项生命体征均稳定;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躯体器质性疾病者;处于脑卒中急性发病期或发病后溶栓治疗阶段者;合并存在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重度抑郁症、视听说等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治疗配合度低或主动退出本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血压、降血脂、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具体如下。①肢体位摆放与转换:协助患者采取健侧卧位,用枕头垫于头部下方以预防其过度弯曲后扭,保持躯干呈垂直线,将患侧上肢前屈90°,肘、腕关节伸直,掌心向下,患侧下肢膝、髋关节各屈曲约80°呈迈步状,垫软枕。定时更换体位,可由健侧卧位转向患侧卧位。②床上被动训练:包括伸肘训练、双上肢上举训练、桥式运动等。③转移训练:包括床位、卧位、坐位、站位、床与轮椅等转移训练。④平衡训练:包括躯干平衡、坐位平衡、站位平衡、踩直线、辅助站立等训练。⑤站立训练:包括立位下屈膝、膝关节稳定控制等。⑥重心转移:包括原地迈步、侧方迈步等。⑦步行训练:在手杖或他人协助下进行三点法步行训练(握手杖→伸手杖→屈患腿→屈健腿)。⑧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包括穿衣、进食、洗漱、如厕、扣扣子等能力的训练。以上训练需严格遵照循序渐进与适度的原则,训练强度和时间以患者机体耐受为准,连续训练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疗法:选取患者百会穴、太冲穴、中脘穴、内关穴、外关穴、气海穴、人中穴、风府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上巨虚穴、血海穴、手三里穴、手五里穴、神庭穴、伏兔穴、合谷穴、丰隆穴、髀关穴等为主穴,随证加减穴位(通天穴、顶中线穴、四神聪穴),使用1~

1.5 寸一次性钢针对所选穴位进行平补平泻手法,待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①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值0~42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轻微。②运动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分值0~10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差。③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值0~10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低。④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0~100 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低。⑤临床疗效:分为无效、进步、显效和痊愈4个级别,治疗后,NIHSS 减分率<8%,或NIHSS 增分率<18%,为无效;治疗后,NIHSS 减分率为8%~<46%,为进步;治疗后,NIHSS减分率为46%~90%,病残等级为1~3级,为显效;治疗后,NIHSS减分率>90%,病残等级为0 级,为痊愈。总有效率=(进步+显效+痊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BI 及SS-QO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FMA、BI 及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FMA、BI 及SS-QOL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 及SS-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BI及SS-QOL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FMA,BI and SS-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BI及SS-QOL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FMA,BI and SS-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cores)

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FM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BI,Barthel指数;SS-QOL,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t1/P1,两组治疗前比较;t2/P2,两组治疗后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

3 讨论

脑卒中通常发病突然,且病情进展快速,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也是造成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重要原因[5]。人体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当其遭受外部损伤时,周围的神经元仍残留一定程度的神经传导功能,若能及时(发病1 个月内)给予有效的刺激,可促进脑组织再生,重新恢复正常功能[6-8]。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会逐渐吸收其脑内血肿,且颅内压逐渐降低,可明显改善脑组织休克情况,若及时给予有效的外部刺激,将显著提升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帮助其尽快恢复自主能力,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9]。

临床常规治疗脑卒中偏瘫主要是开展全面科学的肢体康复训练,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展针对性康复锻炼,促其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症状。偏瘫康复训练主要通过调动软弱肌肉的原始反射,提高其肌张力,进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重建传导通路,以达到改善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目的[10]。虽可保证脑卒中供血顺畅,但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患者治疗依从性低,因此,需探寻更有效治疗方案,以提高疾病治疗依从性,并进一步改善临床疗效。

中医将脑卒中偏瘫在归入“痿痹”范畴,其发生与痰瘀阻滞、气血不畅密切相关,因此治疗关键在于疏经通络、逐瘀活血[11]。针灸可起到提神醒脑、行气通络的作用,将其应用至患者病变区域,可帮助其神经突触传递功能恢复,进而提高肢体运动能力。选取百会穴、太冲穴、中脘穴、人中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作为主穴进行针灸刺激,可起到通阳解热、开窍醒神、调理心气、救逆活血等功效,从现代医学理论方面看,对百会穴进行针灸可刺激脑神经元修复,对人中穴进行针灸可调节呼吸频率,对内关穴进行针灸可促进局部肌肉功能加速恢复[12]。邓小渝[13]研究表明针灸联合运动疗法可达到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 及SS-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章海飞等[14]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提示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效果显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可加快其肢体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偏瘫神经功能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